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十一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碰撞

简介
马其顿王国腓力二世之子,20岁继承王位,师从亚里士多德。先是确立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非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旁遮普,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亚锡尔河——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帝国。
重点
重要名词:
马其顿、希腊化世界、希腊化时代、缪斯宮、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帕加马、蒙古西征、四大汗国、马可波罗、列班·扫马、色目人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子目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交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BC4—1) :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包括非洲的托勒密埃及、亚洲的塞琉古王国与欧洲的马其顿王国)统治的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传统超越希腊本土与西亚、北非文化融合的时代。
思考:什么是“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世界”?
领域 地区/人群 概况
政治统治 埃及
波斯
民族融合 征服者 (希腊人、马其顿人)
被征服者(上层)
文化中 心东移
自称法老之子
以波斯帝国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饰、鼓励通婚、采用波斯制度、任用波斯人)
成为统治者(垄断高级官职、占有土地、享有特权)
接受希腊文化,跻身统治阶层(国王顾问、官员)
亚历山大的缪斯宫(整理《荷马史诗》与古希腊学术作品)
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埃拉托斯提利
帕加马、安条克
亚历山大
希腊文化文主导
融合埃及、西亚文化
思考:“希腊化时代”造成了哪些影响,有何局限?
材料1 希腊化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型,将它们合二为一。现在,人们首次想到把整个文明世界当做一个单位。起先,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去东方的,他们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变化,使随后产生的希腊化文明成为一个混合物,而不是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植物。最后,东方的宗教也传播到西方,大大地促进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 由国家资助的“缪斯宫”是献给缪斯诸神的,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中心,一大批学者聚集在这里。 ——皮埃尔·阿多《伊西斯的面纱》
◎犍陀罗造像
◎犍陀罗造像
东西文化交流
影响限于上层
二、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交流
领域 方向 概况
文化交流 西→东
东→西
民族融合 东→西
西→东
欧洲传教士出使漠北(传教)
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
畏兀儿人列班·扫马(信仰基督教)访问欧洲
西征蒙古军队西迁,逐渐融入当地民族
“色目人”东迁(融入汉族、蒙古族,成为回族人祖先)
材料3 1238年2月2日……蒙古人包围弗拉基米尔。8日攻破该城,将所有的居民,包括大公的家族统统变成刀下之鬼。……这些大城市一旦陷落之后,蒙古军队前往攻掠各次要城镇。因此于1238年2月,沃尔日斯基……各城都被劫掠和破坏。
——格雷塞《蒙古帝国史》
思考:梳理蒙古西征后东西交流的情况。
宗教信仰 代表
聂斯脱利派基督徒 怯的不花(蒙古将军)、克烈·唆鲁禾帖尼(忽必烈之母)
道教 丘处机(全真派)
伊斯兰教 也黑迭儿丁(元大都设计者)
佛教(藏传)佛教 八思巴(元朝帝师)、旭烈兀(忽必烈的弟弟,伊利汗国创建者)
材料4 蒙古统治下的整个区域,为同一个政权所掌握,已经没有了国境的壁垒。……在主要的城市和港口,可以说肯定有花着银子、说着流利的波斯语的穆斯林商人。……大量迁居中国本土的穆斯林,据说人口达到了一百万或更多……各地的蒙古统治者们相互提供人才、信息、技术,补充自己的不足,使其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欧亚大陆各地被引向多种族、多文化并存的社会。 ——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思考:思考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中亚、西亚
对中国
对欧洲
小结
文化融合
统治阶
层变动
希腊、马其顿人融合
希腊征服者与当地上层融合
希腊、埃及、西亚的文化融合
文化中心东移
学术发展
欧洲传教士、马可波罗东来
列班·扫马访欧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
蒙古三次西征
东西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
蒙古人西迁
色目人东来
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据记载,亚历山大东征之时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 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
针对训练
“蒙古族的征服战争十分惨烈,在欧亚广阔的被征服地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蒙古的西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毫无积极作用。”这句话(  )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前提和结论都正确 D.前提和结论都错误
希腊化时代,过去没有铸币而主要仰赖物物交换的东方国度,在托勒密王朝治下由希腊商人首次引进铸币。为巩固统治,埃及托勒密诸王全盘承袭法老旧制,在国家政体结构上,大体实行东、西方混合型,以东方专制君主制为主要形式。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埃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托勒密王朝实行专制统治
C.希腊化是一种新文明形态 D.希腊化时代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  )
A.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蒙古西征过程对工匠技艺之人留存、带回蒙古本部草原。至元16年(1279年),“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种现象说明(  )
A.民族间的战争以争夺工匠为目标 B.统治者对工艺技术的重视
C.少数民族对中原先进文明的仿效 D.元朝中国火炮技术的出现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