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 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 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 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2.据《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记载,到1952年4月,全省共捐献人民币1986亿元(旧币)。工商界以提前完成纳税任务为实际行动,竞缴税款。材料中的“捐献”是为了(  )
A. 开展土地改革 B. 支援抗美援朝 C. 和平解放西藏 D. 发展湖南经济
3.中朝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窿战长津湖等,此后又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材料所述事件(  )
A. 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涌现了黄继光、左权等战斗英雄
C. 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 取得了中国反抗侵略的首次胜利
4.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转入常年互助组。下列史事与该剧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A. 筹建新中国 B. 土地改革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5.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它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展示了铁人精神,成为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园,是我国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雷锋 D. 杨靖宇
6.绘制年代尺是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②处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拨乱反正,成就显著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7.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生死攸关 C. 走向成熟 D. 伟大转折
8.“春联”可以折射出社会的风貌。1974年的一副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20世纪80年代的一副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中国农民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9.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 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 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10.如表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  )
某校音乐节歌单(部分)
畲族民歌《我是山哈人》
回族民歌《花儿与少年》
傣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
维吾尔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
A. 礼赞新中国 B. 民族一家亲 C. 军民鱼水情 D. 共筑小康梦
11.新中国出现了三个“区”:“特别行政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民族自治区”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三“区”的出现体现了(  )
A. 一国两制,有效推行 B. 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 科技进步,推动发展 D. 制度创新,中国特色
12.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
A.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 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 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3.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如图中第二次高潮的重要原因有(  )
A. 中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如下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 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5.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87年会见外国友人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经济特区。”这个经济特区于1988年建立,它是(  )
A. 深圳经济特区 B. 珠海经济特区 C. 上海浦东开发区 D. 海南经济特区
16.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设计的思维导图。“?”处应填写的关键词是(  )
A. 祖国统一 B. 国防建设 C. 外交成就 D. 民族团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着多种威胁政权的问题。……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仍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为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必须……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材料三:1952年到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
(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献使材料二中的“梦想实现了”?该法律文献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怎样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三,简述1952年到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变化出现的原因。
(4) 根据材料四,指出这一“适宜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5)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哪些有利因素。
18.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交往史实 时期 交往史实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元朝 马可 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 明朝 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
宋朝 三大发明外传;瓷器闻名海外 清朝 闭关锁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外交流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提示信息,写出A、B处的正确内容。据此概括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实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2013年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自贸区相继成立。在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摘编自沈传亮《新时代 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一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举措。请你为我国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提供一条建议。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他领域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材料四: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什么会议?其主要政治内容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有关于这位老人的什么事件?这一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 材料四所述“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什么道路?我们坚持走这条道路,是为了实现什么梦想?
(5) 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0.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从被迫卷入西方现代化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世界现代化新潮流的历史性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第一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第二阶段: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三阶段: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
——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请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补充观点:中国式现代化 ______,选择表格中的至少两个阶段的相关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B
7.D
8.C
9.A
10.B
11.D
12.A
13.C
14.B
15.D
16.A
17.【小题1】措施:追歼国民党的残余军队;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
【小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小题3】变化:重工业比例上升,轻工业比例下降。原因:国家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题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小题5】政治上:通过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为国家政治生活奠定了基础。经济上: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进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8.【小题1】趋势: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贸易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政府主导特点愈加鲜明
【小题2】内容:A深圳;B世界贸易组织。格局:“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题3】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议:我们应该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制度型开放,发展数字贸易,改善营商环境,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9.【小题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小题2】特点:从农村到城市;由试点到全面铺开
【小题3】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小题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题5】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从国情出发;重视人民利益等
20.党的引领铸就辉煌
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