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2023九上·武威月考)澳洲有一种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避免蛇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琴鸟的个体之间在繁殖时间上存在着变异,有的在春季繁殖,有的在冬季繁殖;在冬季繁殖的个体由于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而得以生存下去;在春季繁殖的个体,则容易被蛇类等偷食而不能生存.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的在冬季繁殖的琴鸟.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得知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咸鸭蛋 B.鱼 C.草履虫【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咸鸭蛋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类 别 概 念 举 例非生物 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机器狗、落叶、电脑病毒、石笋和石钟乳等。生 物 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要看它有没有“生命”现象,其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3.(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有关诗句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绿树成荫 B.流水潺潺 C.鸟语花香 D.蝴蝶纷飞【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绿树成荫 ”有植物、“鸟语花香”有动物和植物、“蝴蝶纷飞”有动物,都有生命现象;而“流水潺潺”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叫生命现象)如下: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2023九上·武威月考)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答案】B【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好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故答案为: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5.(2023九上·武威月考)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裂【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是细胞核。故答案为:D。【分析】 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6.(2023九上·武威月考)含草履虫(好氧)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 吸取。A.培养液的表层 B.培养液的中层C.培养液的下层 D.培养液的任何部位【答案】A【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解析】【解答】解: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有丰富的氧,草履虫大多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因此实验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最好从表层吸取,这样能获得较多的草履虫。故答案为:A。【分析】草履虫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胞肛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7.(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绿眼虫 B.水螅 C.草履虫 D.衣藻【答案】B【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单细胞生物【解析】【解答】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绿眼虫、草履虫、衣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而水螅属于多细胞生物,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8.(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下围棋 B.岩洞中的钟乳石长大C.生石花开黄花 D.北京天坛回音壁发出回音【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机器人阿尔法狗、钟乳石、北京天坛回音壁发出回音都不能够进行呼吸、不能够生长和繁殖等,不属于生物现象,而生石花开出美丽的小黄花,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9.(2023九上·武威月考)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胃是属于(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解析】【解答】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故答案为:C。【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10.(2023九上·武威月考)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体内的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答案】D【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解析】【解答】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11.(2023九上·武威月考)我们国家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下列有利于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人类活动是( )A.滥砍滥伐 B.植树造林 C.垃圾焚烧 D.过度放牧【答案】B【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滥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B符合题意。C.垃圾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容易造成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D.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容易造成温室效应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2.(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B.听说“酸杏”流口水C.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D.物体飞来时迅速眨眼【答案】B【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解:ACD、手碰到火迅速缩回、吃食物时分泌唾液、物体飞来时迅速眨眼,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听说“酸杏”流口水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听说“酸杏”流口水.故选:B【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13.(2023九上·武威月考)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下列血管的血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下腔静脉 D.肺静脉【答案】D【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个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即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肺动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低,肺静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高。故答案为:D。【分析】1、血液类型,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2、血液循环图解如下:14.(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选项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血液是一种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其中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负责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的比例和功能各不相同。 如图所示:可见,血液与血浆和血细胞之间是包含关系,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15.(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答案】D【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解析】【解答】A.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A不符合题意;B.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B不符合题意;C.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二、读图理解题(共2题;共15分)16.(2023九上·武威月考)小明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该反射属于 (2)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图中的[①]是该结构的 ,[③]是 。完成该反射不需要 的参与。(3)如果图中[ ]或[⑤]发生病变,受到刺激后有感觉,但没有反应。(4)用“→”和图中的序号写出神经传导的途径 。【答案】(1)简单(2)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大脑皮层(3)④(4)①→②→③→④→⑤【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1)缩手反射是一种快速、自动的神经反应,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中,这一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直接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故填:简单。(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缩手反射中,反射弧的组成依次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这一反射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故填: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大脑皮层。(3)反射的完成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例如,如果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反射弧将不完整,从而无法产生反射。尽管如此,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并进一步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至大脑皮层,引发感觉体验。故填:④。(4)根据上述分析,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可以概括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这一途径展示了缩手反射的快速性和自动化特点,强调了脊髓在简单反射中的核心作用。故填: ①→②→③→④→⑤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应答。(2)反射的类型包括复杂反射和简单反射,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简单反射。(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 故可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神经传导的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17.(2023九上·武威月考)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是 ,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 。(2) 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图甲中[ ] 。(3)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 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中,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 。【答案】(1)卵巢;雌性激素(2)受精卵;②;输卵管(3)子宫内膜(4)羊水;分娩【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2)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②输卵管是运输卵细胞的通道,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缓慢地向子宫移动,最后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这便是怀孕的开始。(4)羊水是女性在孕期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这种液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羊水中,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38周左右,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析】图甲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内膜;④阴道;⑤子宫颈。图乙中:a子宫;b胎盘;c脐带;d胎儿。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1)①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2)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②输卵管是运输卵细胞的通道,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缓慢地向子宫移动,最后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这便是怀孕的开始。(4)羊水是女性在孕期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这种液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羊水中,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38周左右,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1 / 1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共15分)1.(2023九上·武威月考)澳洲有一种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避免蛇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2.(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咸鸭蛋 B.鱼 C.草履虫3.(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有关诗句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绿树成荫 B.流水潺潺 C.鸟语花香 D.蝴蝶纷飞4.(2023九上·武威月考)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5.(2023九上·武威月考)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核6.