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天气》单元 8. 天气的影响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天气》 课题 天气的影响 课时 1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及要求 10.1 天气和气候 1 2年级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4年级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 气象数据,并运用测最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 气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用语。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记录、分享周末的天气预报情况,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天气信息。 科学思维 产生对天气现象及其影响持续探究的兴趣,主动关注身边的天气变化。 探究实践 通过整理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保持对研究天气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天气对人们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影响,掌握针对不同天气状况的应对办法。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联系,理解不同人群对相同天气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天气变化与应对方法”记录表、小话剧道具、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天气的影响。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阳光明媚时人们郊游、晾晒衣物;另一组是暴雨天道路积水、人们出行受阻。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周末,大家的活动会有这么大差别? 2.揭示课题:天气的影响(板书)。 3.继续提问: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具体有哪些影响?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看到的现象来谈一谈。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记录关键词,如“出行不便”、“农作物生长”、“体育课取消”等。 (2)教师补充并完善:天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不同的周末活动对比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天气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同时教师的记录和引导为后续的探索环节做好铺垫。二、探索:认识天气影响(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天气预报记录单、“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表格、课件 (一)周末天气知多少 1.学生分享提前记录的周末天气预报,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温度、风力等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根据刚才几位同学分享的周末天气,大家觉得这样的天气适合出游吗?为什么? 3.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记录和分享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活动的关系,加深对天气影响的认识。 (二)应对天气有妙招 1.展示农民晒麦子的图片,提问: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你知道他从事的是哪种职业吗?他们的工作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2)追问:你有什么应对方法可以让农民避免损失?(提前收谷子) 2.顺势展示“天气变化与应对办法”表格,提问:针对“下雨”天气,学生上学该如何应对?针对“高温”天气,学生上学、建筑工人施工又该如何应对? (1)学生交流讨论合理的应对方法。 (2)教师小结:带好雨具、做好防晒、备防暑药、供足饮水等。 3.学生小组讨论完善记录表。针对“下雪”“刮风”等更多天气变化,思考更多的人类活动及其应对措施,填写在表格中。 (1)交流汇报:小组交流针对不同的天气变化人类采取的应对办法。 (2)教师小结:天气变化几乎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关心天气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引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针对不同天气人们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不同人群反应分析 1.展示“下雪”和“刮风”的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各小组分别扮演学生、农民、环卫工人、游客等角色,分别阐述对同一种天气的感受和反应。 提问:对于同样的下雪天气,同学们想一想,学生、农民、环卫工人和游客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刮风的时候,帆船运动员和其他人又会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1)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可能因为下雪停课而开心,可以玩雪;农民担心农作物被冻伤;环卫工人要加班除雪保障道路畅通;游客可能觉得雪景很美但出行不便等。 (2)教师小结:不同的人对同一天气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天气场景和不同人群的设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人群对相同天气的不同反应,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研讨:好天气与坏天气(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多种天气现象的照片等 (一)家乡的恶劣天气 1.展示几幅恶劣天气图片,提问:你们知道图上显示的是什么天气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提问:同学们经历过台风吗,台风来了会怎么样?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台风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形成洪涝和风灾,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3.继续提问:除了台风,其他三种恶劣天气(暴雨、雾霾、暴雪)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严重危害,你们能说说看吗?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4.提问: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恶劣天气的危害呢?下面我们以台风为例来看看气象专家的建议吧,播放视频《台风来袭,如何防范保安全》。 5.我们又该怎么减少雾霾天气对身体的危害呢?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小结。 6.提问:我们家乡常见的恶劣天气是什么呢?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1)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农业、交通、生活设施等方面分享案例。 (2)小组汇报,教师补充。 7.教师小结:家乡如果常有暴雨天气,可能会导致农田被淹、农作物减产,城市道路积水影响交通出行,甚至可能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探讨恶劣天气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心生活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二)好天气的不同认知 1.提问:不同的人对“好天气”的认识是一样的吗?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1)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讨论。 (2)各小组分享案例:渔民觉得有风的天气是好天气,便于出海捕鱼;而晾晒衣物的居民则希望是晴朗、微风的天气;农业生产中,在播种期适量降雨是好天气,而在收获期则需要晴天等。 (3)教师小结:由于不同人群的工作、生活需求不同,对“好天气”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设计意图】通过对“好天气”认知的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天气影响的相对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四、拓展: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天气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小话剧道具 1.出示蒲公英、蚯蚓的图片,教师引导:天气不仅对我们人类有影响,对动植物也会造成影响,你知道哪些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1)学生思考并回答。 (2)教师补充。 (蜻蜓低飞要下雨、知了鸣天放晴。) 2.教师小结:天气对动植物也有影响。动物的有些行为与天气有关,我们可以通过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 3.介绍小话剧表演任务:下节课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小话剧表演,一部分同学扮演太阳、乌云、小雨、寒风、雪花等天气角色,一部分同学扮演动植物,来演一段“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的小话剧。希望大家课后认真准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查阅资料和小话剧表演任务,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五、板书设计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课堂反思【疑难解答】 1.天气如何具体影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在播种环节,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降水能促进种子萌发,如小麦播种时,土壤湿度和温度合适,发芽率就高;反之,干旱或低温会影响发芽。在生长环节,光照时长和强度、降水频率和雨量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如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过多降雨引发洪涝则会导致烂根。在收获环节,晴天有利于晾晒和收割,阴雨天气可能使农作物发霉发芽,影响产量和质量。 2.怎样理解不同人群对天气需求差异的原因? 农民靠天吃饭,农作物生长依赖天气,干旱时渴望降雨,收获期盼晴天;建筑工人施工受天气制约,高温、暴雨、大风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所以他们期望适宜施工的天气。通过对比不同职业工作内容、生产方式,能够明白因工作性质、生活需求不同,导致对天气需求存在差异。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