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下列关于春天的词语中没有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
A.燕语莺啼 B.花红柳绿 C.春回地暖 D.春暖花开
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水黾一种能在水面上“行走”的昆虫,俗称“水蜘蛛”,下列能作为判断水黾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运动 B.外形像蜘蛛 C.能繁殖 D.身体分节
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控制实验的变量是(  )
A.光照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我国在“嫦娥四号”上种的棉花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让“月球长绿叶”。下列有关棉花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棉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棉花植株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
C.细胞分裂、分化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
D.棉花的种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①②③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③过程表示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
D.A和B的形态不同但是生理功能相同
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在观察池塘里的植物时,小丽同学观察并记录到一种植物——黑藻。通过查阅资料,小丽认为黑藻不是藻类植物,而是被子植物,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能开花结果
C.有输导组织 D.用种子繁殖
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一般不宜采用下列哪种器官进行繁殖(  )
A.根 B.茎 C.叶 D.种子
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菜农进行中耕松土、及时排灌的意义是有利于(  )。
A.根的呼吸 B.光合作用 C.茎的发育 D.根的吸收
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10.(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应该多吃“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中的奶制品和肉类,其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是(  )
A.主要的能源物质
B.主要的储能物质
C.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
1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吸管、矿泉水瓶、气球等材料制作了模拟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模拟气管,内有软骨保证气流畅通
B.2模拟肺,能不断扩大、缩小
C.3模拟肋间肌,肌肉的收缩使胸廓容积增大
D.该模型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径的变化
1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左心房
C.右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室和右心室
1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下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1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滇池采集到的水样中观察到一种生物,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根据以上特征,推测该动物可能是(  )
A.水螅 B.血吸虫 C.线虫 D.水蛭
1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如图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为纤毛,草履虫依靠它在水中旋转前进
B.3为口沟,是细菌等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通道
C.2为表膜,是草履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10为收集管,9为伸缩泡,草履虫依靠它们变形
1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制作酸奶时,在新鲜的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并煮沸后,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立即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B.立即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C.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D.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1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内,这一过程称为着床
B.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这称为分娩
C.人类的生长发育开始于胚胎
D.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显著的特征
1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复杂,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关系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②是DNA,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C.③是基因,DNA上的片段都是基因
D.体细胞中染色体和③都是成对存在的
1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虎与猫同科,与狼同目,与象同纲,与豹同属,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猫 B.象 C.豹 D.狼
20.(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表示易感人群
B.a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C.保护丙的措施是戴口罩、勤洗手
D.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二、填空题(共11分)
2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2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根、茎、   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有关。
2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和   这些无机物。
2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每个肾单位包括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2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胎生和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2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植物嫁接的关键之处是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传染病的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性和   性.
三、读图理解题(共9分)
2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三月里的桃花也是格外的鲜艳。图甲是莲相关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花剖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植物都属于   植物。
(2)图甲地下茎中储存的淀粉主要是叶进行   作用合成的,通过叶、叶柄和地下茎中的   运输而来的。
(3)图乙的①为   ,其成熟后会释放出花粉。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4)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其食用部分是由   发育来的。
2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图甲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
(1)心脏分为四个腔,图甲A、B、C、D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甲图中,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叫做   。
(2)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   ],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燕语莺啼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里燕子和莺鸟的叫声,这些都是生命的体现,所以它们描述了生命现象。A正确。
B、花红柳绿 ——这个词语形容的是春天的景象,花儿红、柳叶绿,都是生命的表现,因此也描述了生命现象。B正确。
C、春回地暖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到来时,天气逐渐变暖,地温也开始上升。虽然它描述了春天的温度变化,但它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生命现象,例如动植物的活动或生长。C错误。
D、春暖花开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花朵的盛开,温暖的气候,同样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能运动:虽然运动是生物的一个特征,但并非所有能运动的物体都是生物。例如,风可以吹动树叶,但风不是生物。因此,仅凭能运动这一特征不能判断水黾是生物。A错误;
B、外形像蜘蛛:外形相似并不决定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例如,塑料制成的蜘蛛模型与真实蜘蛛外形相似,但它不是生物。所以,外形像蜘蛛不能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B错误;
C、能繁殖: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生物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水黾能够繁殖后代,这证明了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能繁殖可以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C正确;
D、身体分节:身体分节是某些生物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这一特征。例如,单细胞生物就没有身体分节。因此,身体分节不能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在题目中,需要判断哪个特征可以作为判断水黾属于生物的依据。通过逐一分析选项,我们可以确定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生物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因此,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3.【答案】A
【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控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解:A、棉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细胞是棉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棉花植株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分化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棉花的种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五大类。人体和动物的组织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5.【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①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②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A符合题意;
B、①细胞生长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②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保证了子代与母细胞遗传信息一致;③细胞分化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仍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③细胞分化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及其细胞间质,组织是细胞分化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
