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1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必备知识: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掌握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过程,知晓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
2. 关键能力:通过分析史实材料,深入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新课导入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著名论断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人类社会发展需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第一课学习的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而社会主义是由前四种社会形态演变而来,所以本节课将首先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学习过程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始社会——人类漫长的童年
探究与分享一:观看视频“世界上古史之原始社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特征。
学习过程
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旧石器时代(200 - 300万年至1万年前),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使用磨制石器。
在原始社会,人们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学习过程
知识拓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二:阅读资料,了解管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始社会是政治统治组织产生以前的社会形态,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是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组织,氏族既是血缘亲属共同体,又是基本生产单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共同体有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几种形式,原始人之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探究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三:根据图片资料,呈现原始人的对话场景。
原始人甲表示自己造了铜器,要自己使用,还提出想自己种地,让家人吃饱穿暖,要其他人听他的;原始人乙表示同意。
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学习过程
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得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进而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奴隶社会诞生。
议题一知识总结:原始社会的地位为最初阶段、最低阶段;生产力状况是低下;生产关系特点是“两共两平”;社会制度是氏族制度;解体过程包括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加剧、成员地位不平等。
学习过程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探究与分享一:观看视频《奴隶社会》,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奴隶社会主要的社会特征,思考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以及奴隶主是如何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的。
奴隶社会掌握了青铜技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之后又进入青铜器时代,其生产力是以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较原始社会有显著提升。
学习过程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文明的门槛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表现为: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与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二:阅读材料,对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不同特点,小组商议、辩论: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吗?如何评价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判断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主要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后期,随着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加剧,奴隶的反抗和逃亡,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过程
知识点总结:
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生产关系特点是“奴隶主三占有,奴隶无自由”;主要矛盾是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评价为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迈入文明大门,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过程
三、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
探究与分享一:观看视频《奴隶社会演进封建社会的过程》,结合教材,用图示说明奴隶社会演进封建社会的过程,要求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二:阅读材料,对比我国两汉时期佃农和雇农的情况以及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的剥削形式,探究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以及有哪些进步。
学习过程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的进步性在于:奴隶社会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三:阅读唐朝诗人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内容,思考中国的唐朝处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哪一个社会,统治阶级剥削乡民的方式有哪些,导致乡民们“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唐朝处于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还有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
导致乡民们“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为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所有权,而农民大多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受地主剥削。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四:观看视频《封建等级制度》,看视频记关键信息,结合教材,探究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封建社会的最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人民思想。
封建统治的方式:
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租是主要剥削方式,还包括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
政治压迫: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思想钳制: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五:阅读图片与文字信息,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探究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以及这一矛盾的外在表现有哪些?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表现为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学习过程
议题三总结:
封建社会的产生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两“大部分”,农民有一定自由;
剥削基础及主要方式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收取地租;
最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学习过程
四、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锁链
探究与分享一: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二:根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所有制上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人与人的关系上,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分配制上,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基本条件是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以及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三:根据材料,探究为什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有何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有什么意义。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优势,但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其优势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意义是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是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四:根据材料,探究为什么会出现劳动者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把大量粮食衣物等毁掉的奇怪现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特征和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购买足够的食物和日用品,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现象,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学习过程
探究与分享五:根据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从何而来,又为何不可避免崩溃的结果。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其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产阶级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学习过程
议题三总结: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人和货币;
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两占有,工人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是生产力飞跃、思想解放;
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总结提升——总结四种社会形态
课堂小结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也体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
布置作业
1. 制作一份手抄报,对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