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文艺创作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B.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C.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 意义 B. 过程 C. 背景 D. 性质
3.分析如表,为解决表中所体现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西部大开发
4.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这段文字反映我国的(  )
A. 科技文化成就 B. 生态文明建设 C. 日常生活变化 D. 民主政治建设
5.“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大会是(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九大 D. 中共十四大
6.1961年初,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旨在(  )
A. 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 D.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7.“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中共中央决定(  )
A. 引导人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C. 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D.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C.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谈话
9.如图是某历史老师在复习课上留下的板书,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可能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成就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0.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选项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减少煤炭消耗,改善生态环境
B.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对外开放
C.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D. 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1.某同学梳理教材内容进行复习(如图),据此判断他复习的是(  )
(1)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A. 经济体制改革 B.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C.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2.《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里的“原则”是指(  )
A. 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B.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如图所示部分年表,其反映的主题是(  )
1990年,“海基会”成立,次年,“海协会”成立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2022年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A. 对外开放的格局 B. 外交事业的推进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科技文化的进步
14.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评:“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报评论的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C.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七号实现太空行走
15.辽宁省博物馆推出数字文物资源,打破空间限制,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近距离观赏文物。这主要得益于(  )
A.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B.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 C.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 通信事业不断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某校开展“方寸光影映史章”历史照片展,定格瞬间见证新中国发展征程,下面是部分展板,请你观展。
奋斗新篇
建设热潮启征程
钢铁长城
国防建设铸军魂
科技浪潮
创新突破促发展
(1) “奋斗新篇”中三张照片共同体现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该事件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两点即可)
(2) “钢铁长城”中与图7相关的部队担负着怎样的任务?概览本展板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防力量重要性的认识。(两点即可)
(3) 请你从“科技浪潮”中任选一张照片,说明与之相关的科技成果入选理由。
(4) 综合上述展板内容,请你说明社会制度、国防建设、科技创新三者共同推动中国发展的内在联系。
17.某班同学开展“爱家乡、爱辽宁”主题班会,下面是部分宣讲环节,请你参与互动。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国际意义。
(2) 将图1中A、B两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要成就补充完整。
(3) 图2反映出哪一重大工程取得了巨大突破?
(4)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辽宁省哪座城市在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这得益于我国哪一历史性决策的实行?
18.某历史兴趣小组拟开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你参与任务。
任务一【和谈奠基——雪域新生】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协议。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 材料一中“达成协议”的结果是什么?并说明这个结果有何意义?
任务二【数据见证——时代新篇】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2) 上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并谈谈你对其的认识。
任务三【曲韵承载——归家期盼】
材料二: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回头望望,沧海茫茫,……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歌曲《东方之珠》
材料三: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材料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
(3) 任务三中三则材料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哪一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在此构想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下面是某班历史课上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探究一【躬身实践 见证楷模力量】
(1) 从两幅图片中任选其一,对该人物进行评价。(从人物贡献、称号等角度作答),我们可以从上述历史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探究二【跨越时空 走出道路自信】
(2) 请将图中D处发展阶段补充完整。从图3、图4中任选其一说出相关事件的重要意义,并判断该事件应该标注在时间轴的哪个阶段?(写出字母即可)
探究三【国际视野 感受大国成长】
(3) 请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观点,从以下史事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相符,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A
6.A
7.D
8.C
9.B
10.A
11.B
12.D
13.C
14.C
15.D
16.【小题1】三大改造。作用: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2】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认识: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强大的国防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必须重视科技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等
【小题3】示例: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小题4】三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7.【小题1】抗美援朝。意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小题2】A:沈阳飞机制造厂(或沈阳第一机床厂),B:鞍山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小题3】载人航天
【小题4】大连。改革开放
18.【小题1】结果: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小题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等
【小题3】情感:反映了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归属感,以及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等。“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小题1】示例一:焦裕禄:为治理兰考风沙、盐碱等灾害,鞠躬尽瘁,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示例二:钱学森:为我国国防事业等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等。
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敬业钻研等精神
【小题2】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示例一:选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标注在C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示例二:选图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标注在C阶段
【小题3】示例: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
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百年屈辱,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姿态屹立世界,国际地位从受列强压迫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独立自主国家,开启国际地位提升新篇章。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标志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获更多话语权,有力证明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被国际社会更广泛认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