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当时的卢沟桥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最后关头已临到” 1937年, 一 首《卢沟桥歌》唱道:“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 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是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的一座古石桥。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准备战斗新课导入1.通过分析七七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唯物史观)2.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对七七事变相关史料的分析,准确说出事变的经过及全民族抗战初期的重要史实。(史料实证)3.能够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如阐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历史解释)4.通过学习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意识。(家国情怀)学习目标“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七七”事变(1937)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摘自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1936年7月17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进而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1937年策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1.背景:卢沟炮响惊华夏--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时间地点守军经过结果影响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②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第二十九路军卢沟桥失守,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结合教材和视频内容,概括七七事变的基本情况。2.七七事变:卢沟炮响惊华夏--七七事变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系于国家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赵登禹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结果: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壮烈牺牲。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3.北平保卫战:卢沟炮响惊华夏--七七事变思维延伸: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时间 1937年7月7日性质结果相似点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卢沟炮响惊华夏--七七事变东北沦陷华北危机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北平失陷天津失陷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7.8《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②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材料: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1.背景:国共携手共御敌--第二次国共合作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改编改编总 指 挥:朱 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军 长 :叶 挺副军长 :项 英八路军臂章新四军臂章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南方八省游击队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八路军 新四军国共两党如何进行第二次合作的?3.工农红军的改编国共携手共御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意义:①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1937年七七事变加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步伐国共两党表明抗战立场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共携手共御敌--第二次国共合作华北危机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北平失陷天津失陷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日本第三舰队司令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东北沦陷淞沪会战为什么会爆发?1.背景淞沪浴血卫山河--淞沪会战项目 淞沪会战借口时间地点事件双方实力比地位英雄人物结果意义一名军官在上海被中国守军击毙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姚子青、谢晋元上海八一三事件日方约30万兵力,出动飞机坦克;中方7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战役淞沪浴血卫山河--淞沪会战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消灭日军200多人,激战四昼夜,后奉命撤出。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姚子青与宝山守卫战谢晋元与四行仓库的战斗淞沪浴血卫山河--淞沪会战项目 淞沪会战借口时间地点事件双方实力比地位英雄人物结果意义一名军官在上海被中国守军击毙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姚子青、谢晋元上海八一三事件日方约30万兵力,出动飞机坦克;中方70余万兵力,出动飞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的战役上海沦陷淞沪浴血卫山河--淞沪会战材料一:淞沪会战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藉的全是爱国精神。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白崇禧《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材料二:淞沪会战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材料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2.意义结合教材及下列材料,总结淞沪会战的意义淞沪浴血卫山河--淞沪会战北平失陷(1937.7.29天津失陷(1937.7.30)上海八一三事变(1937.8.13)国民党迁都重庆(1938年夏)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形势图淞沪会战后,你认为日本的下一个目标是哪儿?时间地点罪行1937年12月13日南京刺杀、活埋、焚烧、杀人比赛等屠杀中国300000以上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填写表格。金陵悲歌警世人--南京大屠杀战火中的南京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日军残忍屠戮中国民众 日军将被俘的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押赴南京郊外集体枪杀日本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竟声称“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日本兵在中国的街头吃饭帮助中国老太逃难的日本兵日本军官在给中国小朋友分发糖果掩盖屠杀罪行,等于“二次屠杀”拓展延伸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从中获取什么教训?1.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教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金陵悲歌警世人--南京大屠杀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赵登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年8月—11月标志:1939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北平卢沟桥姚子青、谢晋元意义:①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上海1937年7月7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佟麟阁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课堂小结1.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维护团结抗战大局。这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七七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c2.1938年5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由此可知,抗日战争( )A.需要得到国际援助 B.坚持国共两党合作C.具有双重历史任务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d课堂练习3.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曾这样报道淞沪会战:“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据此可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 )A.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4.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d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