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4. 水结冰了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水》 课题 水结冰了 课时 1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3~4年级 ⑦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 道三者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⑧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 的重要因素。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3~4年级 ②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 冰、冰熔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水结冰的实验,知道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后,水的温度和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认识到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变成固体。 科学思维 在观察水结冰的实验活动中,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结冰时水温的变化,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比较分析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探究实践 在观察、记录水结冰活动中,体会到认真、细致的观察乐趣,产生对物质变化研究的兴趣。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观察、记录、交流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认识到水在0℃左右时开始结冰。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初步关联水的状态变化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关系。教学 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等。学生:试管、水、碎冰、带盖塑料杯、水温计、食盐、勺子、橡皮筋、直尺、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水是怎么结冰的。一、聚焦: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图片] 1.出示图片(图一:初冬时,鸭子在水中游来游去;图二:深冬时鸭子站在冰上行走),提问:比较两幅图,湖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初冬时鸭子在水中游来游去,以及深冬时鸭子只能站在冰上行走的变化,学生自主寻找水和冰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水结冰是与温度有关的。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温计、带盖塑料杯、食盐、勺子、橡皮筋、直尺、实验记录单] 1.提问:水是怎样结冰的呢?说一说你对水结冰现象的看法。 2.明确任务:在教室里,水能结冰吗? 3.PPT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 4.出示实验步骤: (1)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清水,用皮筋标记水位。 (2)将试管放入盛碎冰的杯子中,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 (3)用两支水温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水温、烧杯中混合物的温度。每隔1分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杯中出现的现象。 (4)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用橡皮筋标记冰柱的高度。 5.交流思考:为什么用橡皮筋做两次标记?用两根水温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6.出示并解读实验记录单,提醒学生关注需要记录的地方。 7.出示实验提示: (1)使用水温计时,不能碰到杯壁(试管壁)或杯底(试管底); (2)加入食盐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 (3)拿出来看时,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可以用直尺重新确定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8.以小组为单位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实验时间:8分钟) 9.整理器材,分析现象。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设计利用试管、冰水混合物、温度计等实验材料研究水结冰的条件以及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规范性。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14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你们组的水结冰了吗?哪个小组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和大家分享。 (1)水在什么温度条件下会结冰? 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 (2)水结冰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体积变大。 (3)水结冰与周围的环境有关吗? 引导学生关注试管周围的环境温度从接近室温降低到低于0℃。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水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出示韦恩图,提问: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结冰体积变大以及温度降低的客观要素。通过分析比较水和冰的异同点,关注到水和冰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四、拓展:深入探究(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视频] 1.出示视频,提问:这些是“热胀冷缩”现象。请你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样的现象呢? 2.介绍:水在4℃以下时,会热缩冷胀。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对物质状态的变化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五、板书设计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课堂反思【疑难解答】 1.杯外壁有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是从哪里来的? 杯外壁白白的一层不是冰,是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的霜。 冰和霜都是固体,结成冰需要更低的温度环境。 2.怎样能加快水结冰的速度?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加快水结冰的速度,可以尝试以下方法:①选择细试管控制试管中的水量;②冰块尽可能碎一些,食盐适量多一些;③可用冰水混合物,与试管充分接触。 3.多数情况下水并不是0℃开始结冰? 当学生有疑问时,可进行简单说明:①水在0℃以下仍为液态,可能原因为:水结冰需要有凝结核辅助结晶,当水太纯净、没用杂质时,在冷冻时没有凝结核生成,即使低于0℃,也会保持液态。②水在0℃左右结冰,也可能与当地气压、温度计准确性等因素有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