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22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十二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重点
重要名词:
独立战争、美利坚人、清教、卡迪罗主义、拿破仑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赫尔岑、波兰1830年起义、文化侵略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子目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时期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表现
材料1 很多人对美国宪法的创立作出了贡献,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非詹姆斯·麦迪逊莫属。他是那一时代最有创造力的政治思想家。也许麦迪逊最显著的成就在于他努力解决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哲学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主权问题和限制权力的问题,过去一直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全国性政府的障碍。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卷2
人种结构:白人、黑人、土著、混血
文化构成:英法文化主导,融合各种文化
语言:美式英语
宗教:清教(新教)
政治:地方自治
精神: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创造精神
族群:“美利坚人”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文化:多源、多样
政治:权力制衡
族群:美利坚民族(实行奴隶制)
思考:梳理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
时期 独立前 独立后
背景
表现
人种结构:混血、白人、黑人、土著
文化构成:西葡文化主导,融合各种文化
语言:拉丁语系(葡萄牙、西班牙语)
宗教:欧洲移民区:天主教,内陆:多神信仰
政治:封建殖民统治
族群:“混血社会”
西属拉美、葡属巴西、法属海地独立
文化:多源、多样
政治:建立共和国(考迪罗主义)
族群:取消奴隶制(种族压迫)
材料2 在欧洲之外,根本很难说有什么民族主义。取代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拉丁美洲各共和国(更确切地说,巴西在1816——1889年间,一直是个独立君主国),其边界通常只不过反映了大贵族的领地分布,这些大贵族支持不同的领袖人物,于是便形成不同的国家疆界。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思考:梳理独立战争前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比较项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种族
宗教
语言
政治文化
材料3 拉丁美洲革命是贵族、军人和法国化进步分子等少数集团的事,信仰天主教的贫苦白人群众,仍处于消极状态,而印第安人则持冷漠或敌视态度。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思考:美国文化多元性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多元(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混血) 多元(混血、白人、印第安人、黑人)
多信仰(清教为主) 多信仰(天主教为主)
美式英语 拉丁语
受欧洲影响的联邦制共和国(分权制衡) 受欧洲影响的联邦制共和国(考迪罗主义)
二、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背景
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
启蒙运动造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材料4 从非常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每一个受过教育、有才能、具有开明思想的人都同情法国大革命……在英国,有诗人华兹华斯、布莱克、柯勒律治、彭斯、骚塞……在德国,有哲学家康德、赫尔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诗人席勒、荷尔德林、维兰德和年老的克洛普施托克,以及音乐家贝多芬。在瑞士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心理学家拉瓦特和画家富斯利。在意大利,实际上所有反教会的舆论界人士都支持法国大革命。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法国大革命
反对专制
反抗侵略
法国民族
意识觉醒
拿破仑战争
反对法国
接受启蒙
欧洲民族
意识觉醒
欧洲民族
国家形成
思考:为什么说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它造成了什么影响?
◎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
战争前 新因素


封建专制、农奴制
民族意识不强
推翻封建专制、农奴制
传播启蒙思想、要求建立民族国家
材料5 法国大革命本身最重要的遗产,是它确立了一整套政治大变革的模式和典范,而这套典范已为各地起义者普遍采用。……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把土地变成商品。这必须打破保留在贵族领地上的限定继承权……必须将大片教会土地从中世纪非经济性的迷信行为中解脱出来……在大部分欧洲地区,这意味着一般以“封建主义”著称的整套传统法律和社会结构,在那些还没有消失的地区必须加以废除。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思考:拿破仑战争以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出现了哪些新因素?
俄国 波兰 德意志
背景
领导者
内容
结果
启蒙思想影响
“十二月党人”(贵族)
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农奴制
失败,宣传革命主张
俄国控制波兰
贵族青年军官、学生
争取民族独立
失败
拿破仑战争、启蒙思想
普鲁士统治者
废除农奴制
奠定德意志统一的基础
思考:梳理欧洲国家与文化的重构。
◎十二月党人起义
材料6 流放苦役犯的妻子们跟着丈夫远赴西伯利亚东部边陲,甘心丧失一切公民权利,丧失财产和社会地位……忍受终生的奴役。姊妹们无权随同前往,但她们从此远离宫廷,不少人还离开了俄国;她们心头几乎全都蕴藏着对受难者不灭的爱。然而男子们没有这种感情,恐惧吞噬了他们的心灵,谁也不敢为不幸者讲一句话。
——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上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材料7 任何一个文化,中国文化也不例外,多是自成一个意义世界。这意义世界的核心是一些基本价值观与宇宙观的组合。……中国自从19世纪初叶与西方接触以来,就发现置身于一个新世界……因此中国人认知上很需要一个新的世界观。……一方面他们憎恨西方的帝国主义,另一方面他们也深知与帝国主义同源的西学也是…“现代化”的要求。
——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国家 传统与新生 冲击与回应
中国
印度
埃及
种姓制 印度教、伊斯兰教 英国把本国制度移植到印度
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民族国家意识)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采用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思考:梳理亚非拉的文化重构,谈谈亚非拉与欧洲的文化重构的异同。
儒释道三教 封建伦理道德、君主专制 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林则徐、魏源、郑观应)
西方技术、思想传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表现形式 客观影响

② ③
推行西方语言、宗教(西式教育)
推行西方社会生活习惯
推行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传播新思想(民族国家)
传播新技术(科学)
推动现代化
材料8 在大部分时间里,“the Orient”(东方)是与“the Occident”(西方)相对而言的……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判,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在后启蒙时期,欧洲文化正是通过这一学科以政治的、社会学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科学的以及想象的方式来处理——甚至创造——东方的。
——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
思考: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如何看待它们的客观影响?
小结
文化:多元一体:欧洲文化主导
政治:联邦制共和国
民族:白人为主(种族歧视)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战争:北美独立战争
战争:拉美独立战争
战争:拿破仑战争
战争:亚非殖民扩张
文化:多元一体:欧洲文化主导
政治:考迪罗独裁
民族:混血为主
政治:摧毁封建制度
思想:宣传民主、自由、法治
民族:各民族谋求建立独立民族国家
中国:西学东渐,谋求现代化、民族独立
印度:移植英国制度,保留传统,谋求民族独立
埃及:政治制度西方化,保留传统
19世纪初,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于1825年12月发动了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传播了革命思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战争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 B.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
C.青年军官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民族统一成为了俄国社会呼声
针对训练
19 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 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D.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在英国殖民体系下形成的特殊社会阶层——印度近代知识分子,曾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据此判断印度近代知识分子(  )
A.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B.废除了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
C.采取了政教合一的务实策略 D.不利于印度文官制度的构建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
A.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 B.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 D.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
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 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
魏源建议设立造船厂制造战船。他认为,“舟舰缮矣,必练水师”,在武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并且特别提出,出洋贸易的商船,经商家禀请,可派战舰护航,以保安全。魏源的构想(  )
A.尚未突破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 B.强调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
C.反映了洋务派专业人才的匮乏 D.着眼于抵抗西方国家海上侵略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