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6 内能一.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如何用微观特性解释?【疑难诠释】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固态物质 十分紧密 强大 形状固定 无液态物质 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 比固体的小 无确定的形状 有气态物质 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 有【典例剖析】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分子和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形状 有无体积固态 很小 ①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②气态 很大 很小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答案】C【解析】固态物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大,液态物体有固定的体积,故选C。二.破镜为何不能重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短程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超过10-9m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典例剖析】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说明_________;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___________;“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__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________ (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答案】 分子永不停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较大 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解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说明分子永不停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没有。“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分子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三.内能与机械能有何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力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典例剖析】下列现象中,哪句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A.花香自有蝶飞来 B.酒香不怕巷子深C.鸭蛋泡盐成咸蛋 D.风吹灰尘满天飞【答案】D【解析】A.闻到花香是由于构成花的分子扩散在空气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闻到酒香是由于构成酒的分子扩散在空气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鸭蛋泡盐成咸蛋,说明构成盐的分子进入到鸭蛋中,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灰尘为固体小颗粒,为物体宏观的运动,与分子的运动规律无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故D符合题意。故选D。四.如何识别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不是分子运动。【典例剖析】如图是一种新型洒水车,除了清洒路面以外,还能够有效控制城市空气中浮尘的含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城市空气中飞扬的浮尘处于分子热运动中B.以洒水车为参照物,洒出的水是静止的C.洒水车喷雾时,后方常会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同时向高空喷洒水雾时,洒水车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A.城市空气中飞扬的浮尘是许多分子的聚合体,浮尘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B.以洒水车为参照物,洒出的水相对于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洒出的水是运动的,故B错误;C.洒水车喷雾时,后方常会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经过水雾时分解成了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D.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同时向高空喷洒水雾时,洒水车里的水越来越少,车的总质量减小,动能减小;同时车的重心降低,重力势能也减小,动能与势能之和减小,即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五.如何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疑难诠释】(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不一定吸(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典例剖析】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答案】B【解析】A.物体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高不一定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物体温度升高,放热物体温度降低,故B正确;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故选B。六.如何正确计算与热量有关的计算题?【方法技巧】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2)公式只适用于物质的状态无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明确“升高了”与“升高到”或“降低了”与“降低到”的含义。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是指温度的变化值,用Δt表示;而升高到(或降低到)是指末温。(4)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将会发生热传递现象.若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当两物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同,且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注意:用公式求液体温度时,一定要注意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体的沸点。若求出水的温度为105℃,但最终结果应该是100℃。【典例剖析】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试采深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它的热值约为假定2kg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60%被水吸收,可以将______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答案】1.5×103【解析】2kg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被水吸收的热量为由比热容公式可得,水的质量为2.利用天然气热水器加热质量为200kg的冷水,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已知该天然气热水器的效率为60%,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______m3的天然气。(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4.0×107J/m3)【答案】1.05【解析】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200kg×(50℃-20℃)=2.52×107J该天然气热水器的效率为60%,则天然气热水器释放的热量为需要消耗天然气的体积为3.某家庭需要将、初温为的水加热到,利用煤气灶烧水,需要燃烧的煤气。这些水从加热到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______,。【答案】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七.如何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解释生活中现象?【方法技巧】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典例剖析】1.脱排油烟机工作时,排油烟主要是________的应用;锅炉液位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我们使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________。【答案】 大气压 连通器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析】[1]脱排油烟机工作时,风扇转动,内部空气流动速度大,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油烟压入油烟机。[2]锅炉液位计是两端开口,底部联通,构成了连通器,故工作原理是连通器。[3]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每升高1℃所吸收的能量最多。2.生活处处有物理。以汽车为例:发动机采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冷却液来降温,这是因为水的______较大;有些小汽车的尾部设计有“导流板”(形状是上平下凸,如图所示),高速行驶时,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______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使汽车的行驶更加平稳。【答案】 比热容 大于【解析】[1]发动机采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冷却液来降温,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2]导流板形状是上平下凸,高速行驶时,导流板上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下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大于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从而使汽车的行驶更加平稳。专题16 内能一.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如何用微观特性解释?【疑难诠释】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该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分子排列 分子间作用力 体积和形状 流动性固态物质 十分紧密 强大 形状固定 无液态物质 位置不固定,运动自由 比固体的小 无确定的形状 有气态物质 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极小 无确定的形状,易被压缩 有【典例剖析】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分析表格所填写的信息可知,表格中①②处应分别填写(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分子和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形状 有无体积固态 很小 ① 有固定形状 有固定体积液态 较大 较大 无固定形状 ②气态 很大 很小 无固定形状 无固定体积A.