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石狮市初中期末质量抽测试卷八年级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第1卷(选择题56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中国的建立,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不能只靠一个党派,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共建大厦。”这催生我国A.社会主义根本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段材料评价的是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自治区建立D.青藏铁路通车4.1952年,农民感慨“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A.《土地法大纲》B.《土地改革法》C.《土地管理法》D.《土地承包法》5.图1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535 1952年1.95表中信息说明我国■1957年1.61.3A.农、工协调发展1350.66B.工业门类齐全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钢/万吨原油/万吨煤/亿吨粮/亿吨D.优先发展农业图16.1954年,《人民日报》文章:“当晨雾还未消散时,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走过到处贴着‘庆祝普选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去投票…”他们选出的是A.劳动模范B.人大代表C.政协委员D.共产党员2025年春石狮市初中期末质量抽测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全国有1.5亿人参与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意见。这一现象最能直接说明宪法A.充分听取了人民意见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由全国人民共同起草D.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8.据统计,1953年平均每个农户占有的耕畜只有0.64头,犁0.54部;贫农购买生产工具的钱款平均只有3.5元,个体生产难以进行,更难抵御自然灾害。以上材料说明的是A.农业合作化的背景B.人民公社的背景C.农业合作化的影响6000-7000亿斤粮复52D.人民公社的影响3700Z斤9.图2宣传画的创作时间最可能是在30882听t1957年A.“大跃进”运动时期增产6090%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9521957958C.“文化大革命”时期图2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0.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出勤不出力,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A.生产力提高B.劳动力不足C.生产关系脱离实际D.社会公平实现11.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以阶级斗争为纲12.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图3所示变化主要缘于以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斗争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1978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图313.董必武曾为他题诗:“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他就是A.黄继光B.雷锋C.焦裕禄D.袁隆平2025年春石狮市初中期末质量抽测八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石狮市2025年春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查监测考试历史试题答 案一、选择题1-5:D B B B C 6-10:B A A A C 11-15:A B B C C16-20:B C D B D 21-25:D A B C C 26-28:A A C二、非选择题29.①材料中的时间为“1956年1月”(2分);符合B选项三大改造的时间1953年-1956年(2分);或材料中的时间为“1956年1月”(2分);与A选项土地改革的时间1950-1952年不相符(2分);与C选项人民公社开始的时间1978年不相符(2分);与D选项改革开放的时间1978年不相符(2分)。②材料中提到“上海申新纺织厂实现公私合营”(2分),反映的是我国三大改造中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公私合营”(2分);或材料中提到“我仍任总经理,现在工厂归属全民所有”(2分),反映的是是我国三大改造中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公私合营”(2分);③材料中提到“政府按年息5%发放定息(注:十年)”(2分),反映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施过程中的创举——赎买政策(2分);④材料中提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能让国家富强、工人受益。”(2分),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分)。备注:①本题史实+理由,每点各2分,满分8分;②学生答案完全照抄材料,既只提取信息,未能结合所学,酌情给分,封顶2分;30.⑴类型: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2分)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等。(4分。写出一点2分,任答两点4分。)⑵事件:抗美援朝。(1分)精神内涵: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3分。写出事迹、精神得3分,只写精神得2分,写“抗美援朝精神”给1分)⑶联系: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卫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设赢得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等。(2分。任答出一点即可)31.⑴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4分)⑵地区:深圳地区(2分)贡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了沿海和内地经济的发展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⑶认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32.⑴袁隆平。(2分)⑵【示例一】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2分)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坚持科技立国,重抓国防与尖端科技,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等成果,基本实现了“迎头赶上”的目标,推动科技各领域的应用,增强了中国实力。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引领科技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成就突出,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在伟大复兴中迈向“科技强国”。“嫦娥”奔月、“蛟龙”入海、高铁飞驰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的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在科技助推下不断上升。(6分)综上所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始终引领我国科技不断前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2分)【示例二】观点:我国科技发展见证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示例三】观点: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国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示例四】中国科技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发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春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pdf 2025年春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