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岗南中学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扬州位于邗沟人长江之处,隔江相望就是江南河的起点镇江。通济渠与邗沟、江南河、长江在附近交汇沟通,扬州遂成为全国漕运枢纽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A. 带动了沿线城市发展 B. 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C. 便利了全国各地漕运 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2.武周时即选官滥杂,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一伙把持政柄,大肆卖官,所置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等官泛滥,多达数千人,造成政府开支急剧增加。针对此,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是( )A. 裁汰冗官,整顿吏治 B.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C. 兴修水利,整顿漕运 D. 改革科举,重视选才3.阅读如表,据表格内容可得出(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表现 诸侯王发动叛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影响 叛乱被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中央与地方权力对比失衡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A. 封建王朝社会矛盾尖锐 B. 加强中央集权能稳定王朝C. 封建割据导致汉朝衰亡 D. 割据分裂只出现于王朝末期4.以下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制度完备 B. 民族关系和睦 C. 中外文化交流 D. 诗歌创作繁荣5.《原道》中写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堵塞道的传播。儒道就无法流行;不禁止佛道的发展,儒道就无法推行,鲜明地表达了排斥佛教,复兴儒学的主张,由此推断,《原道》的作者是( )A. 孔子 B. 韩愈 C. 董仲舒 D. 柳宗元6.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 民族隔阁完全消失7.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材料旨在强调宋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海外贸易的繁荣 C. 科技成就的突出 D. 娱乐活动的丰富8.在山东蓬莱戚继光故居,浙江义乌、慈溪戚继光练兵处,浙江台州、临海戚继光得胜处,均建有戚继光纪念馆。这些纪念馆,除了展现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外,更承载着他当年反侵略战争的历史,戚继光的贡献是( )A.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 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C. 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 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9.《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上深感于吏治之难察,民情之难控,遂创一特殊之制。其下有一众密探,潜行于朝,窥探诸事,稍有风声,便将官吏百姓之名随意编排,致众人皆惶惶然,觉灾祸随时将至。”材料中的“上”是(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英宗 D. 元世祖10.清朝前期通过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派驻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管辖。这些举措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 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B. 奠定现代中国疆域基本版图C. 完善了清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D. 加速边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11.《山西票号史料》记载:“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各省设分号二十余处,岁汇白银数千万两”。清朝前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农村集市贸易空前繁荣 B. 跨区域长途贸易的兴盛C.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12.有感于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七年级(3)班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戏曲知识竞赛,下面是同学们展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京剧最鲜明的特点是(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C. 生旦净末,角色齐全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某班以“探寻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为主题设计展板,请你帮助完成。治国理政版块一制度篇 ①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实施三年任期制。版块二经验篇 材料一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二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摘自《贞观政要》版块三成效篇 材料三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发展情况表: 粮食产量人均粮食达700斤,米价稳定,公私粮仓充盈财政收入开元初年至开元末年,财政收入由约2000万增至近5000万缗人口增长贞观初期300万户,到开元二十八年统计,全国841万户,人口4814万口城市规模长安人口超百万,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1) 请将版块一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按朝代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序号)示例秦朝:① ______ ;唐朝: ______ ;宋朝: ______ ;元朝: ______ 。(2) 阅读版块二,写出材料一所述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哪些革新的措施?(两点即可)(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具体的表现是什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宋代,作为商业区域的市的制度已经破除,无论在场所上、时间上,都没有受到限制。商店各个独立地随处设立于都城内外。集市定期在交通便利的河畔、桥畔等繁盛地举行。利用寺观或其他地方一旬举行几次或一年举行几次的定期集市也时常进行。仓库也随着方便,自由设置。——摘编自[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材料二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加强,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马匹。开通的海运和大运河,不仅使中国瓷器、绸缎更多地传到东西洋各国,甚至不少国家的风俗习惯也深受中国的影响。——摘编自邱树森《元朝简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商业发展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交通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元朝的海陆交通分别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经济繁荣”和“交通发展”的基本前提。1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材料三如图为明朝《举子看榜图》。材料四:雍正时,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他革职。(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官制变化。(2)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3)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而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A2.A3.B4.C5.B6.A7.C8.B9.A10.B11.B12.B13.【小题1】秦朝:①;唐朝:③;宋朝:④;元朝:②【小题2】根本原因:隋炀帝征敛不已,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重负【小题3】措施: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选用廉吏,整顿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完善三省六部制等(任意两点即可)【小题4】盛世局面:开元盛世。表现:经济繁荣,粮食产量增加,米价稳定,公私粮仓充盈;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人口增长迅速;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城市规模宏大,商业繁荣等14.【小题1】表现:“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定期举行集市;仓库设置自由。原因:宋朝农业和手工业的持续繁荣;政府政策的支持;人们观念的转变;等等。【小题2】特点:交通网络发达。影响:陆路交通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水路交通促进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小题3】政府政策的扶持;国家的统一;等等。15.【小题1】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变化表现:废行省,设“三司”;废宰相,权分六部;设立锦衣卫【小题2】机构:军机处。评价: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题3】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共同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维护了封建统治【小题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