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会泽县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良渚先民首创玉琮,《周礼》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专家认为良渚玉琮中间那个洞就是一个旋转的神树,人借助于此与天进行沟通。较良渚文化稍晚的三星堆文化也出土了大量“神树”饰纹的玉琮。由此可见,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长江流域( )A. 东西地区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B. 存在跨区域的文明交流C. 神树崇拜成为共同文化信仰 D. 已经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2. 公元前113年,岭南割据势力南越王派出使者上书,请求三年一朝,拆除边境要塞。汉武帝答应其请求,“赐其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余得自置……用汉法,比内诸侯。使者皆留填(镇)抚之。”这可用于研究( )A. 汉帝国疆域的开拓 B.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 郡国并行制的推广 D.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3. 黄巢起义前的几十年里,藩镇节度使基本能够自择僚佐。但据统计,地方藩镇上层文职几乎被京城上层精英所把持,下层文职大体上被京城下层精英所占有。只有独立的河北藩镇,居住地方的精英同时占据上下层职位。这种政治格局( )A. 阻断了阶层流动 B. 有利于政局稳定 C. 加速了藩镇割据 D. 延续了士族政治4. 到宋代,土地交易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程序:买卖契纸由官府统一印造,百姓必须缴纳典卖土地的税才能填写正契;契书完成后,买卖双方持契书同赴官府,由官府人员将卖方出售田产所附带的赋税数额转入买方名下,契约才发生法定效力。由此可见,宋代( )A. 纳税是土地交易合法化的前提 B. 土地买卖受到政府严格限制C. 政府对商业活动监管日趋强化 D. 契约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形式5. 下表是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任职情况表(单位:人)。此表可知,元朝( )蒙古、色目 汉人、南人 总计朝官 938 1151 2089京官 155 351 506外任官 5689 14236 19895A. 官僚结构庞杂臃肿 B. 民族关系趋于平等 C. 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 汉人主导地位确立6. 明末清初,黄宗羲试图从政治规律的角度分析明亡的教训,并分析中国政治中存在的许多痼疾;顾炎武游历四方,在对中国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山川形势、军事险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政治地理学专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他们的思想和实践( )A. 蕴含了学术发展新方向 B. 否定了君主制的合理性C. 是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D. 反映了货币经济的繁荣7. 以下是清代财政收入结构情况表(单位:万两,%)。据此可知(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总计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1766 3986 71.83 574 10.35 540 9.73 449 8.09 5549 1001903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100A. 国家财政得到有效改善 B. 小农经济失去主导地位C. 中国沦为西方经济附庸 D. 传统财税体系逐渐转型8. 1912年在《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孙中山和宋教仁等人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思路,并没有得到临时参议院的普遍赞同。在审议过程中,草案中一些对临时大总统不利的条款也被议员们删改了。这表明当时( )A. 袁世凯复辟存必然性 B. 民主共和观念普遍缺乏C. 革命阵营内部矛盾尖锐 D. 政治转型之路充满曲折9. 1943年开始,中共各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各种互助组和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以私有股份或私有制为基础,不限制社员入社资格,入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现金、有价证券如公债券、储蓄票,也可以是粮食等。这些措施旨在( )A.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C. 激活经济活力突破封锁 D. 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经验10. 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关于人口流动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据下表可知( )1958年 《户口登记条例》 1989年 《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民工盲目外流的通知》 1991年 《关于严格控制大量民工盲目流入广东省的通知》 2003年 《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2015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A. 人口流动推动政策调整 B. 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C. 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D. 市场经济成为改革重心11. 在罗马早期签订契约时,要约人的问题和受约人的回答都必须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回答必须与提问准确对应,双方当事人必须在场。到了帝国时期,契约的成立则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续或形式,只需要当事人双方合意即可。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B. 解决了罗马自由民之间的矛盾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善 D. 深受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的影响12. 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一直在谴责高利贷,说它“是一种最丑恶、最可憎的罪恶”。但是,到1548年,一些教会成员却恳求承认“适度的、可接受的高利贷”。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是( )A. 价格革命的冲击 B. 天主教会的堕落 C.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产业革命的需求13. 有学者指出,一战前的德国不像纳粹德国那样经过极端意识形态的整肃,在社会生活领域反而比较包容。但“物质上在高歌猛进,精神方面却日趋急躁和浅薄,即使是它的知识界也在国家发展带来的亢奋中走向非理性,从而使得群众性的非理性也带上了一层科学合理的色彩。”该学者意在强调( )A. 一战源于纳粹极端意识形态 B. 非理性因素影响国家发展C. 德意志帝国社会生活的包容 D. 物质进步造就精神的浅薄14. 1935年,英国国会制定了《印度法案》,允许英属印度各省建立自治的法律机构,建立两院制的国家立法体系,并设立在英国政府控制下的执法部门。这一法案( )A. 意在印度移植英国宪政体制 B. 推动了印度民主政治的发展C. 是英与印度势力妥协的产物 D. 反映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好莱坞展开了全面监控与调查。1945年4月,FBI洛杉矶负责人理查德·胡德提出:“只是说明一下某部电影是某个已知的共产党员创作的、导演的或者监制的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准确指出电影剧本中或电影中的某个部分是带有共产主义宣传性质的话,意义将更大”。这表明( )A. 美国重视输出西方价值观 B. 对抗思维阻碍文化发展C. 影视业成为美苏冷战工具 D. 世界格局发生根本转变16.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从1986年到1997年美国有86家跨国公司在22个国家建立了186家科研机构,在海外的科研支出由46亿元增加到147亿元,10年间增加了3倍多。同期,也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375家跨国公司在美国建立了715家科研机构,雇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接近12万人。据此推知,跨国公司( )A. 