(2023九上·武威月考)含草履虫(好氧)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 吸取。A.培养液的表层 B.培养液的中层C.培养液的下层 D.培养液的任何部位7.(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绿眼虫 B.水螅 C.草履虫 D.衣藻8.(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下围棋 B.岩洞中的钟乳石长大C.生石花开黄花 D.北京天坛回音壁发出回音9.(2023九上·武威月考)从人体结构层次上看,胃是属于(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10.(2023九上·武威月考)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如果该生态系统的水体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体内的汞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11.(2023九上·武威月考)我们国家承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下列有利于尽早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人类活动是( )A.滥砍滥伐 B.植树造林 C.垃圾焚烧 D.过度放牧12.(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A.手碰到火迅速缩回 B.听说“酸杏”流口水C.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D.物体飞来时迅速眨眼13.(2023九上·武威月考)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下列血管的血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下腔静脉 D.肺静脉14.(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选项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15.(2023九上·武威月考)下列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二、读图理解题(共2题;共15分)16.(2023九上·武威月考)小明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该反射属于 (2)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 ,图中的[①]是该结构的 ,[③]是 。完成该反射不需要 的参与。(3)如果图中[ ]或[⑤]发生病变,受到刺激后有感觉,但没有反应。(4)用“→”和图中的序号写出神经传导的途径 。17.(2023九上·武威月考)请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是 ,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分泌 。(2) 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完成该过程的场所是图甲中[ ] 。(3)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 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中,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琴鸟的个体之间在繁殖时间上存在着变异,有的在春季繁殖,有的在冬季繁殖;在冬季繁殖的个体由于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而得以生存下去;在春季繁殖的个体,则容易被蛇类等偷食而不能生存.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的在冬季繁殖的琴鸟.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分析得知C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咸鸭蛋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类 别 概 念 举 例非生物 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机器狗、落叶、电脑病毒、石笋和石钟乳等。生 物 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做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要看它有没有“生命”现象,其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3.【答案】B【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绿树成荫 ”有植物、“鸟语花香”有动物和植物、“蝴蝶纷飞”有动物,都有生命现象;而“流水潺潺”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叫生命现象)如下:①生物能进行呼吸。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答案】B【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好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故答案为: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5.【答案】D【知识点】细胞分裂【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是细胞核。故答案为:D。【分析】 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6.【答案】A【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解析】【解答】解: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有丰富的氧,草履虫大多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因此实验时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最好从表层吸取,这样能获得较多的草履虫。故答案为:A。【分析】草履虫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残渣由一个叫胞肛的小孔排出。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7.【答案】B【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单细胞生物【解析】【解答】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绿眼虫、草履虫、衣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而水螅属于多细胞生物,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的种类很多,既有单细胞植物,如衣藻,也有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中的酵母菌也是单细胞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8.【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机器人阿尔法狗、钟乳石、北京天坛回音壁发出回音都不能够进行呼吸、不能够生长和繁殖等,不属于生物现象,而生石花开出美丽的小黄花,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9.【答案】C【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解析】【解答】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胃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故答案为:C。【分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10.【答案】D【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解析】【解答】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不易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中,大鱼的营养级最高,大鱼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11.【答案】B【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解析】【解答】A.滥砍滥伐使森林面积减少,降低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B符合题意。C.垃圾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容易造成温室效应,C不符合题意。D.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容易造成温室效应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2.【答案】B【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解:ACD、手碰到火迅速缩回、吃食物时分泌唾液、物体飞来时迅速眨眼,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听说“酸杏”流口水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听说“酸杏”流口水.故选:B【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13.【答案】D【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解析】【解答】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个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如图所示:即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肺动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低,肺静脉里的血液中含氧量最高。故答案为:D。【分析】1、血液类型,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2、血液循环图解如下:14.【答案】B【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解析】【解答】血液是一种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不透明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其中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物质,负责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的比例和功能各不相同。 如图所示:可见,血液与血浆和血细胞之间是包含关系,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其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15.【答案】D【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解析】【解答】A.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A不符合题意;B. 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B不符合题意;C.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D. 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在物质代谢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比例不同。16.【答案】(1)简单(2)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大脑皮层(3)④(4)①→②→③→④→⑤【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解析】【解答】(1)缩手反射是一种快速、自动的神经反应,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中,这一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直接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故填:简单。(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在缩手反射中,反射弧的组成依次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这一反射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故填:反射弧;感受器;神经中枢;大脑皮层。(3)反射的完成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例如,如果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反射弧将不完整,从而无法产生反射。尽管如此,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仍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并进一步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至大脑皮层,引发感觉体验。故填:④。(4)根据上述分析,缩手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可以概括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这一途径展示了缩手反射的快速性和自动化特点,强调了脊髓在简单反射中的核心作用。故填: ①→②→③→④→⑤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应答。(2)反射的类型包括复杂反射和简单反射,复杂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简单反射。(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 故可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缩手反射神经传导的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17.【答案】(1)卵巢;雌性激素(2)受精卵;②;输卵管(3)子宫内膜(4)羊水;分娩【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营养【解析】【解答】(1)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2)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②输卵管是运输卵细胞的通道,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缓慢地向子宫移动,最后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这便是怀孕的开始。(4)羊水是女性在孕期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这种液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羊水中,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38周左右,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析】图甲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内膜;④阴道;⑤子宫颈。图乙中:a子宫;b胎盘;c脐带;d胎儿。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1)①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2)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②输卵管是运输卵细胞的通道,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3)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缓慢地向子宫移动,最后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在土壤中,这便是怀孕的开始。(4)羊水是女性在孕期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这种液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羊水中,维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在怀孕38周左右,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