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新课导入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下令将已准交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转而向外国银行借款修路。随后,又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南、湖北铁路公司。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损害了民间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的?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一、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浮雕第9课 辛亥革命壹武昌起义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材料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总计1901至1911年间,新设中国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五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②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③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⑤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P52导火线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随后又马上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激起各省民众的反对。四川省的斗争尤为激烈,清廷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四川保路运动“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⑥导火线/有利条件: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昌空虚,为起义提供了契机。壹武昌起义①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④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②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③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⑤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高潮到来;⑥导火线/有利条件: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昌空虚,为起义提供了契机。笔记区P52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其他:⑦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⑧孙中山等革命志士的推动;⑨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壹武昌起义壹武昌起义观看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基本情况。P52壹武昌起义组织: 主力:直接原因:过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首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0月9日,孙武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革命在武汉三镇(武昌、汉阳、汉口)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都督黎元洪革命不彻底潜藏危机孙中山没有参与武昌起义注意壹武昌起义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独立的省份很多是由旧军阀、资产阶级主导(革命不彻底)名称由来: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P53壹武昌起义狭义:广义: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19世纪末1912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概念确认一下指1911年武昌起义,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壹武昌起义【合作探究】武昌起义的胜利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正确的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③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④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⑤民族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增强;⑦清政府腐败无能,不得民心。貮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 地点 政府名称 总统 副总统纪元 机构 国旗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南京南京临时政府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P54貮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 地点 政府名称 临时总统 副总统纪元 机构 国旗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P54貮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 地点 政府名称 临时总统 副总统纪元 机构 国旗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用阳历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黎元洪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年份 民国年份1912年 民国元年1913年 民国二年1914年 民国三年1915年 民国四年1916年 民国五年…… ……民国 年 =公元纪年-1911公元 年 =民国纪年+1911小提醒:民国纪年只适用于公元1912年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1914年1934年P54貮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 地点 政府名称 总统 副总统纪元 机构 国旗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黎元洪临时参议院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用阳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五色旗南京临时政府国旗:五色旗汉满蒙回藏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1911年12月29日,17省45位代表齐集南京,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投票结果: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卷一》民主选举P54貮中华民国的建立材料研读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誓词》(1912年1月1日)谈谈孙中山对临时大总统职责的认识。遵循国民公意,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谋求民生幸福;要忠于国家、为民众服务;待专制推翻、国内安定、民国获国际认可,便解职。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国家性质人民权利政治体制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原则:主权在民原则:自由平等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用宪法的形式确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等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P54—55貮有效防止专制独裁地位: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进步性/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局限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P55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结合教材P55,找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①湖北军政府迫于压力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②孙中山在重重压力下被迫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自己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1859年-1916年)袁世凯(1859-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政治代表。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人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结合教材P55—56,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①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清廷发布退位诏书,宣统皇帝退位。清朝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②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宣统帝(宣统是其年号),即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08年继位,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P56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①②③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叁根据材料,归纳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材料: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①袁世凯善于玩弄权谋②帝国主义的支持③袁世凯实力强大④资产阶级革命派软弱妥协,缺乏实力根本原因叁二次革命结合教材P56,概括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临时约法》。1912年8月,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后身亡。(宋教仁案)报纸揭露,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是袁世凯的亲信,并可能牵涉袁世凯本人。无责任内阁之实反应了袁世凯独裁的本质P56叁二次革命P56爆发根本原因:爆发直接原因/导火线:时间:领导人:结果:袁世凯专制独裁宋教仁案1913年孙中山、黄兴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二次革命的由来肆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时报》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也就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走狗,再也找不到即使在表面上还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临时约法》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57,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建帝制≠封建制度②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完全意义:①民主革命(反封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独裁专制统治。②民族革命(反侵略)——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肆辛亥革命的影响P57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启示。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如何评价辛亥革命?2.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明理由。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他还有什么遗憾?启示: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历史意义①—③+局限性社会风俗的变化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不同点 领导派别主张/指导思想意义相同点 背景 目的 领导阶级 结果 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课堂小结小试牛刀1、民国建立不久,流传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联尾点出“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A.清朝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护国战争爆发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动社会变革作出的贡献有( )①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结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BB小试牛刀1、从1911年12月开始,上海某报纸连续刊登了下图所示广告。这则广告中所呈现的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播B.引发了复古思潮的兴起C.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D.促使租界权益全部收回2、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