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同步分层练习【基础篇】1.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固体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滴下D.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发光、发热B.蜡烛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C.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D.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3.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较长时间后表面产生白膜,说明空气中含(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4.通过对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③燃烧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5.某金属工艺品外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用磁铁吸一下,“用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假设 B.观察 C.实验 D.作出结论【能力篇】一、单选题:1.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则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B.二氧化碳、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空气、氧气2.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B.足量的蜡烛燃烧,完全消耗了瓶内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氧气含量最多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3. 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的固体,质硬、难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C.蜡烛燃烧放热,稍有黑烟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下列不能由实验探究体现出来的是 ( )A.物质的性质 B.物质的变化 C.物质的内部结构 D.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5.小方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少量黑烟产生,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试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份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二、填空探究题:1.石蜡是________色________体(填状态),密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________,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____(填“硬”或“软”)。2.(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 ,浑浊越多,二氧化碳越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 。(2)水蒸气在常温下易凝结成 。(3)木条燃烧需要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 越纯。3.某实验小组同学对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产生,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作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没有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水雾产生,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_________________,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假设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高篇】1.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现象及结论:如图乙操作,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木条处于 的部分最先变黑,由此可知此处温度最 。(2)如图丙所示,烧杯内壁会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若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 ,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 。2.同学们过生日都点蜡烛,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系列实验。(1)①如图A所示,点燃一支蜡烛,看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字母序号,多选)。a.发出黄色火焰 b.熔化的蜡烛顺着蜡烛流下c.发光、放热 d.熄灭后有白烟e.火焰分层②将一根木条水平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圆弧状黑斑,说明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2)①如图C所示,取一个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观察,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炭黑。②如图D所示,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壁有 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 。(3)如图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个漏斗,用一根燃着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柴 ,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石灰水 。(4)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5)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温度较高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6)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实验结论】(7)猜想 (填“1”或“2”)正确。同步分层练习答案【基础篇】:1. A 2.D 3.B 4.D 5.C【能力篇】:一、选择题:1.D 2.D 3.A 4.C 5.B二、填空探究题:1.乳白 固体 小于 有划痕 软2.(1)浑浊 多 熄灭(2)水(3)氧气氧气3. (1)A(2) 水蒸气(3) 白烟燃烧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拔高篇】:1.(1)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高;(2) 水雾; 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2.(1)abcde 外焰(2)水雾 水(3)熄灭 变浑浊(4)二氧化碳和水(5)有新物质生成(6)物理变化(7)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3课时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九年级上01素养目标—明确要求02激趣导入—提高兴趣03要点精讲—典例精析04知识总结—加强记忆05练习应用—巩固提升素养目标0101020304通过实验,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学习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和观察描述实验的一般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会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激趣导入02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 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 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实验 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1)(4)固态的石蜡白色固体石蜡变成无色液体液态石蜡无颗粒状大理石、无色稀盐酸液体试管中产生无色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观察思考典例精析要点精讲要点精讲03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反思与评价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要点精讲03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阶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或解释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对石蜡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基于证据,经过分析推理,得出可靠结论(如变化中体现的性质)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要点精讲03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描述 分析与结论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___色;___态;___形状。 (2)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将它投入水中; 蜡烛容易切开,_____ 于水;在水中 。 硬度:_____;密度:___于水溶解性:_____溶于水。白固圆柱浮不溶解小小难【探究】要点精讲03【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描述 分析与结论燃烧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部分,观察火焰附近石蜡的变化蜡烛燃烧;火焰附近的石蜡熔化石蜡具有可燃性; 石蜡的熔点较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也会伴随着物理变化(石蜡熔化)要点精讲03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描述 分析与结论 燃着时 (3)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___层,______最明亮,______最暗。蜡烛燃烧时分为____层。三外焰焰心三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探究】要点精讲03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描述 分析与结论燃着时 (4)取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5)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水雾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探究】利用证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推断,得出结论(生成二氧化碳)要点精讲03【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描述 分析与结论熄灭后 熄灭蜡烛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 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产生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具有可燃性要点精讲03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白色圆柱形固体,硬度小,略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生成无色的液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温馨提醒描述实验现象时,一般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要点精讲03二、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石蜡蒸气冷凝等。化学变化: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基于证据,经过分析和推理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要点精讲0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遵守化学实验室规则,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加强记忆知识总结知识总结04观察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现象反应后的现象及生成物等01发现问题→02猜想与假设→03设计实验→04实验验证→05收集证据→06解释与结论→07反思与评价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探究的步骤知识总结04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燃烧时点燃前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熄灭后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化学学习的特点巩固提升练习与应用1.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并放入水中石蜡会漂在水面上。该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石蜡密度比水小B.石蜡硬度较小C.石蜡不能溶于水D.石蜡可燃烧练习应用05D练习应用052.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B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课题 课题2第3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课标分析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素养目标 通过实验,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练习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操作,知道如何给物质加热及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通过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学习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和观察描述实验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会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重点 难点 学会主动观察实验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授新课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一、蜡烛点燃前(眼睛看、鼻子闻、手感觉): 【教师实验】: 用小刀切割一小块蜡烛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教师分析】: 可用小刀切割说明蜡烛的硬度较小,浮在水面上说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溶解说明不溶于水。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 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柱状;气味:有轻微气味 现象: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不溶解。 关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等。二、蜡烛燃烧时(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教师实验】点燃蜡烛 有时会看到冒黑烟(不充分燃烧); 放出热量; 蜡烛变短且石蜡量变少。 【教师分析】:石蜡熔化说明熔点较低。火柴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燃烧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固态石蜡变成液态; 烛芯变黑; 发出黄色火焰; 火焰分三层,内焰最亮,焰心最暗 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然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1.关注物质的变化。 2.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三、蜡烛熄灭后的产物: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观察现象。 【教师分析】: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教师讲解】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遵守化学实验室规则,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准确记录实验结果,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 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基于证据,经过分析和推理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课堂小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有火焰分三层。 发光放热。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时有白烟,白烟具有可燃性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题2第3课时《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分层作业 (1).docx 课题2第3课时《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docx 课题2第3课时《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