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相同距离比快慢》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相同距离比快慢》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4. 相同距离比快慢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年级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给动物排序和比较小球在运动相同距离时的快慢情况,归纳概括“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运动距离相同时,时间长,运动慢;时间短,运动快。并学会使用秒表计时。 科学思维 在实际情况中,能运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实践 感受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乐趣,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尊重事实的习惯。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研究并归纳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使用秒表准确测量数据。
教学 准备 教师:直线轨道两套、小球两个、教学课件。
学生:直线轨道、小球、秒表、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相同距离比快慢。
一、聚焦: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出示教科书的跑步场景图片)提问:跑步比赛时,要运动相同距离。同学们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怎么比较快慢呢? 2.学生根据经验回答比较快慢的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激活学生回忆体育课上跑步比赛的经历,了解学生对相同距离比较快慢的已有认识。
二、探索和研讨:观察比较,逐步深入(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直线轨道、小球、秒表、记录单 (一)六种动物运动快慢排序 1.(出示教科书探索1的图片)提问:不仅在跑步比赛,动物赛跑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比较快慢。瞧,动物王国在举行100米的跑步竞赛,这是六种动物的比赛成绩,你能从快到慢给它们排排名次吗? 2.学生排序,并思考排序理由。 3.师生交流排序结果和理由。 4.小结:六种动物运动相同距离(都奔跑100米),所用的时间短,运动快;所用的时间长,运动慢。 (二)两个小球在两根相同轨道上比快慢 1.提问:这里有两个小球,两根一样长的轨道,要比较小球的运动快慢,你们觉得怎么比?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3.教师进行错误操作,如在两根轨道的起点分别释放两个小球、用不同的力推动小球导致一个小球不能到达终点等。 提问:能判断谁运动得快吗?哪些操作需要改进? 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两个小球分别放在两根轨道的起点,一起开始,看谁先滚完轨道。 ●如果没有滚完轨道,不能再另外增加力,需重新开始比较。 4.学生分组实验(轨道不够的情况下可让个别学生上台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演示)。 5.小结:相同距离,两个小球同时出发,先到终点的,所用的时间短,说明它运动快。 (三)两个小球在一根轨道上比快慢 [说明:为测得可比较的数据,本环节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①增长轨道,增加小球在轨道上的运动时间;②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选用精确度为0.1秒的秒表。] 1.提问:如果只有一根轨道,怎么比较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呢? 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别测量2个小球滚完跑道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2.(1)提问:用什么工具测量时间?会使用秒表吗? (说明:如果学生不会使用秒表,需要安排秒表使用方法的教学活动。) (2)提问:这个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合作建议:每位同学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 操作员:每次都将小球放在起点处,用力推小球,让小球滚完整根轨道(如果没有滚完整根轨道,不能再另外增加力,需重新开始。); 发令员:“预备-放、停”口令和按秒表同步; 计时员:同步按秒表(站在轨道终点,方便观察小球掉落的瞬间); 记录员:完成记录单,提醒结束后整理材料。 3.学生分组活动。 4.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设计意图】三个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从“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到“同时运动——限定长度”,再到“不同时运动——秒表计时”,层层深入,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短,运动快”。
三、拓展:生活应用,综合考虑(预设5分钟) 1.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距离比快慢”的情况,比如体育课上要举行50米赛跑,有几种方法比较谁跑得快?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进行讨论,再全班交流。 2.小结:虽然具体方法有不同,但都用到了“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设计意图】借助体育课50米赛跑实例,引导学生将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四、板书设计
五、练一练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课堂反思
【疑难解答】 1.为什么探索活动2和3的轨道要水平摆放,而非轨道倾斜? 2017版教材的探索活动2和3,轨道是倾斜的,设置体积相同,一轻一重的两个小球,从倾斜的轨道自由滚落,小球运动完轨道的时间不同。根据这样的现象,学生会认为:重的小球运动快,轻的小球运动慢。然而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因素的情况下,物体从斜面上自由滑落,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本身质量无关,只与斜面坡度、运动时间有关(这一内容会在高一物理中学习到)。学生探索实验中,轻重不同的小球从斜坡上自由滚落,产生运动快慢不同的现象,是空气阻力、小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等因素造成的,与小球本身质量无关。 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后产生“重的小球运动快,轻的小球运动慢”这样的误解,现行教材此实验轨道改为水平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没有坡度,在轨道起点松开小球时,对小球施加一个推力,推动小球。探索活动2,两根一样长的轨道,两位学生同时推,一般情况下不同人用的力各不相同,会出现力量有大有小,让小球运动有快有慢。探索活动3,一条轨道,一位学生推两次,一般情况一个人两次用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只要推完小球后,测量出两个小球运动快慢不同即可。若要实验更严谨,可以思考借助装置(如弹力装置),控制每次推力的具体大小。 2.教材中的秒表最小刻度为1秒,是否可更替为更精确的秒表? 探索活动3,当最小刻度为1秒的秒表出现小球运动速度较快且时间相近,测量出的数据难以比较出小球的运动快慢的情况时,换成最小刻度为0.1秒的秒表是一种解决思路。因为,尽管小数点的学习在数学三年级下册,但在日常生活中,低段的学生对身高、体重、体温等带小数的测量数据并不陌生,会判断小数数值的大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