D、A为保卫细胞,半月形且含叶绿体,两两相对围成气孔,负责开闭以调节蒸腾;B为根毛细胞,细长突起,无叶绿体,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如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6.【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A不符合题意;
B、只有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开花结果是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B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输导组织,有输导组织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C不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有些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7.【答案】D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最好选择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常使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也叫营养繁殖,而种子是受精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会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故答案为:D。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征,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8.【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菜农及时给蔬菜进行中耕松土意义是增加土壤颗粒的孔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是为了保证根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9.【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863 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等方法, 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 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 与性的选择》中,论述了人类起源于动物,并明确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 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 的。
10.【答案】C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多吃“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中的奶制品和肉类,其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11.【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 1 所模拟的气管和支气管中的C形软骨,确保了气流的顺畅流通,构成了气体进出的通道,A正确;B. 2所模拟的器官是肺,它是呼吸系统的核心,负责气体交换,B正确;
C. 根据分析,1模拟的是气管,2模拟的是肺,3模拟的是膈肌,C错误;
D. 这个模型仅能模拟膈肌运动引起的胸廓上下径的变化,无法展示肋间肌运动导致的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1模拟气管、2模拟肺、3模拟膈肌。当用手拉下橡皮膜时,钟罩容积增大,气球扩张,气球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气球,表示吸气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表示的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
12.【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左心室,而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故答案为:B
【分析】心脏结构图如下:
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13.【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A错误;B.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到血液,剩余液体最终成为尿液,B正确;
C.图中泌尿系统包括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C错误;
D.①肾脏产生的尿液→②输尿管→③膀胱临时储存→④尿道排出。当膀胱内尿量达一定阈值,才刺激排尿反射产生尿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图中A肾小囊,B肾小管,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14.【答案】A
【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这些特征符合水螅的体态和捕食习性。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身体微小,透明,圆柱状,口周围有触手,捕食时,触手可以伸出体外,捕获猎物。A正确。
B、血吸虫是扁形动物,它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因此与水螅的辐射对称特征不符,B错误。
C、线虫属于线形动物,其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不符合水螅的体态特征,C错误。
D、水蛭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这与水螅的形态特征也不相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15.【答案】D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草履虫通过体表的1纤毛摆动来实现在水中的旋转前进,这种运动方式使得草履虫能够有效地捕捉食物和逃避捕食者,A正确;
B.草履虫通过3口沟摄取食物,食物进入细胞后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和吸收,B正确;
C.草履虫通过体表的2表膜进行气体交换,表膜上布满了微小的孔洞,允许氧气进入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完成呼吸过程,C正确;
D.草履虫通过10收集管和9伸缩泡系统来排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伸缩泡是草履虫体内的一种特殊结构,负责收集和排放废物,而收集管则帮助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其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16.【答案】C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B、高温煮沸后立即加入菌种,会导致乳酸菌被烫死,AB错误;
CD、乳酸菌属于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因此需要密封营造无氧环境,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
(2)微生物的培养:制备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①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应含有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②高温灭菌: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杀灭杂菌。
③冷却接种:冷却后将目标菌种转移到培养基中。
④恒温培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17.【答案】B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胚泡(不是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内,这一过程称为着床,不符合题意;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符合题意;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婴儿的出生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8.【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①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菌的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染色体主要由②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这些DNA分子上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B错误;
C.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③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负责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C错误;
D.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③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虎与猫同科,与狼同目,与象同纲,与豹同属,属的分类等级最小。因此,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同属的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0.【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在图中甲代表的是传染源,A错误;
B.a代表的是病原体,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B错误;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增强体育锻炼等,以提高个体的免疫力。而戴口罩和勤洗手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措施,C错误;
D.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图中,甲代表传染源,乙代表传播途径,丙代表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会受到阻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题图中: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a是病原体。
21.【答案】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2.【答案】叶;分化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 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其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此,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化有关。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3.【答案】水;无机盐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分析】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多种无机盐。
24.【答案】肾小球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经分析可知, 每个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故答案为: 肾小球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个部分。
25.【答案】哺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经分析可知, 胎生和 哺乳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故答案为: 哺乳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有毛,牙齿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其中 胎生和 哺乳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26.【答案】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下面的老本,即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故答案为:形成层
【分析】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优点:能够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又能加快开花结实,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注意:①嫁接后果树结果的枝条是接穗,结的果实也与接穗的品质相同,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②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属于植物克隆,动物克隆为无性生殖,试管婴儿为有性生殖.
