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禁止翻阅参考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 小题,共 40 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 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与诗句反映的现象直接 相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 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李渊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唐代的基本 制度、政策,为后来的 “ 贞观之治” 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
A. 李世民消灭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B. 李渊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基础
C. 史评可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依据 D. 初唐时期的制度在后期全被推翻
3. 盛唐时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
比赛) ,游春时甚至席地而坐赏花宴饮。这说明盛唐时( )
A. 社会经济繁荣 B. 社会风气开放 C. 民族关系和睦 D. 文学艺术多彩
4. 学者吕思勉认为,“ 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 。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 要原因是( )
A. 边疆军事力量强大 B. 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C. 唐玄宗后期腐败统治 D.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5. 白居易曾作诗《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 兴无。” 诗中胡麻饼技艺的传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中外交往日益加深 B. 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C. 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 民族融合加深
6. 日本社会各阶层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唱唐诗,雅好唐乐,发展 “ 唐绘” ,行唐礼,服唐服。同期的 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材料反映了唐朝( )
·
第 1页/共 11页
A.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B. 民族交融的盛况 ·
C.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D. 社会风气的开放
7. 他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倡导医德,认为 “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所撰医学著 作特以 “ 千金” 命名。他所著的《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就是( )
A. 僧一行 B. 韩愈 C. 孙思邈 D. 柳宗元
8. 宋太宗曾说:“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 ……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为消除 “ 内患” ,宋朝( )
A. 开创科举取士 B. 设多重机构分割相权 C. 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 D. 创三省六部制
9. 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提到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 “ 城下之盟” 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 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 ……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 须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根据材料澶渊之盟带来的影响是 ( )
A. 开启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B.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10. 下图是《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1142 年)》,建立方框处政权的民族是( )
A. 党项族 B. 女真族 C. 契丹族 D. 蒙古族
11. 元朝规定:“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没有来自朝廷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 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这体现行省制度(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使地方官员丧失了财权
C. 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小 D. 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
第 2页/共 11页
12.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笔法描绘汴京街市:店铺鳞次栉比, 酒肆、茶坊、药铺、绸庄等招牌 林立;市民熙攘往来,摊贩沿街叫卖,呈现 “ 百业竞市” 的繁华景象。这反映了宋朝( )
A. 商业突破空间限制 B. 货币形式发生变革
C. 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3. 两宋时期市舶司的收入情况如下:977 年—1076 年为 50 万缗,1140 年约为 120 万缗,1159 年为 200 万 缗,这些数据说明两宋时期( )
A. 海外贸易的发展 B. 手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
C. 造船技术的改进 D. 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14.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以“格物致知:中国古代科技智慧” 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图片可以纳入此 次展览的是( )
A.
B.
C.
D.
15. 明清科举考试从 “ 四书” “ 五经” 取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
第 3页/共 11页
得随意发挥。这实际上( )
A. 巩固了文学的地位 B. 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C. 禁锢了人民的思想 D. 促进了科举制发展
16. “ 黄仁宇评价:张居正改革是‘ 官僚体系自我调节 巅峰,却未能突破传统框架’ 。” 这强调其根本局 限在于( )
A. 个人道德缺陷 B. 未触动封建制度根基
C. 忽视农业生产 D. 过度依赖海外贸易
17. 下面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一次社团主题活动目录,该活动主题是( )
亮剑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统筹西南——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虎啸西北——巩固西北边疆 挥刀东北——雅克萨之战
A.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清朝采取多种方式管理西藏 D. 清朝前期边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8. 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 机会。其 “ 虚弱与自我陶醉” 的表现是( )
A. 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 发展海外贸易
C. 建立军机处 D.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9.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
A. 农业生产恢复 B. 人地矛盾突出 C. 阶级矛盾激化 D. 水土流失严重
20.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 线,描绘了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生活百态。该作品主要揭示了( )
A. 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 人性解放的启蒙思想
C. 底层民众的理想诉求 D. 市民文化的流行渗透
·
第 4页/共 11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 小题,共 60 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 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 南移已成为定局。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 8% 9985785 80. 2%
唐代 3920415 43. 2% 5148529 56. 8%
北宋 11224760 62. 9% 6624296 37. 1%
材料三
(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终完成于哪个时期?