很小;有固定体积 B.很小;无固定体积C.很大;有固定体积 D.很大;无固定体积二.破镜为何不能重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短程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超过10-9m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典例剖析】将煤炭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发现墙壁变黑,说明_________;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___________;“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__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________ (选填“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存在较大引力”)。三.内能与机械能有何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力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典例剖析】下列现象中,哪句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来解释( )A.花香自有蝶飞来 B.酒香不怕巷子深C.鸭蛋泡盐成咸蛋 D.风吹灰尘满天飞四.如何识别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只能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而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肉眼能直接看见的运动都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要把宏观微小颗粒的机械运动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误认为是分子的运动。如:扫地时看到的灰尘飞扬是机械运动;铁生锈是化学变化不是分子运动。【典例剖析】如图是一种新型洒水车,除了清洒路面以外,还能够有效控制城市空气中浮尘的含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城市空气中飞扬的浮尘处于分子热运动中B.以洒水车为参照物,洒出的水是静止的C.洒水车喷雾时,后方常会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同时向高空喷洒水雾时,洒水车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五.如何辨析温度、热量和内能?【疑难诠释】(1)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的含义。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是过程量。热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终止后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2)明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内能大小还与分子个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3)准确把握三者的联系: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加(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升高(降低)。如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变;反之,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增加(减小),但不一定吸(放)热,因为可能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典例剖析】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六.如何正确计算与热量有关的计算题?【方法技巧】利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公式中各物理量单位要统一。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2)公式只适用于物质的状态无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明确“升高了”与“升高到”或“降低了”与“降低到”的含义。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摄氏度是指温度的变化值,用Δt表示;而升高到(或降低到)是指末温。(4)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将会发生热传递现象.若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当两物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它们的温度相同,且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即:Q吸=Q放。注意:用公式求液体温度时,一定要注意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液体的沸点。若求出水的温度为105℃,但最终结果应该是100℃。【典例剖析】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试采深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它的热值约为假定2kg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60%被水吸收,可以将______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2.利用天然气热水器加热质量为200kg的冷水,使水温从20℃升高到50℃,已知该天然气热水器的效率为60%,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______m3的天然气。(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是4.0×107J/m3)3.某家庭需要将、初温为的水加热到,利用煤气灶烧水,需要燃烧的煤气。这些水从加热到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______,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 ______,。七.如何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解释生活中现象?【方法技巧】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典例剖析】1.脱排油烟机工作时,排油烟主要是________的应用;锅炉液位计是根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我们使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________。2.生活处处有物理。以汽车为例:发动机采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冷却液来降温,这是因为水的______较大;有些小汽车的尾部设计有“导流板”(形状是上平下凸,如图所示),高速行驶时,气流对导流板上表面的压强______对导流板下表面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使汽车的行驶更加平稳。专题16 内能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扬 B.酒瓶打开后,闻到就想C.从烟囱里冒出黑烟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答案】B【解析】A.灰尘肉眼可见,不是分子,灰尘飞扬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酒香肉眼不可见,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所以酒香分子的运动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C.黑烟肉眼可见,不是分子,黑烟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麦浪肉眼可见,不是分子,麦浪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A.甲图:重砝码拉不开压轻压在一起的铅块B.乙图:测力计示数远大于玻璃板的重力C.丙图:叶子上的露水呈现近似的球体形状D.丁图:压活塞发现注射器中的气态乙醚液化【答案】D【解析】A.分子间的引力使压在一起的铅块不容易分开,即使下方悬挂重砝码,铅块也不容易被拉开,故A不符合题意;B.玻璃板和水面接触时,水分子和玻璃表面的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玻璃板重力与分子间引力之和,所以测力计示数远大于玻璃板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水分子间有引力,靠引力将小水珠束缚成一个近似的球状,故C不符合题意;D.压活塞,让注射器针筒内压强增大,从而使气态乙醚发生液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3.0℃的水变成0℃的冰,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增大 B.比热容不变 C.内能不变 D.内能减小【答案】D【解析】AB.0℃的水变成0℃的冰,水的比热容为,冰的比热容为,比热容变小,故AB错误;CD.0℃的水变成0℃的冰,凝固放热,故内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关于比热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小的物体含热量少B.同样条件下,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C.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D.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所以比热容相同【答案】B【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故A错误;B.同样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量小,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故B正确;C.比热容是物质是一种属性,与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故C错误;D.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5.老师在课堂上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能够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A”或“B”)瓶。根据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这个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______。【答案】 B 上瓶内的气体变为红棕色 无规则运动【解析】[1]二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做该实验需要把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方,把密度小的空气放在上方,当上方也出现了红棕色的气体,说明气体能够发生扩散,若所放位置颠倒,下方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可能是因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重所致,就不能证明气体在发生扩散。