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一.物体克服阻力做功是什么含义?【方法技巧】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比如:物体在竖直向上运动h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再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温馨提醒】:克服重力做功(W=Gh)与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是常见的功的表达方式。【典例剖析】1.在《向左走,向右走》的漫画中,男孩提着重15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m,女孩用5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m,他们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______(选填“男孩”或“女孩”),其理由:______。【答案】 男孩 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解析】[1][2]做功的要求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女孩的拉着箱子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女孩对物体做了功,男孩提着重15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力的方向向上,运动的方向水平,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2.如图所示,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O为最低点. 不计空气阻力,若在B点绳子突然断裂,关于小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小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小球向右摆动到O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水平向右的动力C.小球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bD.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答案】D【解析】A.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向右摆动到O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没有受水平向右的动力,故B错误;C.小球B点后,小球只受重力的作用,同时有一个斜向上的速度,之后会做斜上抛运动,但最高点到不了与A向平的点,故小球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c,故C错误;D.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该运动过程中小球不存在弹性势能的影响,所以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故D正确。故选D。如何判断物体做功?【方法技巧】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物体受力没有移动),如搬石头未搬动,推箱子未推动。②有距离无力(物体凭惯性运动),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的运动。③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沿力方向没有通过距离),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拉力不做功。【典例剖析】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背着书包水平行走 B. 用力搬起箱子C. 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 D.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答案】B【解析】A.中学生背着书包水平行走,人给书包一个向上的力,但书包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则人对书包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B.用力搬起箱子,人给箱子一个向上的力,箱子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箱子做了功,故B符合题意;C.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人给石头一个力的作用,石头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所以人推石头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运动员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但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则运动员对杠铃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三.如何正确计算功的大小?【方法技巧】利用W=Fs计算功时,首先要明确题中求的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其次要注意s应和F相对应,s必须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如: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平地上前进10m,则人的推力对箱子的做的功为W=Fs=50N×10m=500J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Gh=100N×0m=0J【温馨提醒】:①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②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典例剖析】如图甲,粗细均匀的木棒AO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0N竖直向上的力将木棒A端举过头顶,此时木棒A端距地面的高度为2m,已知OA=10m,B为木棒的中点,木棒在O点受到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求;(1)木棒的重力;(2)如图乙,小明缓慢向O点移动,直至将木棒的中点B位置举过头顶。此过程中克服木棒重力做的功。【答案】(1)200N;(2)200J【解析】解:(1)由几何关系得,小明用100N竖直向上的力将木棒A端举过头顶时,动力臂为OC,阻力臂为,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则(2)由几何关系得,小明缓慢向O点移动,直至将木棒的中点B位置举过头顶的过程中,木棒的中心升高的高度为此过程中克服木棒重力做的功答:(1)木棒的重力为200N;(2)小明缓慢向O点移动,直至将木棒的中点B位置举过头顶,此过程中克服木棒重力做的功为200J。四.如何正确理解功率?【疑难诠释】(1)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就做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2)功率的公式是指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由W=Fs及,可得由P=Fv可知,功率一定时,机械的牵引力和速度成反比。要使牵引力大,就要减速。这就是汽车在上坡时为什么要减速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典例剖析】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运动了2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过程中,物体A运动的距离是 ______m,拉力F做功为 ______J,拉力F的功率是 ______W。【答案】 0.8 8 4【解析】[1]物体A运动的距离是[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拉力的大小,F=5N,动滑轮上有2股绳,所以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所以拉力F做功为[3]拉力F的功率是2.小明为了把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木箱移到1m高的平台上,搭建了长为2m斜面。如图所示,现对木箱施加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120N的拉力,将其由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答案】 24 20【解析】[1]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2]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拉力所做的总功所做的额外功摩擦力大小为五.如何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方法技巧】由于机械能=动能+势能,判断机械能的大小变化时,要根据动能、势能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在高空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飞机,抛出救灾物资后,尽管其速度、飞行高度不变,但飞机的总质量减小,其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都要减小。【典例剖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B.人类使用机械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从而实现省功C.通过提高使用机械功率的办法,就可以提高其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00%【答案】AD【解析】A.钻木取火,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量发生了转化,原来静止的小球被运动的小球撞击而运动,通过做功使能量发生了转移,所以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故A正确;B.人类使用机械的目的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错误;C.功率与机械效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提高机械功率,机械效率也不一定会提高,故C错误;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而额外功是总功的一部分,由于要克服机械自重、克服摩擦等原因,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00%,故D正确。故选AD。六.如何判断机械能守恒?