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天气》单元 2. 认识气温计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天气》 课题 认识气温计 课时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3~4年级①知道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着,大气是运动的;学会使用 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比较尺子和气温计,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了解气温计的基本构造,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是“℃”。 科学思维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法和写法,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数。 探究实践 在读数与研讨中,体会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培养学生探究各种温度计的兴趣。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利用气温计模型进行多次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和写法。教学 准备 教师:尺子、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气温计模型、课件学生:尺子、气温计、气温计模型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如何使用气温计。一、聚焦:谈话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 1.提问:今天的天气感觉怎么样?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你怎么知道的? 2.谈话:我们可以从手机电视中了解气温,也可以自己测量气温。 3.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专门测量气温的工具——气温计。 4.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气温计。(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气温每天都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气温”比较熟悉,经常会听到今天的气温是多少,父母们也会根据气温来准备衣服,外出旅游之前,也会反复查看当地的气温。教师可以据此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聚焦到气温计的认识上。二、探索:比较异同,认识气温计(预设20分钟) (一)认识气温计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尺子、气温计 1.小组内比较尺子和气温计,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注意:气温计是非常容易破碎的玻璃仪器,一定要轻拿轻放。 2.全班交流:(预设:相同点:都有刻度、都有0刻度、刻度都是均匀的等;不同点:数字不一样、气温计有单位符号和玻璃泡等。) 3.气温计有哪些结构?利用气温计模型,请学生介绍气温计的结构。 预设1:下面有个圆圆的。 师:(什么颜色?)我们叫它玻璃泡。 预设2:中间细细长长的。 师:我们称它液柱。 预设3:有各种数字。 师:观察这些数字,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这样排列呢? 最大的数值是多少?最小的数值是多少?最大最小的数值就表示这个气温计的测量范围。 预设4:中间是0,两边的数字是对称的。 预设5:上面还有字符,℃, 师:这是温度的单位符号,摄氏度。气温计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预设6:上面有很多小格子。 师:一个小格子是多少摄氏度?一大格是多少摄氏度? 师小结:经过同学们的学习和观察,我们知道气温计的结构由单位符号、刻度、液柱和玻璃泡组成。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和记录 1.观察上面的气温计模型,气温是多少? 师补充:液柱在38这里,那么这里读作三十八摄氏度,写作38℃。 2.出示0℃:请学生读出温度。你能上来写一写吗? 3.出示-4℃:零下温度怎么读:先找到0刻度,零上往上读,零下温度从零开始往下数。零下四摄氏度写作-4℃ 板书: 练习读数:独立完成课本第6页三个气温计的读数和记录。 全班交流:0℃、19℃、-2℃ 【设计意图】 尺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让学生在比较尺子和气温计的过程中,利用概念迁移,逐步发现气温计的各个结构。然后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和记录,这里的难点是零下温度的读数,零下温度怎么读呢?先找到0刻度,从0开始往下数,利用这个方法,大部分学生是能够读对的,当发现错误的读法,建议让学生教学生的方式来及时纠正。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气温计 1.提问:我们在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读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尝试用气温计测量教室里的气温。 谈话:刚上课的时候,老师问你们,现在这里的气温是多少?现在你能用气温计来测量吗? 3.教师一一记录,不要评价,然后观察数据,分析原因。 提问: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用气温计测出来的气温有些不一样,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交流:看来,如何用气温计准确地测量气温,还是有很多窍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 4.交流: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对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帮助? 预设:可以知道不同时间的气温。可以知道明天、之后几天的气温。如果我们掌握了地方不同时间的气温,外出时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学生在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时,最大的问题就是零下温度的读数,教师要反复强调“从零开始往下数”的方法。这节课主要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在下节课的气温计实测中,学生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在这个环节增加了一个“试测”的环节,当然执教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取舍。四、拓展:认识其它温度计(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体温计、水温计、气温计 1.交流:除了气温计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体温计、水温计。 2.提问:它们与气温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测量范围(量程)不同,用途不同;精确程度不同等。) 3.出示正在沸腾的水,想一想:可以用哪一个温度计来测量开水的温度?可以用气温计和体温计测量开水的温度吗?(预设:不可以,因为测量范围不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作用,测量对象不同,测量的范围也不同。五、板书设计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课堂反思【疑难解答】 1.如何掌握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和记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形成技能,为第三节实测气温打下基础。本节课的难点是零下温度的读取,比如,最经典的错误:零下8摄氏度,学生会从10往上看,读成零下12摄氏度。 零下温度怎么读呢?先找到0刻度,再从0开始往下数。 2.温度单位℃怎么写? 符号摄氏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于1742年提出的,一般来说,是先写小圆圈,再写大写的C,小圆圈和大C需紧靠。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