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时间从1949年到1956年,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因此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时期(2)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力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农业个体农民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农业合作社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造后性质改造方式2、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前性质公私合营情境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3.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情境三:新中国之初,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个体农业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情境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外部环境)4.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3)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专家点评)区分“两个标志”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新中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2023·浙江·高考真题)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真题再现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1.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苏联的经验教训+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为指导,……为鉴戒,结合……,探索……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相关链接P28马列主义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丰富 发展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 导确立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 “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八大地位最重要贡献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1956.9)3.主要矛盾对比近代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主要产品产量:钢 材 2208 万吨生 铁 3479 万吨钢 3178 万吨原 煤 6.18 亿吨原 油 10405 万吨发 电 量 2565.5 亿度水 泥 6524 万吨硫 酸 661 万吨纯 碱 132.9 万吨烧 碱 164 万吨 1978年,全国基本建设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达356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99个,大中型项目的单项工程297个。国家投资和自筹投资建成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3700多万平方米。1978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万多公里,公路通车里程89万公里;民用航空航线长度达到15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3.6万公里。全国高等学校达到598所,在校学生85万人;中学在校学生654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627万人。文盲率从建国时的80%下降到了18.5%。 1978年,全国拥有科研人员27万人。全国取得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600多项。 县以上独立科学研究机构6200所,拥有科研人员268000人。全国取得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600多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原子弹工业方面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结论: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农业方面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民生方面 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文化建设 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5.探索中出现的曲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采用了高于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探索过程中的曲折“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正确对待历史上出现的曲折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析,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6、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的意义①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②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③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过渡时期的时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新的历史课题方向引领——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理论成果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意义知识延伸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探索,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证实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4)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024 安徽, 1,3 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C.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D.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真题再现D (2022·辽宁高考)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与党的民族复兴伟业同频共振,孕育和传承的红色基因融入辽宁人民的血脉,书写了辉煌与荣光。上述成就的取得在于辽宁①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前进方向③致力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人民具有中华民族勇敢坚毅和忠诚担当的品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真题再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