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通过了解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古代印度文明及传播。020301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时空观念、史料证实)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历史价值。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认识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史料证实、历史解释)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之处?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巴比伦古印度中 国古埃及课程引入1、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地理环境①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巴基斯坦,入阿拉伯海,水量充沛。③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②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恒河“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约公元前23世纪②中亚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出现许多小国约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左右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①早期文明哈拉帕摩亨佐·达罗③孔雀王朝鼎盛时期哈拉帕遗址摩亨佐·达罗遗址种姓制度多次受到外族侵扰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阿育王孔雀王朝王宫遗址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2、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3、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3、孔雀王朝①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直游牧民族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定居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许多小国家 ②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孔雀王朝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平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雅利安人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4、文明成就1、种姓制度的建立二、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2、种姓制度的内容婆罗门第一等级第三等级第二等级第四等级祭司贵族国王、武士、官吏农牧民、商人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等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各种姓的人都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配婚。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如果杀死一个首陀罗,仅用生出抵偿。——《摩奴法典》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①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政治的体现;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近代。二、森严的种姓制度3、种姓制度的特点4、种姓制度的影响①等级世袭②等级森严③种姓内婚④贵贱分明二、森严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古代印度①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获得下层人民支持获得上层人民支持②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佛教的创立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人物简介——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太子29岁有感于世时无常,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为寻生命真谛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6年后(35岁)他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为普度众生,说法45年(80岁)直至涅槃。佛教四苦(生、老、病、死)四谛是关于人生苦恼和摆脱苦恼的四大真理苦谛:人生充满种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离别、怨恨等)集谛:人生多苦的原因(集中各种欲望、贪图欲望,因此在轮回中不断反复受苦)道谛:灭掉苦因的方法(通过修道达到涅槃,超脱生死,避免轮回,不生不灭)灭谛:消灭一切欲望(若要不痛苦,就要灭掉苦因,消灭欲爱)佛教小知识佛教小知识分类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经典《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严经》等节日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2、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名称 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产生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2070年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北纬2 0 度至40度之间。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瓢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古印度诗歌集《梨俱吠陀·原人歌》中描绘: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由此可知,古代印度( )A.文学艺术繁荣 B.以土地封赐为纽带C.社会众生平等 D.社会等级贵贱分明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DB巩固练习4、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B3、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他们发生发展的地理环境共同特征是( )A.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B.环海、多山、多岛屿C.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 D.山地众多,利于畜牧业发展A巩固练习5.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A6.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B巩固练习7.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植C8.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A巩固练习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同步教学课件).pptx 佛教的创立.mp4 印度的种姓制度_0.mp4 摩亨·佐达罗遗址.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