【方法技巧】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关键是看,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机械能损失。如果没有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即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等原因造成的机械能损失,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如果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等,机械能的总量减小。【温馨提醒】: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典例剖析】小明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稳定后松手,铁锁向前摆去,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锁从开始出发到第一次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当铁锁摆到左侧最高点的瞬间,绳子断开,铁锁将沿竖直方向下落C.铁锁来回摆动过程中,绳子对铁锁的拉力不做功D.小明说“它打不着我”,因为铁锁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A【解析】A.出发到最低点的过程,位置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A符合题意;B.左侧最高点,速度为零,绳子断开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下落,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铁锁在拉力方向没有运动距离,不做功,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因为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受力,所以回到释放位置时速度为零,打不到小明,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什么是功的原理?【疑难诠释】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在理想情况下,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在实际情况中,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大于不使用机械所做的功。【温馨提醒】: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使用理想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提重物所做的功:Fs=Gh。在实际情况下,Fs>Gh。【典例剖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小的机械做功一定慢C.功率大的机械一定省力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效率一定高【答案】B【解析】A B.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功率小的机械做功一定慢,功率与做功多少和时间都有关系,不知道做功时间,无法确定功率的大小,故A错误,B正确;C.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大小与是否省力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D.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由公式 功率的大小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都有关系,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D错误。故选B。2.在历史上,机械功原理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其内容可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_____________(填“都一定省功”、“都不能省功”或“都可能省功”)。【答案】都不省功【解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省多少倍的力就要费多少倍的距离,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任何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所以,功的原理对一切机械都适用,由于对机械的使用和研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结论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一.物体克服阻力做功是什么含义?【方法技巧】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比如:物体在竖直向上运动h的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再如: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向前运动s,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fs。【温馨提醒】:克服重力做功(W=Gh)与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是常见的功的表达方式。【典例剖析】1.在《向左走,向右走》的漫画中,男孩提着重15N的小提琴水平向左匀速走了100m,女孩用5N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向右匀速走了100m,他们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______(选填“男孩”或“女孩”),其理由:______。2.如图所示,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O为最低点. 不计空气阻力,若在B点绳子突然断裂,关于小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小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B.小球向右摆动到O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水平向右的动力C.小球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bD.在小球运动过程中,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何判断物体做功?【方法技巧】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关键要看是否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物体受力没有移动),如搬石头未搬动,推箱子未推动。②有距离无力(物体凭惯性运动),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的运动。③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沿力方向没有通过距离),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拉力不做功。【典例剖析】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背着书包水平行走 B. 用力搬起箱子C. 用力推石头没有推动 D.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三.如何正确计算功的大小?【方法技巧】利用W=Fs计算功时,首先要明确题中求的是什么力对物体做功;其次要注意s应和F相对应,s必须是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如: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平地上前进10m,则人的推力对箱子的做的功为W=Fs=50N×10m=500J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Gh=100N×0m=0J【温馨提醒】:①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②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典例剖析】如图甲,粗细均匀的木棒AO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100N竖直向上的力将木棒A端举过头顶,此时木棒A端距地面的高度为2m,已知OA=10m,B为木棒的中点,木棒在O点受到的摩擦阻力忽略不计。求;(1)木棒的重力;(2)如图乙,小明缓慢向O点移动,直至将木棒的中点B位置举过头顶。此过程中克服木棒重力做的功。四.如何正确理解功率?【疑难诠释】(1)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就做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2)功率的公式是指在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当物体在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以速度v匀速运动时,由W=Fs及,可得由P=Fv可知,功率一定时,机械的牵引力和速度成反比。要使牵引力大,就要减速。这就是汽车在上坡时为什么要减速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典例剖析】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运动了2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此过程中,物体A运动的距离是 ______m,拉力F做功为 ______J,拉力F的功率是 ______W。2.小明为了把水平地面上重为200N的木箱移到1m高的平台上,搭建了长为2m斜面。如图所示,现对木箱施加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120N的拉力,将其由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在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五.如何判断机械能的变化?【方法技巧】由于机械能=动能+势能,判断机械能的大小变化时,要根据动能、势能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在高空同一高度匀速飞行的飞机,抛出救灾物资后,尽管其速度、飞行高度不变,但飞机的总质量减小,其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都要减小。【典例剖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者转移的过程B.人类使用机械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从而实现省功C.通过提高使用机械功率的办法,就可以提高其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00%六.如何判断机械能守恒?