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漫画》杂志某一期部分作品的名称如下。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为了保卫祖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华盛顿的伤病站》
《昨天多么狂妄,要打过鸭绿江。今天多么狼狈,已被逐出平壤。》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抗美援朝
2.八(2)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期末复习时,整理了以下关键词:“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他们最有可能复习的内容是(  )
A. 文明交流互鉴 B. 民族解放运动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巩固新生政权
3.如图是1954年的宣传画《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该作品旨在体现(  )
A.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B. 农村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C. 一五计划如火如荼展开
D. 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热情
4.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国家先后召开了七次不同名称的劳模表彰大会,选出了数以万计的劳模。改革开放后,国家更加重视召开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并加强对劳模形象的报道。这些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  )
A. 发动政治运动 B. 激励生产建设 C. 推动改革开放 D. 吸引海外人才
5.1954年6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讨论“五四宪法”草案的热潮。在人民群众中普遍组织对“五四宪法”草案的讨论,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出修改意见。这反映了我国(  )
A. 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B. 人民权利得到保证 C. 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 四大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7.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0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435.89亿元,人均GDP从579元提高到17550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始调查的1986年1484元提高到2019年的55219元,增长36.2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史事表明
我国(  )
A. 经济特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 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D. 实现了中国梦宏伟蓝图
8.1978年,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比例仅有3.7%;到1987年,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比例增长到40%,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B.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9.有评论指出,“回归祖国的25年,是澳门居民获得感最足、改善最明显、幸福指数最高的阶段。”目前澳门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都得到较快发展。澳门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 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10.我们全面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有力维护一个中国原则。该法的颁布(  )
A. 有利于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团结 B. 标志着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三通”
C. 迫使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D. 有利于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
11.请给下列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
A. 祖国统一、富国强兵 B. 社会生活、安居乐业
C.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12.这次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九大
C.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 中共二十大
13.“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的成功(  )
A.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B. 实现了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
C. 深化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D.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4.材料一:《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某部门制作了《改革开放之路》的宣传片。以下是该宣传片的部分关键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 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GDP增长率峰值出现的关键原因。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15.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要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粮食的苛重地租,极大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同时各地兴修渠塘河坝,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受益田地750万亩。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4.8%。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土地制度变革实践,其中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为典型。两者是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施行的两种土地制度,这两种土地制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它们坚持了公有制的前提。这两种土地制度也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提出和实施的历史前提、经营方式、干预程度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主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
16.材料一:本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陷入越南战争等因素,美国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进而对中国的实际威胁也有所减弱。苏联乘美国经济陷入“滞胀”之机,大力加强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也在增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在外交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重点反苏的同时,调整并缓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摘自孙翠萍《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B
7.A
8.D
9.C
10.D
11.D
12.D
13.A
14.【小题1】变化: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到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
【小题2】1957年的原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或三大改造的完成(任意一项即可)。1984年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任意一项即可)。1993年的原因:中共十四大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邓小平南方讲话等(任意一项即可)
【小题3】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等(任意两项即可)
15.【小题1】使农民获得土地和生产资料,免除地租,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或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推动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小题2】都坚持公有制的前提;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6.【小题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小题2】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财政负担加重,对中国的实际威胁减弱;苏联不断向外扩张,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增大;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极作战的不利局面
【小题3】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国家的安全环境等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