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配套课件(共22张PPT+视频+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鸦片战争 配套课件(共22张PPT+视频+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2.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3.分析《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2.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单元导读 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言,指出各部分对应课题内容,简单介绍本单元所讲历史阶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阅读提取信息,对本单元历史形成整体概念。
课程导入 播放视频《中国通史》鸦片战争前英国议会讨论是否开战的片段,引入本课。 具象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过渡:英国与中国远隔万里,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战争?让我们进入新学期的第一课,鸦片战争。
任务一 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1.战争前的清朝与英国 (1)展示地图《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图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厂》和《耕织图》。 提出问题:阅读图片和图注,搜集并整理所得信息,说一说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情况。 得出结论: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四处扩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已侵略到中国周边,并向中国走私鸦片。 (2)展示数据表《鸦片战争前中英正当贸易情况一览表》,依据图表结合课本讲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正当贸易不利,遂走私鸦片。 培养从图片和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进行整理概括的能力。 培养文献史料阅读能力。 涵养家国情怀。 培养史料阅读能力,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涵养唯物史观。
2.林则徐禁烟 (1)鸦片危害 展示文献材料如下: 材料一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材料二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总结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虎门硝烟 结合鸦片战争博物馆前林则徐塑像和地图《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对林则徐进行简单介绍,并展示其写的诗句,指出其爱国精神。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虎门销烟》,强调其关键信息点(时间、地点等)指出其意义所在。 呼应开头视频,指出英国准备出兵中国,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展示文献材料如下: 材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840-1937》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禁烟爆发的吗?得出结论:林则徐禁烟只是直接原因,结合前面所学,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扩大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讲述过渡:最终,英国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对清朝发动战争的决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鸦片战争的经过。
任务二 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 (1)展示地图《鸦片战争形势图》,结合历史遗址照片和历史油画等图片,讲解鸦片战争第一阶段英军进军路线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重要史事。 (2)展示地图《鸦片战争形势图》,阅读地图,了解英军进军路线和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重要史事。 【知识拓展】定海三总兵 讲解关于定海三总兵的英雄事迹,强调指出郑国鸿是一位回族将领,在这次抗击侵略者的过程中,汉族、回族、畲族等各族将士都参与了战争,展现了各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精神。 分析清朝战败的原因 展示战争中中英总兵力、投入兵力、伤亡人数和花费等数据信息,结合材料,帮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的原因,特别是根本原因。 材料一 该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远刺,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我兵矛矢击刺,趱捷如飞,用我所长,攻彼所短。 ——1840年裕谦《署两江总督裕谦奏陈攻守制胜之策事宜折》 材料二 清军鸟枪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英军此时装备的两种主要军用枪,一种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一种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同时,清军中鸟枪手与刀矛弓箭手的比例大约为5:5。且由于承平日久与军费限制,清军鸟枪使用几十年极为平常。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涵养家国情怀,特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渗透。 涵养史料实证素养和唯物史观。
提问过渡:清朝战败了,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第一次败给了来自远方的西洋小国。这场战争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任务三 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1.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学生完成表格,列举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包括: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家、主要内容。 强调指出《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同时引导学生阅读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两个条款的具体含义。 提高阅读课本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涵养历史解释能力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2.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1)展示材料如下: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裁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开展学生活动:说一说你认为最不能接受条约中的哪一条?为什么? (2)针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条款,分析其危害性,进而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某个历史事件可能有多种记载,而任何一种记载可能都有所侧重,甚至包含偏见与谎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记载中去伪存真,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呢?这就需要运用我们所学的“史料实证”方法。
阅读《天朝的崩溃》任选一个本课学过的人物、事件或者观点,仔细阅读,在下一节课和同学分享作者是如何运用“史料实证”方法,冷静、客观寻找历史真相的。
3 / 4(共22张PPT)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导读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西方列强,为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英、法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也大肆进行领土扩张,趁机吞并大片中国领土,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逐步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与封建统治阶级相互勾结,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危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2.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3.分析《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课程导入
学习任务
1.战争前的清朝与英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阅读三幅图片及其图注,搜集并整理所得信息后,说一说战争前清朝和英国的情况。
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四处扩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英国已侵略到中国周边,并向中国走私鸦片。
学习任务
1.战争前的清朝与英国
——数据来源:严中平、徐义生、姚贤镐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英国
中国
呢绒、布匹等
茶叶、生丝等
贸易不利
走私鸦片
学习任务
2.林则徐禁烟——鸦片危害
材料一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著》
材料二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说一说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威胁财政
政治腐败
军队战斗力下降
损害国民身体
学习任务
2.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
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
广东省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前林则徐铜像
时间:
地点:
意义:
虎门销烟
学习任务
2.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虎门销烟
1839.6.3-25
广州虎门海滩
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学习任务
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因为林则徐禁烟爆发的吗?
