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 分。
1.为改变江南“天高皇帝远”和关东士族势力强大的局面,使洛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中心,隋炀帝决
定开凿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开凿的主要目的是( )
A.畅游扬州 B.发展经济 C.便利交通 D.巩固统治
2.为了学习古代王朝的治世局面,某校七年级(1)班的历史小组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历史
小组学习的是( )
君主李世民
贤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经济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
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C.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十个政权 D.开国君主都是文官
4.庆历以后,财政每年都入不数出,到英宗治平二年,财政赤字更达到 1570余万缗;王安石实施变法后,
到熙宁、元丰年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的盛况。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增强了北宋军事力量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 D.限制了权贵的特权
5.“与秦朝统一六国的公元前 221年、隋朝灭陈的 589年一样,1279年是中国步入大一统时代的第三个关
键性时间节点。”材料中“第三个关键性时间节点”指的是( )
A.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D.元朝完成全国统一
6.南宋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这反
映了南宋时期( )
A.都市商业繁荣 B.纸币广泛使用 C.文学艺术多样 D.经济重心南移
7.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
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
A.设立军机处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南书房 D.设通判,分知州权
第 1页,共 6页
8.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摘录了“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均田免粮”等关键词。
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巢起义 B.张居正改革 C.白莲教起义 D.李自成起义
9.厦门鼓浪屿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郑成功雕像(见图)。人们敬仰他主要是因为他(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C.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D.平定倭患,反击侵略
10.雍正帝大大放宽了使用密折(奏折的一种)的范围,不仅政治、军事,甚至大臣的一些私
事也可用密折上达;臣下不得有所欺瞒,从而成为了皇帝的耳目。这反映了清朝( )
A.君主专制强化 B.贪污腐败盛行 C.社会矛盾加剧 D.官僚机构臃肿
11.以下是清朝中期的人口统计表。下列关于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年份 人口数量(亿人)
1753 1.84
1766 2.08
1784 2.86
1812 3.34
1822 3.73
①促成了曲辕犁的出现 ②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④使得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明末清初,某位思想家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这位思想家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朱熹 D.黄宗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2页,共 6页
(1)材料一图 A人物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 ______(人物)嫁给他,并派专
使护送远行;1005年,北宋与辽在图 B中①处 ______签订盟约;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 ______
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元朝在中央设 ______(机构)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
地区军政事务。
材料二: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逐步平定西域,特别是乾隆时期彻底击败准噶尔部,统一了新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标志着清朝对西域的全面控制。……清朝在统一西
域后,通过设立伊犁将军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和军事控制。清朝还推行电田制度,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西域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治理边疆地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和民族政策的认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
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
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
——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活字印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被西方人誉为“文明之母”……早在 12-13世纪或更早,中国活
字印刷术的思想和技术已经传到西域,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之后到达欧洲。
——摘编自肖东发《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在宋元时代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大兴文字狱。
到了乾隆时期,文网更加严密,对被认为具有违碍内容的大量书籍,
进行摧残和洗劫,给中国文化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消极影响。
——摘编自(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创立产生的影响。
第 3页,共 6页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活字印刷术传播的特点。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产生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图中著作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具体
表现。
15.我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
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文传商通】
材料一
在宋朝政府积极招徕、热情接待的政策感召下,外国使者和商人来中
国贸易的日益增多,元朝统治者在宋代海外贸易的基础上,继续执行
招徕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特别是宋元时期,由于航海技术和造船技
术的不断改进,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海外交通更加发达,海外贸易更加
频繁。
——摘编自申海田、张明锋《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考析》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发展的
原因。
【远下西洋】
材料二:郑和的船队规模非常庞大,有宝船、马船、战船等至少 10多种类型的船舶。其中,宝船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的船,据史书记载,船长 147米,宽 60米,9挽 12帆,可以搭载上千人。
——摘编自《学习强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船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影响。
【关门封闭】
材料三:雍正三年(1725)下令禁教(天主教),驱逐在华传教士,对中外交往和接触实行严格限制的强
硬政策。乾隆九年(1744),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
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历史的进程,也使统治阶级沉湎于“天朝上
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简述这一政策带来的严重后果。
(4)请你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第 4页,共 6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D
6.A
7.B
8.D
9.B
10.A
11.C
12.D
13.【小题 1】文成公主;澶州(澶渊);大散关;宣政院
【小题 2】方式:武力平叛(军事征服);设置管理机构;推行屯田,发展经济。
历史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有利于保持边疆地区的秩序
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小题 3】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管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
完整;中国古代的边疆管理和民族政策结合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国家治理方式;中国
古代的边疆管理和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团结,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维护国家主权也是边
疆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等
14.【小题 1】历史背景:前朝人才选拔权被世家大族掌握,以门第来选拔人才,不适应统治需要;隋朝统
一后急需解决用人问题。影响: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
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此后,科举制成
为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 1300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 2】发明者:毕昇。特点:传播范围广。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加速了世界
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题 3】历史地位: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表现:大兴“文字狱”;对全国书籍进行
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进行摧残和洗劫;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
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第 5页,共 6页
15.【小题 1】历史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法,主持修建唐招提寺,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
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原因:政府政策支持;航海技术的改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造船技术的提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 2】特点:规模大;船只种类多。影响: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
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 3】对外政策:闭关政策。严重后果: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
科学技术知识,使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清朝统治者更加盲目自大;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
的主动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 4】主题名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发展与变革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第 6页,共 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