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油田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1.“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在毛主席的讲话中,我们体会到“站起来”指的是( )A.国家独立,人民当家 B.全境解放,祖国统一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民族振兴,国家富强2.下面两幅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国民经济 C.巩固新生政权 D.进行阶级斗争3.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国内有 55个城市、199个企业从人力、物资、设备等方面支援鞍钢,《人民日报》也连续三天分别介绍鞍钢“三大工程”。这表明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土地改革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社会主义改造 D.民主政治的建设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能反映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建设成就的语句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事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南方谈话指方向,祖国建设谱新章”5.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 A B. B C. C D. D6.“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画家王信创作于 1954年的宣传标语。该标语体现的是( )A.土地改革 B.工业化建设 C.三大改造 D.包产到户7.1954年至 1956年底,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被誉为“创举”。原因是( )A.实现经济恢复 B.实行互助合作 C.运用和平手段 D.消灭剥削阶级第 1页,共 9页8.如图反映了我国 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9.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1992年和 2001年。其中,第三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A.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兴办 4个经济特区C.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 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图中的( )A. 焦裕禄 B. 王进喜C. 钱学森 D. 袁隆平1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使港澳地区走上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安排。“最佳安排”是指( )A.深化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坚持“一国两制” D.注重科技创新12.2017年,新疆增开了乌鲁木齐至和田的列车,如图为列车的 LOGO(标识),设计成石榴造型,并用汉字、维吾尔文字书写了列车的名称。该设计表达的期望是( )A.实现统一大业B.完善基层民主C.提升国际地位D.维护民族团结第 2页,共 9页13.1979年 6月 25,四川灌县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材料广告“承接国内外客户直接订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引发此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14.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不包括(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前四集的片名,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出现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16.照片是重要的史料。下面两幅拍摄于 1972年的照片折射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17.在参观展览时,小朱同学看到了一段文字: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率先实行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并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引进外商和外资。这里还诞生了许多突破旧思想束缚、催人开拓奋进的新口号,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段文字反映了( )A.改革开放探索 B.“一国两制”实践 C.科教兴国推进 D.“一带一路”建设18.如图是 1949-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统计图,其中 1978年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 3页,共 9页19.流行词汇的变化标志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下列词汇属于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是( )A.当家作主 B.大跃进 C.包产到户 D.中国梦20.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实力,铸就了伟大的( )A.抗美援朝精神 B.铁人精神 C.雷锋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21.我国农村教育过去是“一名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现在是宽敞明亮的教室、音乐室、图书室,各类器材应有尽有。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文化的繁荣 B.教育体制的健全 C.国民经济的发展 D.社会环境的改善22.“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 16频道呼叫我。”自 2008年以来,这条以汉英双语播发的通告从未间断。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助力亚丁湾、索马里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这表明中国海军( )A.装备日趋完善 B.维护世界和平 C.防御体系健全 D.守护国土安全23.阅读如表,表中这三个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时间 事件1965年 9月 成立西藏自治区1980年 8月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 7月 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A.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C.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4.201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 34位,到 2022年迅速上升到第 11位。这反映了我国( )A.落实全球治理观 B.冲破外国技术封锁 C.践行新发展理念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5.“‘轻关易道,通商宽农。’这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这一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是( )A.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开展“脱贫攻坚”行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快速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运动成为时尚。到 2019年底,我国有近 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折射出(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第 4页,共 9页27.改革开放后,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平等互利、求同存异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28.近年来,中欧班列已成为联通欧亚大陆商贸的重要通道,它给铁路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商机,铺就了共同繁荣发展之路。中欧班列成功运营体现出的国际关系准则是( )A.相互尊重 B.合作共赢 C.公平正义 D.平等对话29.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2亿吨,推广节能灯 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A.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巩固了国防建设C.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决了能源问题30.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材料体现了我国( )A.创新能力顶尖 B.工业生产发展 C.航天事业推进 D.科技不断进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1)请指出材料一照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意义?我们对照片二中的“老人”是如何评价的?(2)材料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部分内容,这次会议有何意义?(3)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实现这一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请指出改革的特点,并画出对外开放的示意图。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第 5页,共 9页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持续发展(如图)。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阅读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的?(2)阅读材料三,请指出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3)当前中国是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哪些认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如图)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材料二: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是如何改变了会议的航向?(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我国在 20世纪 7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之一是加入了什么国际组织?(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近年来我国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第 6页,共 9页参考答案1.A2.C3.B4.B5.C6.C7.C8.B9.D10.C11.C12.D13.D14.C15.D16.A17.A18.C19.D20.D21.C22.B23.B24.C25.A26.A27.C28.B29.A第 7页,共 9页30.D31.【小题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小题 2】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说是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小题 3】改革特点:先试点再推广;由农村到城市,由点到面,层层递进;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2.【小题 1】政治方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构建了新中国的政治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方面: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开展“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进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方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国防科技方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国防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小题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成果所构成的科学思想体系,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它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小题 3】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创新是第 8页,共 9页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33.【小题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小题 2】联合国【小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小题 4】综合国力的增强第 9页,共 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