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配套课件(共22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配套课件(共22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侵略史事,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爱国情感,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侵略史事。
2.通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情感。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侵略史事。
2.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导入 带领学生复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入第二次鸦片战争。 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网络。
提问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样发生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呢?
任务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展示如下材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思考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得出结论:英国要进一步扩大市场。 (2)展示材料,讲解英国、法国政府修约要求并不合理,进一步说明其侵略本质和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和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中,并未作出有关修约的规定。1844年订立的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中英虎门条约》中文本关于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明确指明享有此项权利的为“英人”,即不包括英国政府。条约的英文本对此则更加明确,直译为现代汉语为:“皇帝还进一步地同意,今后不论何种原因,施于其他外国的国民以更多的优惠或豁免权,这种优惠或豁免权将扩展至英国国民,为英国国民所享有。” ——总税务司编《中外条约协定汇编》 培养从文献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文献史料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涵养史料实证素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2.战争爆发的借口 展示图片材料 提出问题: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说一说这两幅图片传达的信息是否真实?为什么?
讲述过渡: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次战争中列强是如何对中国进行侵略的。
任务二 了解战争期间的主要侵略史事 1.英法联军主要侵略史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入侵简表,初步了解战争经过。 展示图片史料(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1861年《伦敦新闻画报》中进献给法国皇后的大清珍宝和1863年法国皇帝皇后在中国文物馆参观,进而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 【播放视频】3D复原圆明园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自己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锻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涵养家国情怀。 锻炼学生阅读地图和图文结合的能力。 涵养家国情怀。
2.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展示地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讲述至19世纪初俄罗斯不断扩张,与中国接壤。之后出示材料,简单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俄罗斯对中国的侵略。 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其亲信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并组织一支“后贝加尔哥萨克军”,作为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的主力。同时,派涅维尔斯科伊前往黑龙江下游一带窥探。1849年,从海上侵入中国国境,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进行了历时数月的侦察与探测。1850年,涅维尔斯科伊一伙强占黑龙江下游庙街,公然升起俄国国旗。沙皇对此大加赞许。1853年,俄国相继侵占奇集、阔吞屯、库页岛等地。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清史》 (2)展示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地图,组织学生活动:两两一组,运用地图向对方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条约和对应地区。 【知识拓展】地名小知识 1850年,沙俄强占中国黑龙江的重镇庙街,以沙皇尼古拉的名字将其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 《瑗珲条约》,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 《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海参崴,并将该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
提问过渡:清朝再一次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任务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展示英国额尔金与清朝签署《天津条约》的图片,概括讲述《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 (2)展示额尔金与恭亲王奕 签署《北京条约》图片,概括讲述《北京条约》和与俄国签订的条约。 提高阅读课本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涵养历史解释能力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2.危害和影响 (1)再次展示课程导入时的表格,引导学生模仿第一课分析过程,试着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进行分析。 (2)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观察两次战争开放的口岸有何不同? 得出结论:数量更多,位置不再限于沿海,开始进入内陆沿江地区。 进而提出问题:开放口岸位置和数量的变化对中国有何危害? 利用导入时的比较表格,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进一步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采取恭亲王奕 等人的建议,正式设立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或译署。总理衙门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被外务部替代才宣告结束。
查阅资料,了解总理衙门创立的目的、职责范围及其作用,在下节课和同学进行交流。
3 / 4(共22张PPT)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侵略史事,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爱国情感,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侵略史事。
2.通过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情感。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认识其对中国的影响。
课程导入
第一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侵略者
主要危害
1840—1842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被迫开放沿海口岸,协议关税,侵害了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侵害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领事裁判权侵害司法主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样发生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呢?
学习任务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纺织业资本家曾充满幻想地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结合课本和上节课所学,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
英国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
——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学习任务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和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中,并未作出有关修约的规定。1844年订立的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中英虎门条约》中文本关于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明确指明享有此项权利的为“英人”,即不包括英国政府。条约的英文本对此则更加明确,直译为现代汉语为:“皇帝还进一步地同意,今后不论何种原因,施于其他外国的国民以更多的优惠或豁免权,这种优惠或豁免权将扩展至英国国民,为英国国民所享有。”
——总税务司编《中外条约协定汇编》
阅读材料,说一说英国、法国政府凭什么提出修约?其修约要求是否合理?修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习任务
2.战争爆发的借口
图片出自《卡塞尔英国国史》(1896年)描绘了清军官兵登上商船扯下英国旗帜的情景。
图片出自《世界画报》(1858-02-27)为法国媒体追溯报道的西林县令下令处死马神甫的场景。
注:按中法《黄埔条约》规定,传教士只能在五个通商口岸活动传教
运用史料分析的方法,说一说这两幅图片传达的信息是否真实?为什么?
