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7. 加快溶解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 《水》 课题 加快溶解 课时 1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学习内容及要求 2.2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3~4年级④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通过探究“如何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这一实验,知道是否搅拌、温度高低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 科学思维 通过“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初步设计对比实验,并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基于现象说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探究实践 在探究活动中,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推测,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知道是否搅拌、温度高低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探究活动,能初步设计对比实验,并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基于现象说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教学 准备 教师:2杯水(1杯热水、1杯冷水)、食盐、搅拌棒、教学课件。学生:杯子、热水、冷水、粗食盐、细食盐、勺子、搅拌棒、实验单。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如何加快溶解。一、聚焦:实验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个装有热水的1号杯、1个装有冷水的2号杯、2包食盐、1根搅拌棒;教学课件 1.提问:(出示课件)往1号杯和2号杯同时加入食盐,哪个杯中的食盐会溶解得更快? 2.演示:请学生同时在两个杯中加入食盐,并一边搅拌1号杯。 3.判断:哪个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并说明理由。(预设:1号杯,因为1号杯的食盐更快看不见颗粒) 4.提问:是什么原因让1号杯的食盐更快溶解?(预设:热水、搅拌) 5.追问:能确定是搅拌让食盐溶解得更快吗?能确定是热水让食盐溶解得更快吗?怎样才能确定是搅拌让实验溶解得更快?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三年级的学生知道“搅拌和热水都能让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更快”,但缺乏真正的理解。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对于加快溶解的兴趣;让学生判断哪杯先溶解并说明理由,巩固学生对于溶解现象的观察,为后续做好铺垫;当前的实验现象只能判断1号杯中的食盐溶解更快,但无法确定搅拌或热水究竟能否加快食盐溶解,教师的追问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搅拌或热水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二、探索:设计实验,观察研讨(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材料区,装有热水的水杯、装有冷水的水杯、搅拌棒、粗食盐、细食盐、勺子;各小组,贴纸(包括热水杯、冷水杯、搅拌棒、粗食盐、细食盐)和实验单(空白纸,让学生摆放实验材料用);教学课件 探索1:搅拌会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吗? 1.选择材料:课件出示可选材料,请1位学生一边选择材料粘贴在黑板上,一边说实验方案。 2.确定方案:对照着实验方案,说明两组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全班修正并确定实验方案。 3.小组活动 (1)根据选择的材料来领取所需材料,小组实验,人人观察并记录哪杯食盐先溶解。 (2)交流研讨: 一样, 一样……只有 不同,溶解快慢不同是因为 不同。 探索2:热水会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吗? 小组活动 (1)模仿前面的操作,小组内采用“摆放材料”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 (2)向同伴说清实验方案,说明两组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3)根据选择的材料来领取所需材料,小组实验,人人观察并记录哪杯食盐先溶解。 (4)交流研讨: 一样, 一样……只有 不同,溶解快慢不同是因为 不同。 【设计意图】探索部分设置了搅拌和热水两个因素是否能加快食盐的溶解活动。要理解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需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无论用文或图进行描述,都需占用大量时间,故设计了“选择、摆放材料”的方式来设计实验,同时梳理思路,提高效率。探索部分的两个活动,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探索1在老师的引领下设计实验,探索2则是让学生迁移探索1的方法来设计并完成实验。提供交流研讨支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基于实验现象来得出结果。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研讨内容: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交流:组内进行交流,梳理证据,准备全班汇报。 3.全班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单来分享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4.小结:水量一样,水温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粗细一样,同时加入,只有搅拌不同,溶解快慢不同是因为搅拌,所以搅拌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量一样,食盐量一样,食盐粗细一样,同时加入,都不搅拌,只有水温不同,溶解快慢不同是因为水温,所以热水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设计意图】呈现研讨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实验方法,回顾实验过程,回忆实验现象,基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关注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现象的描述和结果的表述。四、拓展:方法迁移与应用(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设计实验:颗粒大小会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吗? 2.生活中的加快溶解:课件呈现“感冒颗粒”和“摇晃试管”例子,请学生解释加快溶解的方法;寻找更多加快溶解的例子,并尝试解释。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设计实验:迁移该课习得的方法,对别的研究因素进行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加快溶解:用科学眼光看生活,用科学方法来生活。让学生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产生进一步研究加快溶解快慢的兴趣。五、板书设计六、练一练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八、课堂反思【疑难解答】 1.在研究“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溶解”时,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空白的实验单,并打印好可能会使用的材料,如装有热水的水杯、装有冷水的水杯、搅拌棒、粗食盐、细食盐、勺子等,供学生选择;2.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搅拌组和不搅拌组材料,请学生演示将材料摆放在实验单进行模拟实验,并说清实验过程。如学生选择2杯冷水、1根搅拌棒、2包细食盐,将2杯冷水贴纸放在实验单,同时说明“取2杯同样量的冷水”,把2包细食盐分别贴在两个冷水杯中,说明“同时放入一样量的细食盐”,把搅拌棒放在1个杯中,说明“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用“摆放材料”的方式替代图或文的方式进行实验设计,同时梳理实验思路,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3.第一次探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其余学生学习、检查合理性,第二次探索活动,则可让学生自主设计,组内同伴检查,提高效率。 2.在交流研讨时,教师可以如何引导? 该课的科学观念达成,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通过该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思考为什么这样进行实验、实验时需要观察哪些现象、哪些信息能支撑实验结论。故该课的交流研讨绝不是单单得出“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即可,而是需要回顾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基于证据得出结论。进行探索实验时,可以借助“ 一样, 一样……只有 不同,溶解快慢不同是因为 不同”句式,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在交流研讨时,请学生梳理“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重点在“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践得到更多发展。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