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用水分离》表格式(教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8《用水分离》表格式(教案 )

资源简介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 《水》单元 8. 用水分离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 课题 用水分离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3物质变化的特征 3~4年级⑤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对比观察在分离前后的沙子和食盐,初步认识到它们只是被分开了,构成它们的物质本身并没有变化。 科学思维 能够利用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以及水会蒸发的特性,设计实验分离粗盐里的沙子。 探究实践 在分离粗盐的活动中,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有依据地进行表达。 态度责任 能主动提问、分享发现,愿意用简单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够利用沙子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以及水会蒸发的特性设计实验分离粗盐里的沙子,并初步认识到分离前后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变化。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粗盐里的沙子,分析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 准备 教师:食盐和沙混合物1份、烧杯2个、玻璃棒1根、水、滤纸1张、短颈漏斗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1个、火柴1盒、教学课件。
学生:食盐和沙混合物1份、烧杯2个、玻璃棒1根、水、滤纸1张、短颈漏斗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1个、火柴1盒。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主要内容: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探索如何用水分离。
一、聚焦:问题引入,导入新课(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和沙混合物1份;教学课件 1.教师出示利用海水制取粗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如何利用海水晒制食盐的。 回顾旧知:水会蒸发;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2.提问:利用海水直接制取的粗盐中常含有沙子,根据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不同溶解情况,有什么办法可将它们分离开来? 3.揭题:用水分离 【设计意图】聚焦“分离粗盐中沙子”这一真实问题,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分析人们是如何利用海水制取粗盐这一过程,产生分离的需求,同时帮助学生回忆水会蒸发这一特点,同时意识到溶解在水里的盐能够通过水的蒸发被分离出来,为后续的分离做准备。
二、探索:模拟分离,实践观察(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和沙混合物1份、烧杯2个、玻璃棒1根、水、咖啡过滤袋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1个、火柴1盒;教学课件 探究1:利用溶解和过滤分离沙子和食盐 1.小组讨论:分离方法及所需实验材料。 对于溶解之后讨论受阻的小组,教师提供提示性问题引导思考方向。问题支架:你们有什么办法把不能溶解于水的沙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需要怎样的实验材料? 2.全班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离需求,出示溶解和简易过滤的材料。待学生明确过滤目的后,示范标准过滤装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①取一部分“粗盐”进行溶解,溶解时充分搅拌。 ②过滤时,注意液体不能高于滤纸边缘。 3.小组实验:学生进行“粗盐”的溶解和过滤,观察、记录“粗盐”中沙子和食盐的分离情况,观察分离效果。 4.交流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效果以及产生的新问题。 过渡:利用过滤可以把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沙子分离出来。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 探究2:利用蒸发分离食盐和水 1.全班研讨:学生说一说分离水和食盐的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想法,教师可以出示海水晒盐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思考: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哪些方法加快水分蒸发,实现食盐与水的快速分离?教师出示蒸发装置,并演示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操作。 注意事项: ①取少量盐水进行加热蒸发。 ②加热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液体受热不均飞溅。 ③当液体快要变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蒸干。 2.小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盐水的蒸发,观察、记录蒸发皿中分离出来的食盐。 完成蒸发实验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离前后的食盐和沙子,组内说一说“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用关键词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探索部分学生需要调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分离粗盐中沙子”这一真实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具有难度,因此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拆解分离过程,先进行溶解和过滤分离出沙子,再进行蒸发分离出食盐,并提供一些问题支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分离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前后对比观察沙子和食盐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分析分离过程中水起到的作用,为后续的研讨做准备。
三、研讨:讨论交流,分享发现(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研讨内容:比较分离前后的沙子和食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在蒸发实验后,组内进行交流,梳理证据,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照片分享沙子和食盐分离前后发生的变化,并说一说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师补充: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4.小结:分离后的沙子几乎没有变化,食盐除了颗粒变小之外也几乎没有变化,还是沙子和食盐。在分离过程中,利用沙子和食盐在水中的不同溶解情况可以分离沙子和食盐,再利用水会蒸发的特点分离水和食盐。 【设计意图】呈现研讨内容,引导学生梳理分离过程,并基于分离过程分析水在分离过程产生的作用。通过观察分离前后食盐和沙子的变化,在观察分离效果的同时,初步认识到在这个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只是被分开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变化。
四、拓展:净水装置(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呈现情境:夏天在溪边纳凉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有些人图方便将零食包装、食物、饮料等不同的垃圾丢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你有办法分离水中的杂质,净化污水吗? 2.制作净水装置:学生尝试了解生活中的净水装置,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净水装置。 【设计意图】通过水体被污染的真实情境,启发学生尝试在更复杂的情境下根据物体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离,同时呼吁学生保护水质,爱护环境。
五、板书设计
六、练一练
七、整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
八、课堂反思
【疑难解答】 1.在设计食盐和沙子的分离实验时,教师应该如何指导? 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1.根据学情拆解分离过程,先进行溶解和过滤分离出沙子,再进行蒸发分离出食盐,分两次进行分离实验。2.提供必要的问题支架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怎么分离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沙子,怎么分离溶解在水里的食盐?3.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利用海水制取粗盐的过程,需要让学生思考盐是从哪里来的?水去哪里了?在回顾旧知的同时,为这节课的分离方法做铺垫。4.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研讨,教师通过板书梳理分离过程。 2.分离实验较多,课堂时间怎么分配? 本节课希望学生能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设计和研讨环节需要给足学生时间。因此,根据课堂时间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实验进行调整:比如溶解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调控粗盐和水的量,让学生调制较浓的食盐水;过滤过程教师可以介绍科学的过滤方法,实际操作中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简化实验,建议使用100毫升的烧杯、短颈漏斗、滤纸进行过滤,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蒸发过程,教师提醒学生控制蒸发的盐水水量,以此减少蒸发所需时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