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前郭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事件的国际意义是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C. 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推动了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 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 )A. 邓世昌 B. 左权 C. 黄继光 D. 雷锋3. “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是(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农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4. 历史上它见证了 “一五”计划的艰辛与辉煌,现实中它成为了长春的骄傲与象征,它是( )A. 第一机床厂 B. 大型轧铁厂 C. 飞机制造厂 D. 第一汽车制造厂5. 三大改造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是因为三大改造( )A.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1966—1976年成了中国“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文化大革命”7.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 以阶级斗争为纲B. 资产阶级自由化C. “两个凡是”的方针D. “文化大革命”错误8. 阐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会议(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二十大9. “中国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 )A. 国家的梦 B. 人民的梦 C. 社会的梦 D. 个人的梦10.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内涵是( )A. 政治上不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 与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C. 香港、澳门人仍是英、葡国籍 D. 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资本主义制不变11. 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因为就其性质而言,台湾问题属于( )A. 我国的内政问题 B. 我国的民族问题C. 我国的外交问题 D. 收回殖民地问题12. 新时代,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 陆军 B. 海军 C. 空军 D. 火箭军13. 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A. 鲁迅 B. 老舍 C. 莫言 D. 路遥14. 1957年,公铁两用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011年,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营运。2018年,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上材料说明了( )A.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B. 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C. 中国是高铁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D.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事业不断发展15. 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简易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B.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C.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D. 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45分)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材料一对我国的哪一政党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制度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2)材料二的这部法律文献的性质是什么?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3)材料二中体现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4)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的认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逐渐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我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在农村采取了哪一重要举措?该举措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逐渐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为引进外资,广东省设立了哪三个经济特区?写出一例21世纪初“走出去”的典型事例。(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哪次会议?(4)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新中国外交》材料二: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写出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的事例各一例。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材料二中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印度、缅甸三国的总理分别是谁?该原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写出两项“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的外交成果。(4)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新中国外交发展认识。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模范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和“铁人”的分别是谁?(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请写出为我国核工业作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3)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谁?他被誉为什么?他被授予此奖项是因为他的哪一重大贡献?(4)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是谁?她造福人类的发明是什么?(5)上述人物身上你学习到了哪些优秀品质?20. 结合邓小平生平部分大事,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选择材料中的三个历史事件及影响,及从邓小平身上学到的精神品质。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200字左右。1978年 制订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2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创立邓小平理论前郭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45分)【16题答案】【答案】(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拓宽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各项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上述制度都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等。【17题答案】【答案】(1)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2)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典型事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会议:中共十四大;(4)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伟大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国防建设、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高了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等。【18题答案】【答案】(1)事例:中苏建交(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战争。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三国总理:周恩来;尼赫鲁;吴努。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外交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4)认识: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斗争的坚实后盾: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灵魂,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交往中才能行稳致远;外交是国家实力的延伸,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再高明的外交策略也难以落地等。【19题答案】【答案】(1)焦裕禄;王进喜;(2)钱学森;邓稼先;(3)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4)屠呦呦;青蒿素;(5)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居幕后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等。【20题答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论述:1978年,邓小平领导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他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邓小平同志身上,我感受到伟人的开拓创新精神、爱民为民的伟大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