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如图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总体趋势。“?”处应该填写( )A. 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2.宋朝城镇的瓦子勾栏中间,不管风雨寒暑,天天进行着艺术活动,通宵营业,吸引着无数市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军士、农民、商人和官宦子弟等观看。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外交通的便利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城市经济的繁荣3.“(宋代)海船所载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瓷器为多,交易之物大抵以犀象、香料、珊瑚为贵。”材料反映宋代海路贸易的主要特征是( )A. 出口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奢侈品为主 B. 完全禁止贵金属流出以保护国内经济C. 政府强制推行“朝贡贸易”制度 D. 民间商船不得参与海外贸易4.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你认为“兼相”主要体现下列哪个朝代的特点( )A. 秦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5.下面《河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中呈现的变化说明( )朝代地区 唐朝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河南 15 16 2 2 1浙江 7 8 17 17 17A.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兴盛 B. 统治者更重视南方发展C. 政府逐渐忽视教育发展 D. 中原地区人口急剧减少6.在学校举行的历史知识竞赛“主题猜猜猜”环节,主持人出示了“玄奘西行天竺”“鉴真六次东渡”“郑和七下西洋”等信息,请你揭晓正确答案( )A. 中外交流 B. 政权更迭 C. 军事征服 D. 边疆管理7.明末,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倭寇对西北造成巨大破坏 B. 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 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 文学创作脱离社会现实8.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康熙帝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可以看出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执政理念是( )A. 主张武力镇压 B. 秉持民本思想 C. 注重机构管理 D. 依赖上层权贵9.如图为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摘录,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为(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抗击沙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 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0.阅读如表,归纳总结规律得出的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朝代 措施秦朝 设中央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间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 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个人裁决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中央宰相机构持续优化C. 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下降 D. 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权力11.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模式;到清朝前期,棉纺织、冶铁、制瓷等行业的手工作坊中普遍雇佣工匠。这说明江南地区( )A. 雇佣劳动范围逐渐拓展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C. 传统经济结构稳固不变 D. 民营手工业获官方支持12.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②四羊方尊是当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③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业 ④《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商业繁荣】材料一——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农业发展】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 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海外贸易】材料三宋代海外贸易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国家财政】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1) 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的景象?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做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2) 材料二中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当时全国的粮仓?(3) 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今天的中国现实,说说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4.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赵匡胤)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材料三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 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积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什么。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5.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三: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宇,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场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抵。若止(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材料四: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他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伟大工程?该工程修建的目的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哪个朝代?这一时代诗歌的繁盛表现与当时哪一选官制度密切相关?(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科技成就?此成就有何历史意义?(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时珍编写的这部药物学著作的名称是什么?与其对应的一部科技巨著名称是什么?参考答案1.A2.D3.A4.D5.A6.A7.B8.B9.C10.D11.A12.C13.【小题1】景象:开封。纸币:交子。地区:四川【小题2】品种:占城稻。地区: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小题3】主要原因:海上贸易交通的发达;从唐朝开始的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最后完成;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港口设市舶司管理;陆上丝绸之路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控制【小题4】现象: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14.【小题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小题2】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任答一点即可)政治: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任答一点即可)【小题3】重要举措: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基本趋势: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加强15.【小题1】伟大工程:隋朝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小题2】朝代:唐朝。制度:科举制度【小题3】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意义: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小题4】名称:《本草纲目》。名称:《天工开物》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