③嫁接时应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7.【答案】病原体;传染;流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解: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故答案为:病原体;传染;流行
【分析】通过传染病的概念即可解答此题.
28.【答案】(1)被子
(2)光合;筛管
(3)花药
(4)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莲和桃树均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们都能产生种子,并且种子被果皮包裹,能够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种类最多的一类,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故填:被子。
(2)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实质上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负责从根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则负责从上往下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因此,图甲中地下茎储存的淀粉主要是由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器官的。
故填:光合;筛管。
(3)图乙中的①花药成熟后会裂开,释放出花粉。花粉粒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风、昆虫等)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称为传粉。
故填:花药。
(4)在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这些发育过程共同构成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如图:
由图可知,我们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
故填:子房壁。
【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2)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图乙中①花药、②子房。
(1)莲和桃树都能产生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因此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图甲地下茎中储存的淀粉主要是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给根等器官。
(3)图乙①花药成熟后会散发出花粉,花粉粒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
(4)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我们食用的主要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29.【答案】(1)B;动脉瓣
(2)C;C→D→A→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心脏包含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其中,心房的壁较薄,因为心房只需将血液推进到心室,所需压力较小。相比之下,心室壁较厚,尤其是左心室,因为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行程较长,所需压力较大。右心室的壁较左心室薄,因为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送到肺部,行程较短,所需压力较小。因此,心脏壁最厚的部分是左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些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启,确保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启,确保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血液流动的单向性: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逆流。在图甲中,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为A、B、C、D,其中心壁最厚的是B,即左心室。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是动脉瓣,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
故填:B;动脉瓣。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血液经过的途径:体静脉→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病灶部位)→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可见,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C右心房,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故填:C;C→D→A→B。
【分析】(1)心脏的结构与血液循环: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甲图: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e动脉瓣、f房室瓣、g下腔静脉;乙图: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⑤主动脉、⑥肺动脉。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心房的血液流到心室只有一孔之隔,需要的压力小,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右心室的血液压向肺部,行程较短,需要压力小,左心室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分析可知,心脏分为四个腔,图甲A、B、C、D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B左心室,甲图中,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叫做动脉瓣。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血液经体静脉→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病灶部位)→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故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C右心房,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1 / 1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
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希望。下列关于春天的词语中没有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
A.燕语莺啼 B.花红柳绿 C.春回地暖 D.春暖花开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燕语莺啼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里燕子和莺鸟的叫声,这些都是生命的体现,所以它们描述了生命现象。A正确。
B、花红柳绿 ——这个词语形容的是春天的景象,花儿红、柳叶绿,都是生命的表现,因此也描述了生命现象。B正确。
C、春回地暖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到来时,天气逐渐变暖,地温也开始上升。虽然它描述了春天的温度变化,但它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生命现象,例如动植物的活动或生长。C错误。
D、春暖花开 ——这个词语描述的是春天花朵的盛开,温暖的气候,同样体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丽。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水黾一种能在水面上“行走”的昆虫,俗称“水蜘蛛”,下列能作为判断水黾属于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运动 B.外形像蜘蛛 C.能繁殖 D.身体分节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能运动:虽然运动是生物的一个特征,但并非所有能运动的物体都是生物。例如,风可以吹动树叶,但风不是生物。因此,仅凭能运动这一特征不能判断水黾是生物。A错误;
B、外形像蜘蛛:外形相似并不决定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例如,塑料制成的蜘蛛模型与真实蜘蛛外形相似,但它不是生物。所以,外形像蜘蛛不能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B错误;
C、能繁殖: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生物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水黾能够繁殖后代,这证明了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能繁殖可以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C正确;
D、身体分节:身体分节是某些生物的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这一特征。例如,单细胞生物就没有身体分节。因此,身体分节不能作为判断水黾是生物的依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等。
在题目中,需要判断哪个特征可以作为判断水黾属于生物的依据。通过逐一分析选项,我们可以确定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只有生物才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因此,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控制实验的变量是(  )
A.光照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答案】A
【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实验”中,控制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我国在“嫦娥四号”上种的棉花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让“月球长绿叶”。下列有关棉花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棉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棉花植株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
C.细胞分裂、分化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