【方法技巧】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关键是看,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是否有机械能损失。如果没有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即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等原因造成的机械能损失,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如果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等,机械能的总量减小。【温馨提醒】: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典例剖析】小明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附近,稳定后松手,铁锁向前摆去,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锁从开始出发到第一次达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当铁锁摆到左侧最高点的瞬间,绳子断开,铁锁将沿竖直方向下落C.铁锁来回摆动过程中,绳子对铁锁的拉力不做功D.小明说“它打不着我”,因为铁锁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什么是功的原理?【疑难诠释】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在理想情况下,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在实际情况中,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大于不使用机械所做的功。【温馨提醒】: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自重),使用理想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提重物所做的功:Fs=Gh。在实际情况下,Fs>Gh。【典例剖析】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小的机械做功一定慢C.功率大的机械一定省力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效率一定高2.在历史上,机械功原理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其内容可表述为:使用任何机械_____________(填“都一定省功”、“都不能省功”或“都可能省功”)。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一、单选题1.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B.小轿车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减小惯性C.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当轿车匀速爬上斜坡时,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答案】A【解析】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受力面积较大,由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A正确。B.小轿车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预防惯性带来的伤害,惯性跟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就不变,故B错误;C.车窗打开时,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窗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在窗内外的压强下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故C错误;D.轿车匀速爬上斜坡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和势能的和在增加,所以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做蹦床运动的情景,他离开蹦床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在蹦床上,直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时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运动员速度最大B.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D.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减小的重力势能小于蹦床增加的弹性势能【答案】C【解析】A.运动员由最高点向下运动时做加速运动,接触蹦床后受到的弹力和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B.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但此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大于重力,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C.运动员下落过程没有接触蹦床前机械能不变,接触蹦床后,运动员的机械能转化为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D.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时的能量损失,运动员和蹦床的总机械能守恒,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蹦床增加的弹性势能。故选D。3.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 )A.F1F2,P1=P2C.F1=F2,P1=P2 D.F1【答案】A【解析】不计摩擦,则利用斜面做的功的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Fs=Gh推力为已知AC>BC,所以物体沿AC运动时拉力较小,即F1不计摩擦,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1=W2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相同,即P1=P2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10N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变C.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作用【答案】C【解析】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F=G=mg=0.05kg×10N/kg=0.5N故A错误;B.如果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故B错误;C.用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给船桨一个向前的力,船就会向前运动,故C正确;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了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5.(1)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在酒泉发射,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载人飞船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______的;(2)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现场直播授课,信号通过______波传播到地球上,“液桥演示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互相靠近、接触,会合成一个大水球,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慢慢将两块透明板分开,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如图),若在地球上完成该实验,液桥的长度会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答案】 变大 静止 电磁 引力 变短【解析】(1)[1]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载人飞船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所以其机械能变大。[2]以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的位置没有改变,载人飞船是静止的。(2)[3]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空间站现场直播授课,信号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地球上。[4]水球由水分子构成,两个水球接触后能合成一个,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5]太空中的液体处于失重状态,液桥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而在地球上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液桥会向下弯曲,分子间的引力不足以维持较长的液桥,故如果这个实验在地球上完成,液桥的长度会变短。6.有如图所示的轨道AOB,轨道上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飞出轨道,图中a、b、c和d是四条可能的运动轨迹。分析中,我们假定没有空气阻力,轨道又是完全光滑的。只根据小球具有惯性,就可判断小球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根据小球离开B点后到达最高点时______(选填“仍有”或“没有”)动能,可判断小球的运动轨迹最可能是______。【答案】 d 仍有 c【解析】[1]到B点有一个斜向上的速度,小球具有惯性,小球会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速度的方向不变,故路径不可能是d。[2]从小球的路径可以看出,小球有一个水平的速度,根据小球离开B点后到达最高点时,仍然具有水平速度,故小球离开B点后到达最高点时仍然有动能。[3]由于具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减小的,故只能选择c路径,a路径是机械能变大,b路径是机械能是守恒,c路径是机械能减小,故选c。7.如图所示,要将质量一定的木块从桌面的A点移至C点,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一样,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得越来越快,当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木块继续移动,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在C点。