学习任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阅读课本,完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入侵简表。
时间 事件
______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7年 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1858年4月 英法联合舰队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1858年6月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_________》
1859年6月 英、法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
1860年8月 英法两国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1860年10月
1860年10月 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中英、中法《_________》
1856年10月
英军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北京条约
1.英法联军主要侵略史事
学习任务
1.英法联军主要侵略史事
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海晏堂为圆明园内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其精华之处即为堂前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一天十二时辰,会依次轮流喷水,正午时分,会同时喷水。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后,十二生肖兽首也流失海外。至今未全部寻回。
左图为《伦敦新闻画报》1861年4月13日报道中进献给法国皇后的大清珍宝。右图为1863年7月4日《世界画报》报道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与皇后在中国文物馆(里面主要为掠夺而来的中国文物)内参观。
学习任务
1.英法联军主要侵略史事
观看圆明园3D复原视频,结合课本内容,谈谈你对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学习任务
2.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其亲信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并组织一支“后贝加尔哥萨克军”,作为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的主力。同时,派涅维尔斯科伊前往黑龙江下游一带窥探。1849年,从海上侵入中国国境,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进行了历时数月的侦察与探测。1850年,涅维尔斯科伊一伙强占黑龙江下游庙街,公然升起俄国国旗。沙皇对此大加赞许。1853年,俄国相继侵占奇集、阔吞屯、库页岛等地。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清史》
学习任务
2.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两两一组,运用地图向对方讲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条约和对应地区。
活动
知识拓展
地名小知识
1850年,沙俄强占中国黑龙江的重镇庙街,以沙皇尼古拉的名字将其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 《瑗珲条约》,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 《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海参崴,并将该地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
1858年,沙俄侵略者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中俄《瑗珲条约》上签字
学习任务
1.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1858年6月26日,英国额尔金与清朝签署《中英天津条约》。图中是额尔金,他两边分别是花沙纳和桂良。
《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学习任务
1.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1860年10月24日,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勋爵与清廷全权代表恭亲王奕 签署《中英北京条约》,并互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增加。
与俄国签订的条约
强迫清政府《北京条约》,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中侵占的领土
学习任务
2.危害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侵略者
主要危害
1840—1842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被迫开放沿海口岸,协议关税,侵害了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侵害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领事裁判权侵害司法主权……
1856-1860
依照第一课的分析,试着学习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俄、美
学习任务
2.危害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
(1)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口岸,有何不同?
数量更多,且不再局限于沿海,开始进入内陆沿江地区
(2)开放口岸位置和数量的变化对中国有何危害?
便利于列强进一步在中国倾销商品
结合“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侵犯中国内河航运主权,侵略势力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学习任务
2.危害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起止时间
根本原因
侵略者
主要危害
1840—1842
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
被迫开放沿海口岸,协议关税,侵害了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侵害领土主权;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领事裁判权侵害司法主权……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英、法、俄、美
更多口岸便利于列强进一步倾销商品;“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破坏内河航运主权,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领土被侵占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又一次赔款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鸦片贸易合法化使之更加泛滥,危害中国人民身体健康……
时间长
原因相同
侵略者更多
危害更深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随堂练习
1.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图,该图所示现象(  )
A. 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B
C
随堂练习
3.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条款是(  )
①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增加大量赔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B
知识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扩大市场
借口
“亚罗号事件”
和“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年
——1860年
侵略者
英、法、俄、美
主要侵略史事
签订《天津条约》:公使驻京、增开口岸、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赔款等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增加赔款等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等侵占北方大片领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后作业
1861年1月20日,清政府采取恭亲王奕 等人的建议,正式设立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或译署。总理衙门在中国近代史上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被外务部替代才宣告结束。
查阅资料,了解总理衙门创立的目的、职责范围及其作用,在下节课和同学进行交流。
总理衙门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