D.棉花的种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解:A、棉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细胞是棉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棉花植株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分化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棉花的种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五大类。人体和动物的组织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①②③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C.③过程表示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
D.A和B的形态不同但是生理功能相同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生长
【解析】【解答】A、①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②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多,A符合题意;
B、①细胞生长过程中,遗传物质保持不变;②细胞分裂前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均分,保证了子代与母细胞遗传信息一致;③细胞分化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仍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③细胞分化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及其细胞间质,组织是细胞分化的产物,C不符合题意;
D、A为保卫细胞,半月形且含叶绿体,两两相对围成气孔,负责开闭以调节蒸腾;B为根毛细胞,细长突起,无叶绿体,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如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在观察池塘里的植物时,小丽同学观察并记录到一种植物——黑藻。通过查阅资料,小丽认为黑藻不是藻类植物,而是被子植物,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能开花结果
C.有输导组织 D.用种子繁殖
【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A不符合题意;
B、只有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能开花结果是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B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输导组织,有输导组织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C不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不能作为判断黑藻是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有些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一般不宜采用下列哪种器官进行繁殖(  )
A.根 B.茎 C.叶 D.种子
【答案】D
【知识点】营养繁殖(嫁接、扦插、压条等);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为了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最好选择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常使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繁殖,也叫营养繁殖,而种子是受精而来的,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会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故答案为:D。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征,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菜农进行中耕松土、及时排灌的意义是有利于(  )。
A.根的呼吸 B.光合作用 C.茎的发育 D.根的吸收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菜农及时给蔬菜进行中耕松土意义是增加土壤颗粒的孔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是为了保证根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 1863 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利用比较解剖等方法, 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 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 与性的选择》中,论述了人类起源于动物,并明确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 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 的。
10.(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应该多吃“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中的奶制品和肉类,其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是(  )
A.主要的能源物质
B.主要的储能物质
C.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
【答案】C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多吃“中国居民均衡膳食宝塔”中的奶制品和肉类,其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更新的重要原料。
故答案为: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1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某同学利用吸管、矿泉水瓶、气球等材料制作了模拟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模拟气管,内有软骨保证气流畅通
B.2模拟肺,能不断扩大、缩小
C.3模拟肋间肌,肌肉的收缩使胸廓容积增大
D.该模型不能模拟胸廓前后径的变化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
【解析】【解答】A. 1 所模拟的气管和支气管中的C形软骨,确保了气流的顺畅流通,构成了气体进出的通道,A正确;B. 2所模拟的器官是肺,它是呼吸系统的核心,负责气体交换,B正确;
C. 根据分析,1模拟的是气管,2模拟的是肺,3模拟的是膈肌,C错误;
D. 这个模型仅能模拟膈肌运动引起的胸廓上下径的变化,无法展示肋间肌运动导致的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1模拟气管、2模拟肺、3模拟膈肌。当用手拉下橡皮膜时,钟罩容积增大,气球扩张,气球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气球,表示吸气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表示的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外界气体被吸入肺内。
1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
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室和左心房
C.右心房和右心室 D.左心室和右心室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左心室,而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故答案为:B
【分析】心脏结构图如下:
肺静脉里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所以左心房和左心室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1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下图甲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
B.图甲中,A中的液体流经B被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图乙中,①②③④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②是尿道
D.图乙中,①形成的尿液经②流入③中,人便立即产生尿意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A错误;B.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到血液,剩余液体最终成为尿液,B正确;
C.图中泌尿系统包括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C错误;
D.①肾脏产生的尿液→②输尿管→③膀胱临时储存→④尿道排出。当膀胱内尿量达一定阈值,才刺激排尿反射产生尿意,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图中A肾小囊,B肾小管,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
1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滇池采集到的水样中观察到一种生物,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根据以上特征,推测该动物可能是(  )
A.水螅 B.血吸虫 C.线虫 D.水蛭
【答案】A
【知识点】扁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虫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身体透明,呈辐射对称,用触手探寻和捕获食物,这些特征符合水螅的体态和捕食习性。水螅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肠动物,身体微小,透明,圆柱状,口周围有触手,捕食时,触手可以伸出体外,捕获猎物。A正确。
B、血吸虫是扁形动物,它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因此与水螅的辐射对称特征不符,B错误。
C、线虫属于线形动物,其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不符合水螅的体态特征,C错误。
D、水蛭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这与水螅的形态特征也不相符,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1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如图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为纤毛,草履虫依靠它在水中旋转前进
B.3为口沟,是细菌等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通道
C.2为表膜,是草履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D.10为收集管,9为伸缩泡,草履虫依靠它们变形