思考
材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 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为“通商战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840-1937》
禁烟运动是机会、借口
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
根本原因:扩大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学习任务
第一阶段1840年6月
-1841年6月
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形势图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广州谈判
虎门防线之威远炮台
关天培血战虎门(油画)
三元里抗英斗争
学习任务
第一阶段1840年6月
-1841年6月
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形势图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广州谈判
第二阶段
1841年8月
-1842年8月
再次北上,侵略攻占沿海城市,直抵南京
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
到达南京下关
定海三总兵
陈化成
海龄
知识拓展
定海三总兵
1840年7月5日,英军侵占定海。东南沿海疆域告急,郑国鸿受命于危难之际。1841年2月,这位回族将领与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寿春镇总兵王锡朋一起带兵3000人,收复定海。
第二次定海战役从1841年9月26日至10月1日,经历6天6夜。郑国鸿、葛云飞、王锡朋等各族将士奋起抵抗,先后殉国,5800余名将士无一人投降。以三总兵为代表的汉、回、畲等各族将士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可歌可泣的战歌。
浙江舟山三忠祠内塑像,由左至右,为保卫定海壮烈殉国的郑国鸿、葛云飞、王锡朋
学习任务
结合上册所学和教材,思考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用史实说明。
思考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星球版地图册
材料一 该夷大炮不能登山施放,夷刀不能远刺,夷人腰硬腿直,一击即倒,我兵矛矢击刺,趱捷如飞,用我所长,攻彼所短。
——1840年裕谦《署两江总督裕谦奏陈攻守制胜之策事宜折》
材料二 清军鸟枪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英军此时装备的两种主要军用枪,一种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一种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同时,清军中鸟枪手与刀矛弓箭手的比例大约为5:5。且由于承平日久与军费限制,清军鸟枪使用几十年极为平常。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示例:技术落后导致武器不足,史实见材料二
在清朝战败的原因中,哪一个原因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思考
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学习任务
1.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完成表格,列举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签订国家 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
1842年
中、英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
1843年
中、英
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等权利。
《望厦条约》
1844年
中、美
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
《黄埔条约》
1844年
中、法
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其他侵略权益。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学习任务
2.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裁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
说一说你认为最不能接受条约中的哪一条?为什么?
思考
学习任务
2.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条款 危害 影响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被迫开放,破坏贸易主权,直接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侵害领土主权
加重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直接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有利于侵略者获得更多利益
英、美等国廉价棉织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利用手纺车和手织机纺织的土布丧失了市场……进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纺织手工业,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态;而英、美等国对中国丝、茶等农产品的大规模购运出口,也更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国内缫丝业和植茶叶的生产,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通史》
独立主权被破坏
小农经济渐瓦解
既不是完全独立,也不是完全由殖民者统治
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独立
半封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人民解放
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变化
随堂练习
1.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出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A.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广州商品经济发达 D. 资本家受到璞鼎查的煽动
2.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  )
A. 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 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D.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B
C
随堂练习
3.鸦片战争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时间排序是(  )
①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 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英军强占香港岛 ④《南京条约》签订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
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5.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B
C
B
知识小结
课后作业
某个历史事件可能有多种记载,而任何一种记载可能都有所侧重,甚至包含偏见与谎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记载中去伪存真,尽量还原历史的真相呢?这就需要运用我们所学的“史料实证”方法。
阅读《天朝的崩溃》任选一个本课学过的人物、事件或者观点,仔细阅读,在下一节课和同学分享作者是如何运用“史料实证”方法,冷静、客观寻找历史真相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