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共 70 分。1.如表是某校园举行历史专题讲座的宣传海报。据此判断,讲座的主题可能是( )讲座主题:______展厅:xx微课教室时间:2025年 6月 10日简介:这项伟大工程以洛阳为中心,全长 2700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速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繁荣。A.天府之国千里沃野的由来 B.贯通南北的隋朝大运河C.促进岭南开发的重大工程 D.现存年代最久的石拱桥2.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确立分封制 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C.完善科举制 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3.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里广受好评的“盛唐密盒”节目,让唐朝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出现在游客面前,幽默的问答互动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两位名臣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康乾盛世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4.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忆昔》 《无家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5.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唐朝( )A.民众审美标准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生产方式彻底改变 D.商业活动范围扩大6.唐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 100多个坊是居民区。据此结合第 1页,共 8页下面平面图分析唐长安城的美学内涵是( )A.商业繁荣,突破坊市限制B.布局严整对称,井然有序C.规模宏大,水陆交通发达D.街道宽敞整齐,人口众多7.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 B. 881年,黄巢建立了大齐政权C.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D.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朝灭亡8.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①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②唐太宗被周边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③遣唐使来华学习④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面是郭沫若写的一首诗,画线处填入的人物应是( )____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A.鉴真 B.玄奘 C.岳飞 D.郑和10.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期。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这反映出( )A.艺术审美标准恒定不变 B.社会变迁影响诗歌风格C.文学作品直接引发变革 D.诗人灵感主导诗歌走向11.唐朝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推动了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下列人物中属于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的是( )A.僧一行 B.韩愈 C.柳宗元 D.柳公权12.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一职,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材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转运地方财赋 C.监察中央百官 D.提高行政效率13.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第 2页,共 8页A.分散宰相权力 B.增加财政收入 C.加强军事实力 D.加强皇权专制14.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元昊原为我国西北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15.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A.宋夏议和 B.澶渊之盟 C.宋金和议 D.辽金议和16.辽、夏、金相继建立科举取士制度,考试程序、时间设置多仿效宋朝,且考题出自汉族儒家经典。这反映了( )A.辽夏金政权已完全汉化 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宋朝科举制度最为完善 D.科举制成为唯一的选官方式17.南宋初年,金军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大败金军主力的地方在( )A.会宁 B.开封 C.郾城 D.临安18.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这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19.如图所示①和②处填写的内容最为恰当的是( )A.①三国两晋南北朝②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①隋唐②郑和下西洋C.①辽宋夏金元②经济重心南移 D.①明清②文学艺术硕果累累20.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有利于( )A.普及小麦种植 B.形成养马习俗 C.增强垦荒能力 D.提高劳动效率第 3页,共 8页21.2007年,考古人员成功打捞出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并出水景德镇、龙泉窑等地烧制的宋代著名瓷器数千件,30余种。若用于研究宋代历史,它们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22.如图描绘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主要职能,该机构是( )A.市舶司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军机处23.小明同学用图示法对我古代某项技艺的流程进行了梳理。下面空白处的步骤应是( )A.浸渍沤制 B.胶泥刻字 C.校对刻度 D.捞取晾晒24.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A.黄帝战蚩尤 B.赤壁之战 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25.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知识、整合信息。如图是小明给制的思维导图,“?”处应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6.海上探险,郑和堪称世界第一人!比哥伦布还早几十年。在不到 20年的时间内,他七次下西洋,跨越了半个地球,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高峰。郑和的远航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波罗的海沿岸C.大西洋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阿拉伯半岛27.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这叙述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第 4页,共 8页28.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B.建立清朝,统一中国C.修建北京城并迁都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29.如表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的管理,①处应为( )西汉 唐朝 元朝 乾隆时期 清乾隆时期设置西域都护 设置安西都护府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①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设置了台湾府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组织雅克萨之战30.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清朝时期,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是( )A.准噶尔部 B.土尔扈特部 C.大、小和卓 D.和硕特部31.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错误,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32.欧洲殖民者使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农作物开始传入中国时,中国处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3.“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等商品在西方销量很大,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商帮的商业活动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全球性经济互动34.下面四幅插图记载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这些插图出自( )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35.2024年 12月 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诗词中描述这一节日的是( )第 5页,共 8页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指什么。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管理广阔疆域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列举两处元朝中央政府首次行使行政管辖的区域。材料三: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1713年 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3)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哪些共同作用?第 6页,共 8页参考答案1.B2.C3.C4.D5.B6.B7.C8.D9.A10.B11.C12.A13.B14.A15.B16.B17.C18.C19.C20.D21.A22.A23.B24.B25.C26.A27.A28.D29.C第 7页,共 8页30.B31.B32.C33.D34.A35.D36.【小题 1】历史教训:安史之乱(唐朝节度使权力过大引发叛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政策: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官、抑制武将权力)【小题 2】特点:疆域辽阔。制度创新:实行行省制度。区域:西藏(设宣政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小题 3】方式:册封(如册封达赖、班禅)、军事平叛(如平定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机构(如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制定法规(如《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同作用:加强对边疆管辖,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交流融合,维护国家稳定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