【答案】D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A.草履虫通过体表的1纤毛摆动来实现在水中的旋转前进,这种运动方式使得草履虫能够有效地捕捉食物和逃避捕食者,A正确;
B.草履虫通过3口沟摄取食物,食物进入细胞后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和吸收,B正确;
C.草履虫通过体表的2表膜进行气体交换,表膜上布满了微小的孔洞,允许氧气进入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完成呼吸过程,C正确;
D.草履虫通过10收集管和9伸缩泡系统来排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伸缩泡是草履虫体内的一种特殊结构,负责收集和排放废物,而收集管则帮助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其结构和功能如下图:
1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制作酸奶时,在新鲜的牛奶中加入适量的蔗糖并煮沸后,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立即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B.立即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C.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并密封 D.冷却后再加入乳酸菌不密封
【答案】C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B、高温煮沸后立即加入菌种,会导致乳酸菌被烫死,AB错误;
CD、乳酸菌属于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中生存,因此需要密封营造无氧环境,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
(2)微生物的培养:制备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①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应含有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②高温灭菌: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杀灭杂菌。
③冷却接种:冷却后将目标菌种转移到培养基中。
④恒温培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1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内,这一过程称为着床
B.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这称为分娩
C.人类的生长发育开始于胚胎
D.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发育最显著的特征
【答案】B
【知识点】受精过程;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卫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胚泡(不是受精卵)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内,这一过程称为着床,不符合题意;
B、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经过大约38周后,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符合题意;
C、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婴儿的出生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不符合题意;
D、进入青春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复杂,下图是某同学画的关系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②是DNA,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C.③是基因,DNA上的片段都是基因
D.体细胞中染色体和③都是成对存在的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①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菌的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染色体主要由②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这些DNA分子上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B错误;
C.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③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负责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C错误;
D.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③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是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1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虎与猫同科,与狼同目,与象同纲,与豹同属,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猫 B.象 C.豹 D.狼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等级
【解析】【解答】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虎与猫同科,与狼同目,与象同纲,与豹同属,属的分类等级最小。因此,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同属的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0.(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图中甲、乙、丙表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表示病原体,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甲表示易感人群
B.a只包括细菌和病毒
C.保护丙的措施是戴口罩、勤洗手
D.缺少甲、乙、丙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解答】A.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在图中甲代表的是传染源,A错误;
B.a代表的是病原体,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B错误;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和增强体育锻炼等,以提高个体的免疫力。而戴口罩和勤洗手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的措施,C错误;
D.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在图中,甲代表传染源,乙代表传播途径,丙代表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就会受到阻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2)题图中:甲是传染源,乙是传播途径,丙是易感人群,a是病原体。
二、填空题(共11分)
21.(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答案】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2.(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根、茎、   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   有关。
【答案】叶;分化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解析】【解答】 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其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因此,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化有关。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3.(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和   这些无机物。
【答案】水;无机盐
【知识点】水对植物的作用;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分析】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多种无机盐。
24.(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每个肾单位包括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答案】肾小球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经分析可知, 每个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 、肾小囊和肾小管三个部分。
故答案为: 肾小球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个部分。
25.(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胎生和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答案】哺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经分析可知, 胎生和 哺乳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故答案为: 哺乳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有毛,牙齿分化,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其中 胎生和 哺乳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26.(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植物嫁接的关键之处是必须使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答案】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被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下面的老本,即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故答案为:形成层
【分析】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优点:能够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又能加快开花结实,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花卉和果树的栽培中.
