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相同时间比快慢》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相同时间比快慢》表格式(教案)2025-2026学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单元 5. 相同时间比快慢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物体的运动》 课题 相同时间比快慢 课时 1
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及要求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4年级②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③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给交通工具排序,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大致速度。 科学思维 通过给交通工具排序和比较两位同学的运动情况,知道“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运动相同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并能使用秒表计时,学会用软尺测量距离。 探究实践 在实际情况中,能运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态度责任 在探索、研讨等活动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探究的乐趣,养成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尊重事实的习惯。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研究并归纳“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利用工具准确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记录单、软尺、秒表、胶带。(上课前,教师用胶带将两把软尺零刻度重合反向固定在地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相同时间比快慢。
一、聚焦: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视频播放跑步纠纷情境,提问:如果请你做裁判,你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预设:①看谁用的时间少;②看谁先到终点;③看谁领先。当学生讲到①的方法,但没有讲到“相同距离”这个条件时,教师进行补充。其他情况不做纠正,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2.谈话:同学们的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三关挑战,如果你都能通关,才能获得裁判资格证。 3.(课件出示一张记录6种交通工具行驶100千米所用时长的表格)挑战一:你们能找到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学生运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说出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 4.小结: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用时短的运动得快,用时长的运动得慢。 5.第一关同学们利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轻松通过,如果运动时间相同,又该如何比较快慢?(板书课题《相同时间比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跑步纠纷需要裁判引入,设置闯关拿证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6种交通工具的快慢,复习了“相同距离比时间”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继续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主题,起承上启下作用。
二、探索和研讨:运动相同时间比快慢(预设25-28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软尺、秒表、胶带、记录单。 (一)给 6 种交通工具排序 1.(课件出示6种交通工具通常情况下在1小时内可行驶的距离的图表)挑战二:请根据图表,将交通工具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序。 学生将6种交通工具快慢的顺序记录在图表的横线上,并思考排序理由。 2.交流排序结果和理由。 3.小结:6种交通工具都运动1个小时(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的,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的,运动得慢。 【设计意图】用图表直观地呈现6种交通工具在一个小时内行驶的距离长短,学生调动原有经验,总结“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运动快;运动的距离短,运动慢”,为后面的闯关活动做准备。 (二)比较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 1.挑战三:有两位同学想比一比,在相同时间内谁运动快、谁运动慢。如果他们用脚后跟接前脚尖的方式(课件出示“比快慢的行走方式”的照片),像这样(课件出示两位同学背靠背从相同起点出发的图片)从相同起点沿着相反方向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吗?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追问两个关键的问题: (1)如何保证运动时间是相同的? (2)怎么知道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 3.师生共同讨论,明确比较的方法: (1)保证运动时间相同:方法一,不用秒表的情况下,可以用两名同学听指令同时开始和同时停止来保证运动的时间相同;方法二,直接用秒表计相同时间。 (2)测量运动距离:用软尺测量他们行走的距离。 4.播放实验指导视频,提问:在实验中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教师在学生意见基础上做好补充:①脚跟贴脚尖,相同起点;②秒表准确计时5秒;③软尺读数要准确;④分工合作:2名参赛者、1名发令员、1-2名记录员。) 5.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快慢活动。 6.交流研讨: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及判断理由。 7.小结:运动相同时间,运动距离长,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运动得慢。 【设计意图】在活动进行前,教师通过实验指导视频、注意事项等对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保证运动时间相同和测量距离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能够利用工具来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
三、拓展:生活应用,综合考虑(预设5分钟) 1.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相同距离比快慢”的情况,比如体育课上要举行50米赛跑,有几种方法比较谁跑得快?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进行讨论,再全班交流。 2.小结:虽然具体方法有不同,但都用到了“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设计意图】借助体育课50米赛跑实例,引导学生将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
四、板书设计
五、练一练
六、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七、课堂反思
【疑难解答】 1.探索活动2,如果教室里面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怎么实施? 方法一:教师可安排学生在教室外面的走廊、平整的地面、学校操场上进行。 方法二:如果教室外的场地也不允许,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用带刻度的KT板或者纸条做尺子,用小方块模拟脚。 2.如果拓展活动“追及跑”游戏来不及开展或者没有场地开展,怎么解决? 除了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制作动态课件,或者利用即梦等软件制作动画视频,教师还可以提前请两位同学到操场或者比较空旷的地方进行“追及跑”游戏,并拍摄两种情况(一是后面的同学追上前面的同学;二是后面的同学没有追上前面的同学),课堂上用视频的形式呈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