由此可知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2][3]根据上瓶内的气体变为红棕色现象可知,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运动到了上面,上面的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到下面了,即相互进入去方,这种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导致的,由此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6.在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在绕地球运行的太空舱内,水滴呈圆球状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答案】 剧烈 引【解析】[1]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所以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变色快。[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太空舱内水滴呈圆球状。7.安康紫阳富硒茶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______原理,方便倒水饮茶;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答案】 连通器 运动状态 热传递【解析】[1] 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水不流动时,各处的液面是相平的,方便倒水饮茶。[2] 热水冲泡茶叶时,水给茶叶力的作用,茶叶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茶叶吸收水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8.如图甲所示,将热汤发放在冷水中,图乙反映了两者的温度变化情况。(1)0~5分钟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汤的内能______(填写“增大”或“减小”),在10分钟时,两者之间______发生热传递(填写“有”或“没有”);(2)汤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案】 增大 减小 没有 汤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解析】(1)[1][2][3]由图1可知,在0~5分钟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汤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在10分钟时,水与汤的温度相同,所以两者之间不再发生热传递。(2)[4]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汤放出的热量,因为水与汤的比热容差不多,根据公式Q=cmΔt可知,汤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的原因是汤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小。三、实验题9.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表格中有一个温度值是错误的,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时间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温度t/℃ 70 50 35 52 23 20 20 20(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4)如果要缩短实验时间,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______。【答案】 52 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且降低的越来越慢,最后保持(室温)不变 适当减少水的质量【解析】(1)[1]随着时间增加,水的温度越来越低,第15分钟时水的温度应比第10分钟时水的温度低,因此第15分钟时52℃是错误的。(2)[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3)[3]由图象可知,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且降低的越来越慢,最后保持(室温)不变。(4)[4]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与热水初温、环境温度及水的质量、火力大小等有关,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要缩短实验时间,可适当减少水的质量。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液体沸腾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如图Ⅰ所示)在室温下同时对物质甲(150g水)、物质乙(200g色拉油)、物质丙(200g水)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Ⅱ所示。(c色拉能<c水)通过对图Ⅱ中图线分析可知,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______(选填“a”、“b”或“c”),其中______(选填“a”、“b”或“c”)为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乙在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内能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丙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则丙冷却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为图Ⅱ中的______(填“d”或“e”)。【答案】 b a 变小 d【解析】[1]b、c对应的两种物质沸点相同,由此判断b、c对应物质甲和物质丙,甲的质量比丙小,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比丙短,故Ⅱ图中b是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c是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a是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2]乙在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汽化,质量变小,温度不变,所以内能变小。[3]两个物体之间温差越大,热传递越快,热水的温度一开始下降的快,与室温越接近温度下降的越慢,故图Ⅱ中d是丙冷却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专题16 内能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灰尘飞扬 B.酒瓶打开后,闻到就想C.从烟囱里冒出黑烟 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2.如图所示的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A.甲图:重砝码拉不开压轻压在一起的铅块B.乙图:测力计示数远大于玻璃板的重力C.丙图:叶子上的露水呈现近似的球体形状D.丁图:压活塞发现注射器中的气态乙醚液化3.0℃的水变成0℃的冰,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增大 B.比热容不变 C.内能不变 D.内能减小4.关于比热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小的物体含热量少B.同样条件下,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C.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D.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所以比热容相同二、填空题5.老师在课堂上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能够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A”或“B”)瓶。根据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这个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______。6.在探究“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中,把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在绕地球运行的太空舱内,水滴呈圆球状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7.安康紫阳富硒茶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如图所示,茶壶利用了______原理,方便倒水饮茶;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8.如图甲所示,将热汤发放在冷水中,图乙反映了两者的温度变化情况。(1)0~5分钟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汤的内能______(填写“增大”或“减小”),在10分钟时,两者之间______发生热传递(填写“有”或“没有”);(2)汤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三、实验题9.在“探究热水冷却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1)表格中有一个温度值是错误的,错误的温度值是______;(2)根据表中的正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时间t/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温度t/℃ 70 50 35 52 23 20 20 20(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4)如果要缩短实验时间,在不改变热水初温和环境温度的条件下,解决的办法是______。10.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液体沸腾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如图Ⅰ所示)在室温下同时对物质甲(150g水)、物质乙(200g色拉油)、物质丙(200g水)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Ⅱ所示。(c色拉能<c水)通过对图Ⅱ中图线分析可知,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图中______(选填“a”、“b”或“c”),其中______(选填“a”、“b”或“c”)为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乙在沸腾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内能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丙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则丙冷却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为图Ⅱ中的______(填“d”或“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6 内能(习题精选练习)(原卷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6 内能(习题精选练习)(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6 内能(方法与技巧)(原卷版).docx 中考物理临考解题技法速练--专题16 内能(方法与技巧)(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