注意:①嫁接后果树结果的枝条是接穗,结的果实也与接穗的品质相同,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②嫁接、扦插、组织培养属于植物克隆,动物克隆为无性生殖,试管婴儿为有性生殖.
③嫁接时应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27.(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传染病的由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   性和   性.
【答案】病原体;传染;流行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解: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故答案为:病原体;传染;流行
【分析】通过传染病的概念即可解答此题.
三、读图理解题(共9分)
28.(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三月里的桃花也是格外的鲜艳。图甲是莲相关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花剖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植物都属于   植物。
(2)图甲地下茎中储存的淀粉主要是叶进行   作用合成的,通过叶、叶柄和地下茎中的   运输而来的。
(3)图乙的①为   ,其成熟后会释放出花粉。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4)我们平时所吃的桃子,其食用部分是由   发育来的。
【答案】(1)被子
(2)光合;筛管
(3)花药
(4)子房壁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实质;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1)莲和桃树均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因为它们都能产生种子,并且种子被果皮包裹,能够形成果实。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种类最多的一类,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故填:被子。
(2)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实质上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负责从根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筛管则负责从上往下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因此,图甲中地下茎储存的淀粉主要是由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等器官的。
故填:光合;筛管。
(3)图乙中的①花药成熟后会裂开,释放出花粉。花粉粒通过一定的方式(如风、昆虫等)传递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称为传粉。
故填:花药。
(4)在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这些发育过程共同构成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如图:
由图可知,我们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
故填:子房壁。
【分析】(1)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
(2)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图乙中①花药、②子房。
(1)莲和桃树都能产生种子,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因此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2)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图甲地下茎中储存的淀粉主要是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给根等器官。
(3)图乙①花药成熟后会散发出花粉,花粉粒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
(4)子房各部分的发育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我们食用的主要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29.(2024九上·武威开学考)下图甲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乙为血液循环流程图:
(1)心脏分为四个腔,图甲A、B、C、D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甲图中,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叫做   。
(2)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   ],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   。
【答案】(1)B;动脉瓣
(2)C;C→D→A→B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1)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心脏包含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其中,心房的壁较薄,因为心房只需将血液推进到心室,所需压力较小。相比之下,心室壁较厚,尤其是左心室,因为左心室需要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行程较长,所需压力较大。右心室的壁较左心室薄,因为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送到肺部,行程较短,所需压力较小。因此,心脏壁最厚的部分是左心室。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这些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启,确保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启,确保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血液流动的单向性:从心房流向心室,再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逆流。在图甲中,心脏的四个腔室分别为A、B、C、D,其中心壁最厚的是B,即左心室。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是动脉瓣,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
故填:B;动脉瓣。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血液经过的途径:体静脉→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病灶部位)→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可见,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C右心房,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故填:C;C→D→A→B。
【分析】(1)心脏的结构与血液循环: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运输到全身各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中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甲图: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上腔静脉、e动脉瓣、f房室瓣、g下腔静脉;乙图: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①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⑤主动脉、⑥肺动脉。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心房的血液流到心室只有一孔之隔,需要的压力小,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右心室的血液压向肺部,行程较短,需要压力小,左心室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分析可知,心脏分为四个腔,图甲A、B、C、D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B左心室,甲图中,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结构e叫做动脉瓣。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若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药物随血液经体静脉→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病灶部位)→肺静脉→A左心房→B左心室→……故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流入心脏的C右心房,通过心脏各腔的途径依次是C右心房→D右心室→A左心房→B左心室。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