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国西藏班(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一模联考试卷注意事项:全卷共4页,两大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8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材料分析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图片是了解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下列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是( ) 耒耜 猪纹陶钵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 C.华夏族形成 D.早期国家产生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对中国历史时间轴中①处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解读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隋唐时期:繁荣与社会开放的时代D.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3.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战役有密切联系。与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相关的战役是(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4.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图为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步辇图》,这幅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A.唐朝的政治制度 B.唐朝的科技建筑C.唐朝的民族关系 D.唐朝的对外关系5.2023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倡议是现实的投射,也是历史的回响。追溯“一带一路”,发生在我国古代版图最大王朝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B.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C.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外交流进一步发展D.郑和下西洋,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6.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其中①处可填( )A.设伊犁将军 B.设台湾府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7.范文澜在《中国史纲要》中写道:“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中国……从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的“根本变化”主要是指( )A.中国被迫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 B.有识之士开始将目光转向西方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8.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体现了红军战士(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9.下图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A.五四运动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10.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唱到:“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那么西藏人民“驱散乌云见太阳”开始于( )A.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B.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11.对以下所列史实与产生的影响,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12.下列图片资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 亚投行开业仪A.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C.中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13.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某游客在卢浮宫博物馆看到一件历史文物,导游语音播报到,此文物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你认为此文物出自(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1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结构图,图中?处应填入(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15.“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C.西方的专制统治不如东方根深蒂固 D.西方国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6.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相符合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C.贝多芬——伟大的音乐家,创作《国际歌》D.爱迪生——发明大王,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7.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美、 日、西欧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 )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B.欧盟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最终丧失D.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8.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两极格局不再存在 ②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③新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④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2分,20题18分,21题14分,共44分。19.(12分)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图一 图二(1)写出图一所示文物和图二甲骨上文字的名称。(2分)【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这种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请分别写出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2分)【古代科学技术的璀璨】(3)请分别写出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历史人物和南朝祖冲之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数学成就。(4分)(4)综合以上探究,对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说说你的建议。(2分)20.(18分)回望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在不同时期,为革命、建设、改革找准了奋进航向标,制定了正确路线图。正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时代洪流中敢闯敢试、锐意创新,才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挺立时代潮头。材料一图1 八七会议会址 图2 中共七大会场 图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材料一中图1中共八七会议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是①__________;(2分)图2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指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这个“光明的前途”是②__________;(2分)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这次会议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是③__________。(2分)材料二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摘编自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材料三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分别开创出了怎样的道路?(4分)从两则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开创出这两条道路?(2分)材料四(3)材料四标尺中“深刻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百年梦圆”具体是指圆的什么“梦”?(2分)(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有何认识?(2分)21.(14分)改革影响着世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九年级同学就改革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加:【极不情愿的改革】材料一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1)结合材料一,写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时间和目的。(3分)【以退为进的改革】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新”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新’突破”的理由。(3分)【应对危机的改革】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解说词(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2分)他改革的核心是什么?(2分)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2分)【感悟改革】(4)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全国西藏班(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一模联考试卷评分参考一、单选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C C B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C A C D B A D C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2分,20题18分,21题14分,共44分19.(12分)(1)司母戊鼎;(1分)甲骨文。(1分)(2)百家争鸣;(2分)孔子、老子。(2分)(3)蔡伦(2分);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分)(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2分)。(一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18分)(1)①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2分)②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2分)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分)。(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3)三大改造;(2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2分)(一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1.(14分)(1)1861年。(1分)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2分)(2)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2分)(3)罗斯福(2分)《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分)(4)改革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的实行改革;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灵活应变;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2分)(至少写出1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