已知AB=2BC=L,在AB段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木块在B点时获得动能为______,不计空气阻力,则拉力F与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表达式______。【答案】 FL-fL 【解析】[1]拉力F在AB段对木块所做功为W=FsAB =FL同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为Wf=fsAB=fL所以木块在B点时获得动能为Ek=W-Wf=FL-fL[2]不计空气阻力,撤去拉力F后,木块只受摩擦力作用。由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仍为f,木块在f作用下由B运动到C,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用来克服摩擦做功,所以得Ek=fsBC带入数值得解得。所以拉力F与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表达式。8.现在小区的电梯楼非常普遍,小明和小丽放学后一同乘匀速上升的电梯上楼。相对于电梯来说,小明和小丽都是 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上升过程中,他俩的动能 ______,重力势能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静止 不变 变大【解析】[1] 相对于电梯,小明和小丽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和小丽是静止的。[2]电梯是匀速上升的,速度不变,所以小明和小丽的动能不变。[3]随着电梯的上升,小明和小丽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在逐渐升高,重力势能也在变大。9.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和弹簧测力的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5s内使钩码升高了10cm,不计摩擦,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_,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答案】 0.1J 0.03W【解析】[1]由图可知n=3,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W有=Gh=2×0.5N×0.1m=0.1J[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05N,示数为0.5N,即拉力为0.5N,拉力做功的功率为三、实验题10.在我们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次出现利用斜面做物理实验,如图所示。(1)图甲利用斜面和小车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斜角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乙、丙实验都有让物体(小车或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保持______相同;(3)由图乙可推理,当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______运动;(4)图丙中木块B受到水平面的阻力不能为零,原因是便于比较小球______能的大小。【答案】 较小 时间 速度 匀速直线 动【解析】(1)[1][2]用斜面和小车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应使用倾角较小的斜面的,这样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增长,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2)[3]乙、丙实验中,让小车或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3)[4]乙实验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而接触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在由此推理,当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小车将一直会做匀速直线运动。(4)[5]若如果木块B受到水平面的阻力为零,则木块每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就无法比较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无法比较动能的大小,所以图丙中木块B受到水平面的阻力不能为零。11.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mA=mBhB。(1)在实验中,木块D被推动的距离能反映小球A、B、C动能的大小,理由是木块D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物体_________越多;(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选__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甲实验中木块D的重力为1N,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30cm,重力对木块做功_________J;(4)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5)小华同学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实验现象,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小丽认为小华的这一比较过程存在错误,你知道错误是什么吗?___________;记录表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6)在做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C球相对于A球_____,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7)完成实验后,同学们还联想到以前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也用到了斜面: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在不同的表面上水平滑行的距离远近(如上表),最终停下来后,小车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否相等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答案】 做功 乙、丙 0 B 没有控制小球速度相同 静止 相同 见解析【解析】(1)[1]木块B被推动的距离能反映小球A动能的大小,木块B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A小球的动能越大,就推动木块做的功越多。(2)[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速度相同,只改变质量,所以应该选择乙、丙实验。(3)[3]甲实验中若木块的重力为1N,水平移动的距离是30cm,因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重力不做功,故重力对木块做做功为0J。(4)[4]实验中探究小球动能,即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的大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5)[5]要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即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而甲、丙两图没有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没有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小华的这一比较过程存在错误。(6)[6]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即以任何一个小球为参照,另一个小球都是静止的,所以若C球相对于A球静止,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7]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根据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知,最初小车的重力势能相同,下滑到水平面时的动能也相同,在不同的材料表面上运动时,最终停下来后,动能全部转为内能,克服摩檫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动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檫力做功相同。四、计算题12.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甲所示,木块A和长木板 B(足够长)叠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A左端与弹簧测力计连接并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当用力F水平向右匀速拉动长木板B,使B在10s内匀速向右运动了4m,在这个过程中木块A始终相对桌面静止,拉力F的大小为5N(不考虑空气阻力)。(1)将木块A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2)求水平拉力 F 做功的功率大小。【答案】(1) ;(2)2W【解析】解:(1)木块A始终相对桌面静止,则木块A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上,木块A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A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对它向左的拉力F′和向右的摩擦力f,作用点都在A的重心上,如下图(2)由题意可知,木块A始终相对桌面静止,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测力计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和B对A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5N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所以A对B的f′等于B对A的摩擦力f,即f′=f=5N因水平桌面是光滑的,则木板不受摩擦力,匀速向右拉动长木板时,长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和f′是一对平衡力,即F=f′=5N拉力F做的功W=Fs=5N×4m=20J拉力F做功的功率答:(1)见解析;(2)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大小为2W。13.