(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 3 )综上所述,指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
2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处以 重刑” 。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洪武十年(公元 1377年),79岁高龄的大臣钱宰, 一天夜里临睡前写了一首诗。次日上朝, 朱元璋见到钱宰的第一句话就是:“ 昨夜做的好诗!不过有一个字用得不好,我已经帮你改过了。” 钱宰闻
第 5页/共 11页
言吓了一身冷汗,自己睡前在家里写了首打油诗,没想到一觉醒来已经在皇帝手里了。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 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 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1 )材料一反映了明初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材料二中,钱宰的诗是通过哪一机构送到皇帝手里的?该机 构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军机处的职能有哪些?
( 3 )综上所述,请归纳一个主题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 7次
海船规模 最大的海船长 44丈,宽 18丈
船数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 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 2. 7万—2. 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 如下图,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 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摘编自《明朝那些事儿》
( 1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归纳这一航海事件的特点。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 3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
第 6页/共 11页
24.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英雄如天上 群星, 数不胜数。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在抗倭斗争中,民族英雄戚继光功勋卓著。他曾用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的豪言壮语 表达他的决心和志向。他发现浙江义乌县的矿徒 “ 彪悍可用 ” ,便招募了 3000 人组成 “ 戚家军 ” 。经过严 格训练后,纪律严明,勇猛善战,成为抗倭劲旅。和俞大猷所率海上军队密切配合,多次给由浙江转向福 建的倭寇以重创,从而使东南倭寇最终得以荡平。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 下》
材料二 郑成功致书龟缩在台湾城的荷兰总督,指出:“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 既未索,则地当归我 … …” 。荷军拒降后,郑成功陆续收复荷军在岛上的其他据点,屡败海上援军。二月一 日荷兰总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 38 年的殖民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 下》
( 1 )材料一中戚继光的豪言壮语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归纳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
( 2 )材料二中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要求收回台湾的理由是什么?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带来了什么影响?
( 3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1840 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所占比例表
时期 1-400 年 401-1000 年 1001-1500 年 1501-1840 年
中国古代科技所占比 例( % ) 62 71 57 4
其他国家科技所占比 例( % ) 38 29 43 96
材料二 新中国发行的有关中国古代科技的纪念邮票
第 7页/共 11页
邮票介绍《本草纲 目》共记载药物 1800 多种,收录药方 11000 多个。总结了我国古代 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 药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邮票介绍《天工开物》共 三卷八篇,是对我国古代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 总结。这部书传到国外,被誉 为 “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 ” 。
(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公元 1500 年前我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部科技巨著的作者。
(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第 8页/共 11页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闭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禁止翻阅参考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直接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 小题,共 40 分)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 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1 题答案】 【答案】C
【 2 题答案】 【答案】B
【 3 题答案】 【答案】B
【4 题答案】 【答案】A
【 5 题答案】 【答案】D
【 6 题答案】 【答案】A
【7 题答案】 【答案】C
【 8 题答案】 【答案】B
【 9 题答案】 【答案】B
【 10 题答案】 【答案】B
第 9页/共 11页
【 11 题答案】 【答案】A
【 12 题答案】 【答案】A
【 13 题答案】 【答案】A
【 14 题答案】 【答案】C
【 15 题答案】 【答案】C
【 16 题答案】 【答案】B
【 17 题答案】 【答案】B
【 18 题答案】 【答案】D
【 19 题答案】 【答案】B
【 20 题答案】 【答案】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 小题,共 60 分)
【 21 题答案】
【答案】( 1 )阶段: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
时期:南宋。 ( 2 )原因:北民南迁为江南 开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鼓励和支持。
( 3 )启示:安定的社会环境,引进先进的技术等。
【 22 题答案】
【答案】( 1 )重大举措:废除丞相制度。机构:锦衣卫。目的:加强君权(意思相近即可)。
( 2 )职能:处理西北军务;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
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等。
第 10页/共 11页
( 3 )主题: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23 题答案】
【答案】( 1 )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长;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等。
( 2 )原因: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
( 3 )意义: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 伟大贡献。
【 24 题答案】
【答案】( 1 )品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不考虑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精神等。
原因:戚家军纪律严明、勇猛善战;得到了其他友军的支援配合;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 2 )理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影响: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 38年的殖民统治,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3 )启发:向英雄人物学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
【 25 题答案】
【答案】( 1 )变化:科技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
原因:国家长期统一、政治制度完善;经济持续发展;教育发展;先辈刻苦钻研与探索精神等。
( 2 )图一作者:李时珍;图二作者:宋应星。
( 3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等。
第 11页/共 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