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B. 缩小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C. 推动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加速了资本在全球范围流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交通线主要是汉唐以来经过今川西南的“清溪关道”、经过今滇东北的“石门道”,这两条驿道途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通行非常不易。元代,为实现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蒙元在云贵地区不遗余力地开发交通。至明代,奢香夫人按照朱元璋关于开修四川通往云南的敕令,开山凿道,形成“龙场九驿”,后人作诗赞曰:“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此后,大量卫所在云贵等地设立,中原地区人民以军事移民方式来到云贵地区。云贵与湖广、四川、云南等地连通,丝、麻、布、茶、油等在路上流通,玉米、甘薯等农作物在沿线被大量种植,也使得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降低。——摘编自安介生《明清云贵地区的交通建设及其原因探析》材料二 早在1878年,薛福成便建议在贵州修建铁路,直到1905年经云贵总督奏准立案,成立公司着手修建。但因路况复杂,工程难度极大,徒耗费路股银二百余万两,1917年遂停止修建。当时留学生禀请黔自筹办铁路,“惟民贫地瘠,尤甚于滇,款更无从筹措”,于是放弃。1919年2月,贵州省长刘显世提议修筑渝柳铁路,与美国支持的“华侨实业公司”签订借款合同,但以沿线矿业、森林等资源为抵押,招致各界反对,引起群众运动,最终不了了之。到建国前夕,贵州铁路仅167公里,后又因抗战仅存的铁路也被拆毁。——张士伟《近代<承筑贵州铁路草约>及借款合同中各方的博弈及利害分析》材料三 为了打通贵阳通往华北、华中等地的第一条铁路通道,国家铁道部在1955年征调5000多名干部、工人赶赴修建,贵州组织8000民工配合。铁二局迁往贵阳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958年10月黔桂铁路通车,铁路在试运行的第一个月里,运输各种生产生活物资10万余吨。黔桂铁路的通车,结束了贵州省是全国铁路“空白省”的落后历史。——胡远明《贵州第一条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典礼》(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代以前云贵地区的交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奢香夫人修建道路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贵州铁路修建为何充满曲折。(3)根据材料三、概括黔桂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宣誓制度。现代意义上的宪法宣誓制度的雏形,可追溯至13世纪初期英国的《大宪章》。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宣誓,借鉴了《大宪章》的立法思想,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沿袭下来。美国宪法规定:“在总统就职之前,他应宣誓或誓愿如下——我郑重宣誓(或誓言),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德国宪法中还包含“附加宗教宣誓”的相关规定。宪法宣誓制度遵循极为严格的程序,以彰显其庄严性,整个制度用仪式化的方式搭建起宪法文化的传输体系。——摘编自赫然等《西方宪法宣誓制度给我国的启示》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机关中实行就职宣誓,始于苏维埃时期。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机关中,新当选的领导人员实行就职宣誓。在冀鲁豫边区行政委员就职典礼上,徐达平副主任领导全体委员宣誓:“忠实为人民服务,如有违犯,愿受人民严厉制裁。”《解放日报》对英国、美国、苏联、南斯拉夫和伊朗等国的就职宣誓曾有所报道,有的甚至放在报纸的头版。——摘编自贺永泰、张文欢《延安时期政权机关的就职宣誓及其价值意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就职宣誓历史背景。(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宣誓制度的认识。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9月,于1951年9月15日经《人民日报》发表后,正式开始在中国传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歌唱祖国》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会泽县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A【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交通状况:交通条件不便,交通要道自然环境恶劣。作用:直接作用:沟通云贵川,加强区域间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发展(经济交流)促进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推动民族融合(民族融合)。间接作用: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政治维度)道路周边农耕化程度提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生态环境)。(2)①贵州路况复杂,工程难度大,对资金需求高(贵州角度)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中国角度)③受美国资本主义侵略,引发爱国运动阻挠铁路修建(西方列强角度)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没有改变(根本原因)。(3)改善了贵州的交通状况;推动黔桂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突显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推动全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为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18题答案】【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传承与借鉴;体现法律至上;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注重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具有传递宪法文化的功能。(2)背景:苏维埃时期经验积累;边区抗日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外经验的借鉴。(3)认识:宣誓制度是宪法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与责任感;宣誓可提升政府公信力,体现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宣誓可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题答案】【答案】《歌唱祖国》诞生于新中国政权初立的关键时期。1950年正值国民经济恢复与抗美援朝战争开端,歌曲通过凝练的文学意象和激昂的旋律,成为凝聚民族精神的艺术载体。 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直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标识,而“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以文学修辞复现开国大典中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的历史场景。此时距新中国成立不足一年,全国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歌词中“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正是对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主权完整的呼应。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时,正值志愿军赴朝作战一周年。歌曲以“胜利歌声多么响亮”鼓舞前线士气,“我们勤劳,我们勇敢”则映射国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运动。这种将个人奋斗与民族命运相联结的表达,契合了国家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社会心理需求。《歌唱祖国》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强音。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鼓舞人心的精神支柱。歌曲中的每一句歌词,都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