某地货运站使用起重装置将一箱援助抗疫的物资吊装到货运专列上,此箱物资总质量为2t,吊装时需要提升3.6m。如图所示,为物资被提升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3~7s是匀速直线提升过程)。(g取10Nkg)求: (1)整个提升过程中,这箱物资的平均速度;(2)匀速直线提升过程中,起重装置对这箱物资做功的功率。【答案】(1)0.4m/s;(2)12000W【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物资用时9s上升的高度为3.6m,由可知整个提升过程中,这箱物资的平均速度为(2)3~7s是匀速直线提升过程,物资在4s内上升的高度为物资克服重力做的功为匀速直线提升过程中,起重装置对这箱物资做功的功率为答:(1)整个提升过程中,这箱物资的平均速度为0.4m;(2)匀速直线提升过程中,起重装置对这箱物资做功的功率为12000W。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一、单选题1.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压强B.小轿车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减小惯性C.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D.当轿车匀速爬上斜坡时,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2.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做蹦床运动的情景,他离开蹦床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又落在蹦床上,直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时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到刚接触蹦床时,运动员速度最大B.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D.从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减小的重力势能小于蹦床增加的弹性势能3.如图所示,AC>BC,在相同时间内把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C、BC匀速推上顶端,推力分别为F1、F2,功率分别为P1、P2。在不考虑摩擦的情况下( )A.F1F2,P1=P2C.F1=F2,P1=P2 D.F14.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10N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不变C.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作用二、填空题5.(1)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火箭在酒泉发射,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载人飞船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______的;(2)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现场直播授课,信号通过______波传播到地球上,“液桥演示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互相靠近、接触,会合成一个大水球,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慢慢将两块透明板分开,水形成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如图),若在地球上完成该实验,液桥的长度会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6.有如图所示的轨道AOB,轨道上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飞出轨道,图中a、b、c和d是四条可能的运动轨迹。分析中,我们假定没有空气阻力,轨道又是完全光滑的。只根据小球具有惯性,就可判断小球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______;根据小球离开B点后到达最高点时______(选填“仍有”或“没有”)动能,可判断小球的运动轨迹最可能是______。7.如图所示,要将质量一定的木块从桌面的A点移至C点,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一样,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得越来越快,当木块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木块继续移动,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在C点。已知AB=2BC=L,在AB段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木块在B点时获得动能为______,不计空气阻力,则拉力F与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表达式______。8.现在小区的电梯楼非常普遍,小明和小丽放学后一同乘匀速上升的电梯上楼。相对于电梯来说,小明和小丽都是 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上升过程中,他俩的动能 ______,重力势能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和弹簧测力的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的重力为0.5N,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5s内使钩码升高了10cm,不计摩擦,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______,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_____。三、实验题10.在我们初中物理教材中,多次出现利用斜面做物理实验,如图所示。(1)图甲利用斜面和小车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斜角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乙、丙实验都有让物体(小车或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保持______相同;(3)由图乙可推理,当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为零时,小车将做______运动;(4)图丙中木块B受到水平面的阻力不能为零,原因是便于比较小球______能的大小。11.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其中mA=mBhB。(1)在实验中,木块D被推动的距离能反映小球A、B、C动能的大小,理由是木块D被推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物体_________越多;(2)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该选__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3)甲实验中木块D的重力为1N,沿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30cm,重力对木块做功_________J;(4)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___________(填序号)A.小球在斜面上时的动能 B.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C.小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D.木块的动能(5)小华同学通过比较甲、丙两图实验现象,得出“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小丽认为小华的这一比较过程存在错误,你知道错误是什么吗?___________;记录表表面 毛巾 棉布 木板摩擦力 最大 较大 最小小车运动距离 最近 较远 最远(6)在做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有些同学对“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刚到达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有疑惑,小华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让质量不同的小球A、C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观察和比较两球相对运动情况,若C球相对于A球_____,就可以说明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7)完成实验后,同学们还联想到以前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也用到了斜面: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在不同的表面上水平滑行的距离远近(如上表),最终停下来后,小车在三个表面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否相等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四、计算题12.我们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甲所示,木块A和长木板 B(足够长)叠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A左端与弹簧测力计连接并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弹簧测力计始终保持水平。当用力F水平向右匀速拉动长木板B,使B在10s内匀速向右运动了4m,在这个过程中木块A始终相对桌面静止,拉力F的大小为5N(不考虑空气阻力)。(1)将木块A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2)求水平拉力 F 做功的功率大小。13.某地货运站使用起重装置将一箱援助抗疫的物资吊装到货运专列上,此箱物资总质量为2t,吊装时需要提升3.6m。如图所示,为物资被提升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3~7s是匀速直线提升过程)。(g取10Nkg)求: (1)整个提升过程中,这箱物资的平均速度;(2)匀速直线提升过程中,起重装置对这箱物资做功的功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习题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3 功和机械能(习题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3 功和机械能(方法与技巧)(原卷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3 功和机械能(方法与技巧)(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