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植株的生长 课件 (共41张PPT+内嵌视频6个)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2 植株的生长 课件 (共41张PPT+内嵌视频6个) 人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第一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人教版2025 七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学习目标
01
02
04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态度责任
通过学习植株的生长过程,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通过观察根尖和叶芽的结构、探究幼根的生长、玉米幼苗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况等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勇于探究等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中的施肥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03
探究实践
观察根尖和叶芽的结构,探究幼根的生长,芽的发育,营养物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描述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课堂导入
萌发的种子过几天就长成了幼苗,幼苗是怎样长大的?
幼根的生长
萌发的种子过几天就长成了幼苗,幼苗是怎样长大的?
主要靠:A、地下部分 的生长
B、地上部分 的发育
植株的生长
幼根

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
幼根的生长
根尖
为什么根尖生长的速度很快?这与它的结构又怎样的关系呢?
幼根的生长
观察根尖结构
实验目的:
材料用具: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根尖
幼根的生长
观察根尖结构
方法步骤:
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绒毛”,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观察根毛。
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01
02
植物根尖纵切片
幼根的生长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
根毛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下部细胞较小,
越往上细胞体积 。
细胞的 ;增加细胞的 。
越大
细胞很小,
排列紧密。
细胞的 ;
增加细胞 。
保护
位于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
伸长
体积
分裂
数目
幼根的生长
根毛使根的表面积增加了几千倍
水分进入根的纵切图
土壤
根毛
根毛作用
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水的吸收。
某科学家统计了一株生长的黑麦的根数量,发现约有1382万条。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长达600千米。这株黑麦约有143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万千米。计算表明:这株黑麦所有的根的总面积是茎和叶总面积的130倍。
你能说出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吗?
幼根的生长
①有效固定植物体。
②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幼根的生长
幼根生长成发达的根系的主要原因?
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细胞的体积)
幼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伸长区
归纳总结
幼根的生长
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移栽植物存活。
思考讨论
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有一个土团,为什么?
枝条的发育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垂柳的枝条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叶芽
思考
枝条的发育
芽中有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可以分裂和分化。
枝条



幼叶
芽轴
芽原基
发育成
发育成
发育成
叶芽的结构(纵切)
芽的类型
叶芽
花芽
混合芽
芽的类型——按照发育形成的结构不同可分为
芽的类型
芽的类型——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
着生在主干顶端
或侧枝顶端的芽。
着生在主干侧面
或侧枝侧面的芽。
顶芽
侧芽
栗的顶芽和侧芽
芽的类型
年轮
茎是怎样加粗生长的呢?
思考
茎的加粗是茎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
植株的生长
芽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枝条
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细胞的生长(增加细胞的体积)
茎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茎加粗生长
幼苗长成植株的原因
小结
地上部分茎的生长
分生区
伸长区
地下部分幼根的生长
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植株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筛管:有机物(上→下)
导管:水、无机盐(下→上)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土壤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浸泡土壤可得到含有无机盐的土壤浸出液。
实验目的
探究土壤浸出液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探究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材料用具
玉米幼苗、试管,脱脂棉、土壤浸出液,蒸馏水等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探究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方法步骤
①将两组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的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在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甲、乙两组幼苗的生长状况。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探究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②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够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①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多种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叶片绿色挺拔
正常
植株矮小瘦弱,
老叶先发黄。
缺氮
缺磷
植株矮小,
叶片出现紫色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使枝叶长得繁茂。
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含磷的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缺乏: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含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缺乏: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植物还需要许多其他种类的无机盐
需要量极小,但它们同样十分重要
油菜在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含氮的无机盐
油菜在开花结果时期,需要大量的含磷的无机盐
油菜缺硼:只开花不结果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施肥过多
土壤板结、烧苗
藻类或其它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导致鱼虾死亡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发育期 天数 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问题:
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的?
2那个发育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发育时期每天的水量,并与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小麦的需水量随发育时期的推移而增加。
抽穗期平均每天的需水量最大。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条件:
——给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将植物固定
——注意通气
在现代化农场,人们可以不用土壤,而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课堂小结
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数量增加
【2】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
植株的生长
幼叶——叶
芽轴——茎
芽原基——芽
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营养物质
包括水、无机盐(氮、磷和钾需要量最多)和有机物。
练习与应用
1.右图所示为某种植物根尖的部分区域。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图中长有根毛的部位属于成熟区,是根
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
(2)幼根的生长主要表现为图中根毛数量繁多,这是靠细胞分裂实现的。( )
(3)伸长区细胞比分生区细胞更大、更长,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

一、概念与检测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与检测
2.下列有关植物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中有能够分裂、分化的细胞
B.叶芽中的芽原基只能发育成新的芽轴
C.芽按照着生位置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
D.枝条上的叶是由叶芽中的幼叶发育成的,茎是由芽轴发育成的
3.叶芽通过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和叶,主要是因为叶芽具有(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薄壁组织 D.输导组织
B
A
1.准备移栽的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团。这是为什么?
保护幼根和根毛, 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你见过右图中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输入植物的液体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作用?
(2)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种组织?
水分和无机盐,给植物补充水分和提供营养,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输导组织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3.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种说法是否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为什么?
符合科学种田的道理
因为植物的成活、生长、收获离不开水;
庄稼收获的多少,在于施肥时间、方式、施肥量。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随堂练习
1.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图为洋葱根尖的结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B. 根的生长主要依赖于②和③两部位
C.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只有④成熟区
D. ④部位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C
吸收水和无机物的主要部位
随堂练习
2. 对下图中枝条和叶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芽的着生位置分,a为顶芽,b、c为侧芽
B.d的不断伸长,源于叶芽中②的不断伸长
C.枝条是由③发育来的
D.①部位的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属于分生组织
C
D
3. 【新情境·科技成就】(山西中考)据2024年5月新闻报道,中国农科院采用精准调配的营养液替代土壤,在新疆和田试种快速繁育的水稻获得成功。该营养液为水稻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水和 (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随堂练习
4. 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植株矮小、老叶发黄的症状,说明植物体中缺乏了 ( )
A. 含氮的无机盐 B. 含硼的无机盐
C. 含钾的无机盐 D. 含磷的无机盐
A
随堂练习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