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八年级(下)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贾英廷在《天安门的共和国记忆》一书中说:“……然真正之庆典,迄今尚无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如新中国这般宏伟,举行如此盛大的开国大典。真可谓开天辟地,史无前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崭新的篇章”体现在(  )
A. 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C. 中国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材料表明(  )
A.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C. 西藏和平解放符合民众愿望 D.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如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 解放全中国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跨过鸭绿江 D. 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4.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王进山家珍藏着一个“老物件”,这是一张枝江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颁发给其祖父王心洲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家人得到土地的原因是(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C.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5.如图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实现经济腾飞 C. 推动国家解放 D. 洗刷民族耻辱
6.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同仁堂”是我国百年老字号,1954年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此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 中外合资 B. 承包经营 C. 外商独资 D. 公私合营
8.下列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和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三大改造的进行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国企改革的开展
9.观察如图,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是(  )
A. 充沛的干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B.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 模范人物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关键 D.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0.某网站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适合作“1966年-1976年”重大事件解说词的是(  )
A. 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 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D. 十年动乱,严重挫折
11.如表是一位同学分项整理的共和国英模人物。其中①处应为(  )
“最可爱的人” ① 航天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 焦裕禄、王进喜 杨利伟、翟志刚
A. 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B. 取得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C. 改革开放事业的先锋 D. 推动文化繁荣的艺术家
12.“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
A. 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 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1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对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77年冬天恢复了高考制度 B. 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1980年平反了刘少奇冤案
14.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中重复出现两百余次;1979年,《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人民日报》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该栏目的报道重点。据此可知(  )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 国家报刊事业发展迅速
C. 我国经济建设任务完成 D. 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15.如图所示图片分别是1972年上海市发行的粮票和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的股票。这反映了(  )
A. 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广
C. 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16.2025年,重庆通过淘汰高耗能传统产线、建设覆盖所有乡镇的超快充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汽车产业升级,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这些做法(  )
A.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 建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 D. 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 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18.“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秉承全球治理观
C. 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 走和平发展道路
19.2021年2月,习主席在讲话中表示: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反映出(  )
A. 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 B. 各民族的差异被消除
C. 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D.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0.澳门初、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澳门地方史融入中国史和世界史,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篇幅,将“正确认识祖国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这反映出澳门(  )
A. 注重践行“九二共识” B. 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C. 转变社会、经济制度 D. 注重民生改善工程
21.1984年6月,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邓小平在充分肯定“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的同时,强调“港人治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就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由此可见,邓小平认为(  )
A. 尊重历史是治理香港的前提 B. “港人治港”需遵循爱国的原则
C. 中央领导是香港繁荣的关键 D. “一国两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3.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准备筹备“新中国建设成就展”,如图是他们收集的一组图片,你认为它们能入选的展板主题是(  )
A. 外交事业凸显国际地位 B. 祖国统一彰显国家富强
C. 国防力量铸就钢铁长城 D. 海军力量推动国力强盛
24.2022年2月,王毅在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时表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这一立场源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方针 C. 结伴而不结盟原则 D. “一边倒”的政策
25.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 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D.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关系
2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做出的贡献是(  )
A. 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 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
C.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7.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是为了(  )
A.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科学事业 B. 促进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C. 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发展 D. 加快社会主义的国防事业
28.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致力于(  )
A. 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B.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C. 促进世界文明发展 D.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9.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15亿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264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据此可知(  )
A. 改革开放丰富都市生活 B. 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
C. 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 D. 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休闲生活
30.2024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与新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至此,横跨5市的“大湾区大号地铁”通车。此成就(  )
A. 利于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B. 体现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C. 推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 D. 体现电信事业快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艰难开端】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十五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中国声音】
材料二从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显著成就】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大国外交】
材料四进入 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十三届冬残奥会。
(1)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面临什么阻力?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根据所学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两项外交成就。
(3) 1971年“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1971年我国外交的巨大成就是什么?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4) “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三: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2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弊端。
(3) 根据材料三中口述人的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变化。
33.货币作为经济交换的媒介,承载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某班围绕“人民币: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上的图案(部分) 工业化建设
第二组 第一套人民币1951年发行的5000元骆驼、10000元牧马图背面花符上,分别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行名,这是人民币上首次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第二套人民币部分纸币的背面图案均印有蒙、维、藏三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红1角券正面左侧团花正中首次出现了蒙、藏、维、壮文。从此券起人民币上采用蒙、藏、维、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基本成为固定模式,为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沿用。
——摘编自朱秋田、吕乃涛、周传芳《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研究》人民币纸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介绍(部分) 民族关系
第三组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背景包括:
(1)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
(2)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3)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并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2012-2017年中国非现金支付情况统计图
——摘编自《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生活方式
(1) 在第一、二、三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生活方式。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现金使用率呈上升趋势。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非现金支付,推动了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
研究结论: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息息相关。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民币发展历程的认识。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请再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A
6.C
7.D
8.B
9.B
10.D
11.A
12.B
13.C
14.A
15.D
16.A
17.B
18.A
19.D
20.B
21.B
22.D
23.C
24.A
25.A
26.C
27.A
28.D
29.B
30.A
31.【小题1】阻力: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小题2】特点: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小题3】成就: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
【小题4】外交布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小题5】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2.【小题1】探索: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现象:个体经济
【小题2】弊端: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经济失去了发展活力。措施: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小题3】变化:浦东开发开放之前,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差;开发开放后,交通便利、生活方便、高楼林立、经济繁荣
33.【小题1】(若选第一组:工业化建设)
研究角度:工业化建设。
研究思路:从第一组素材来看,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上印有反映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成就的图案,例如炼钢工人、拖拉机、工厂等图像。这些图案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套人民币在设计上融入这些工业化元素,既是对当时国家发展战略的反映,也是对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鼓舞士气的重要方式。
研究结论:第三套人民币的图案设计生动展现了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推进工业化建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人民币作为经济媒介与国家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
(若选择第二组:民族关系)
研究角度:民族关系。
研究思路:从第二组素材可以看出,自第一套人民币开始,人民币纸币上逐步引入了少数民族文字,如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到第三套人民币时已固定使用蒙、藏、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这种设计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推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面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广民族教育、尊重民族文化等方式,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人民币作为全国通用的法定货币,在其设计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字,是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重要象征。
研究结论:人民币纸币上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设计,是中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人民币在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若选择第三组:生活方式)
研究角度:生活方式。
研究思路:从第三组素材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现金支付方式日益普及,现金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中国人民银行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研发推出数字人民币,旨在构建更加安全、便捷、普惠的新型支付体系。结合2012-2017年中国非现金支付情况的统计图可以发现,非现金支付比例持续上升,表明人们的支付习惯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新型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安全支付方式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力。
研究结论:人民币从实体货币向数字形态的拓展,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型,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
【小题2】认识:人民币的发展历程说明,货币不仅仅是交换工具,它还承载着国家的政治意志、经济目标和文化价值,是国家治理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角度:经济发展模式或改革开放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