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共26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共26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知道三元里抗英和关天培等爱国将领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2.了解《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中英对比,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和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通过地图识图讲述鸦片战争过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表格,归纳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本课,认识落后就会挨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展示英商停泊在广东珠江口外的鸦片走私船的图片及相关文字。 简要介绍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提出问题。 学生听讲,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英国鸦片走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叙述过渡:19世纪30年代,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这是为什么呢?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讲解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 通过表格对比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不同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阅读课本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差异。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
2.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展示材料,简单讲述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状况,概述应该贸易逆差的原因。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了解中英贸易状况。 通过中英贸易对比,让学生了解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3.鸦片走私 展示英国鸦片仓库图片以及输入中国鸦片数量表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教材了解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贸易逆差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材料的讲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鸦片走私 展示材料,提问: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教材分析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 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危害材料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林则徐禁烟 (1)展示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林则徐坚决禁烟的态度。 (2)组织学生分组,通过阅读教材及材料,制作林则徐禁烟措施的思维导图。 (3)展示文字及图片材料,进而分析林则徐禁烟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了解林则徐禁烟决心,制作林则徐禁烟措施的思维导图,分析分析林则徐禁烟的意义。 通过史料及教材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提问过渡: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面对于此英国会有怎样的反映呢?
知识讲解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否会发动战争?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
2.战争过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梳理鸦片战争的过程; 通过地图动态展示鸦片战争的过程 (2)展示爱国将领牺牲表和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材料,提出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梳理鸦片战争的过程;观看地图,指出英国的侵略路线。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教材、梳理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看地图,描绘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通过了解爱国将领及广大民众的抗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战败原因 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分组合作,探究失败原因。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提问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那么这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知识讲解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的图片及相关信息。 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地图展示通商口岸及香港岛的信息。 依据内容,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南京条约》签订及内容的主要信息,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 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其他条约的签订 讲解其他条约的签订,以及列强从中攫取的特权。引导学生理解名词“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过学习这些条约,了解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诸多主权被侵犯。
知识讲解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展示材料,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及材料,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随堂练习
1.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此,他领导了( A )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收复西藏 D. 黄海海战
2.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D )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 A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
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条约影响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离常轨,改道变形。“改道变形”指的是中国( C )
A.封建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继续推行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4 / 5(共26张PPT)
第一单元
第1课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通过中英对比,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和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通过地图识图讲述鸦片战争过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表格,归纳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本课,认识落后就会挨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本课重点
英商停泊在广东珠江口外的鸦片走私船
课程引入
19世纪30年代,广东珠江口外长期停泊着许多大型走私船,里面藏着大量鸦片。英国不法商人无视中国禁令,以这些走私船为基地,利用特制快艇,源源不断地向澳门、广州等地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
中国 英国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
外交 闭关自守 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2.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
中国
英国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茶叶、生丝、瓷器(畅销)
贸易顺差(出超)
贸易逆差(入超)
出口>进口
出口<进口
白银
1786年,东印度公司试销棉纺织品,结果“随便哪一种都卖不出去”。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做了什么呢?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3.鸦片走私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
向中国大量走私毒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3.鸦片走私
“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结合教材和下列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1)严重摧残了国人身心健康;
(3)加剧政治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
(2)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3.林则徐禁烟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林则徐《致叶申芗(小庚)札》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绝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结合教材和下列材料,说说林则徐对待鸦片的态度。
将个人安危与荣辱置之度外,坚决查禁鸦片。
林则徐
(1785—1850)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4.林则徐禁烟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绘制林则徐禁烟措施的思维导图。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支持下,严令捕拿烟贩,惩办受贿的官吏,限期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英国住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极力破坏禁令,阻止英商交烟具结,指使停泊在珠江口外的鸦片船逃避,并准备武装挑衅。林则徐坚决打击义律的破坏活动,下令暂停中英贸易,派兵严守英国商人居住的商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4.林则徐禁烟
“奉旨,销烟!”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池中,浓烟升腾而起。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了缴获的鸦片超过237万斤,是禁毒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2024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晚,“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纪念虎门销烟185周年沉浸式情景表演在林则徐虎门缴烟之地——沙角炮台旧址上演,将观众带入185年前虎门销烟的现场。
——摘编自《虎门销烟精神的现代表达》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虎门销烟浮雕
结合教材和下列材料,说说林则徐禁烟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销烟精神激发民族斗志,促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否会发动战争?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过程
鸦片战争形势图
封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趋天津
广州谈判
(1)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
(2)1841—1842年英军入侵路线
进攻虎门,强占香港岛,进攻广州
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进犯吴淞
攻占镇江,到达南京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
人物 官职 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陈连升 (土家族) 副将 1841年1月 广州沙角、大角
关天培 水师提督 1841年2月 广州虎门
葛云飞 总兵 1841年10月 浙江定海
郑国鸿 总兵 王锡朋 总兵 裕 谦 (蒙古族) 钦差大臣 两江总督 1841年10月 浙江镇海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年6月 上海吴淞
海龄(满族) 副都统 1842年7月 江苏镇江
英军在广州附近四处横行,大肆抢劫,骚扰乡民。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附近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乡民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众多乡民手持刀矛,勇猛冲杀,侵略者被迫向四方炮台逃命。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敢于反抗侵略的英雄气概。
相关史事
2.战争过程
民众和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3.战败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英军事投入对比表
中国 英国
陆军 约10万人 约2万人
水师 约1万人 0.6万~0.7万人
装备 船只多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 战舰20艘,船坚炮利
材料一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派人审问英俘,竞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竞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早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摘编自旧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
统治者昏庸愚昧
军备废弛,装备落后
二、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3.战败原因
材料三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四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清政府腐朽落后。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军备废弛,装备落后,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事装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合作探究
生产力发达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 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影响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贸易主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领土主权
加剧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激化矛盾
破坏关税自主权,削弱海关对中国经济的保护
1.《南京条约》的签订
三、《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其他条约的签订
  (1)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最惠国待遇:指国际条约中,缔约双方互相享有对方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条约权利。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并不将此项待遇给予中国,所以说他们所享受的最惠国待遇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2)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在英、美输华的货物中,其大宗为机器棉纺织品,所占比重均在2/3以上,最高接近90%。英、美等国廉价棉织品在中国的大规模倾销,使中国原有的利用手纺车和手织机纺织的土布丧失了市场,从五口至内地,当时的中国逐渐接受并习惯购买“价廉物美”的洋布,进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纺织手工业,摧毁了传统的中国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形态。
……
  中国由一个传统的、独立的国家,开始了走向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英国、葡萄牙对香港、澳门的霸占,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也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霸占中国神圣领土的贪婪欲望。
——摘自姜涛、卞修跃《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说说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反封建主义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政治
主权完整
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经济
传统的小农经济
历史任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国内阶级矛盾
中外民族矛盾、国内阶级矛盾
社会矛盾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为此,他领导了( )
A. 禁烟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收复西藏 D. 黄海海战
A
2.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
A.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
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西方通过条约影响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离常轨,改道变形。“改道变形”指的是中国( )
A.封建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B.闭关锁国政策继续推行
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C
3.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有西方学者认为:“因为傲慢的清政府不肯在相互平等基础上与英国建立贸易关系,拒绝平等交往,故只有让英国来承担终结中国排外政策之使命。”该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B.指出了清朝士大夫阶层的傲慢与无知
C.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D.旨在说中英不平等贸易责任方在英国
A
《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林则徐禁烟:禁烟的决心;禁烟的措施;禁烟的意义
《南京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
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
战争原因: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战争过程:战争分为两个阶段,各地民众和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
鸦片走私:中国与英国的贸易;鸦片走私的危害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课后作业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