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练习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以下属于非意识形态内容的是(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自然科学 D.价值观
2.中国式健身走红海外。在外国朋友中,有的人跟着歌曲《本草纲目》跳起了毽子操,有的人伴随着悠扬的禅乐练起太极,有的人穿着中国布鞋玩起我们儿时的运动跳皮筋,这些传统中国式运动走出国门,让外国朋友们感受中国式处事哲学,获得了身体和思想的双重修炼。这说明文化能够( )
①教化育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②引领风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③推动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决定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是基于(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满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的播出,全国掀起了诗词文化热。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由此可见( )
①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
④文化能够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穿汉服,读古籍,别有韵味”“我能在沉浸式图书馆里泡一天”“最近喜欢上了AI辅助阅读”……如今,全民阅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推进全民阅读是基于文化( )
①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④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今天仍然存在,这表明( )
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C.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D.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7.目前,我国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很多,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开渔节等。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产业调整。这体现了( )
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B.文化具有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C.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D.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8.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
B.学生到超市买面包
C.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D.2024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9.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当属汉字。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孩童水果猫狗飞虫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汉字能通过一笔一划表现出一个整体,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能展示出一个群体的形象,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部分构成整体,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
③汉字独特的美源于人们的经验感受之中
④南怀瑾对孤独的理解体现了意识是对自在事物的主观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教育已经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旨在( )
①让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形成优秀的劳动品质,完善教育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政治法律制度对文化有重大影响
③文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对以色列的袭击后,美国、英国等主要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有众多媒体人只是稍微同情了一下巴勒斯坦,只是在媒体上发了一句不利以色列的话,就立即被开除。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①文化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②一定的文化总会受到一定的政治的影响
③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④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是文化的重要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因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得名的琵琶亭,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内的文化地标。近年来,以琵琶亭景区为核心,以文化、光影、数字、商业、艺术相融合打造出的大型数字视听沉浸式灯光秀,将琵琶亭点缀成为一片亮丽的海洋,已成为九江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这表明( )
①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呈现
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
③文化创新使文化富有生机活力
④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架梯子、站房顶、爬围墙,现场观众人山人海,网络直播累积观看人数则超过一亿……这项被网友称之为“村BA”的篮球赛,“主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村委会门前的露天场地,不少观众从河南、广西等地慕名而来。下列对“村BA” “火”的讨论,观点正确的是( )
①“村BA”火爆体现了村民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村BA”火爆彰显文化活动在村民们生活中的价值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村BA”火爆源自当地文化发达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村BA”火爆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文化载体承载着文化的内容 D.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16.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具备得天独厚的城市属性,而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在其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同时,更能够织补城市空间,为城市注入发展新动能。以新首钢园区为代表,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植入冬奥元素和文化功能,为市民创造新的城市活力空间,以重大赛会带动区域的整体更新。如今,首钢园已经由老旧工业厂房蜕变为城市新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拓展城市文化空间,增强城市文化氛围
②秉持修旧如旧原则,重新恢复企业原貌
③抓住奥运商机,保证体育产业企业盈利
④盘活原有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文化建设要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元素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元素释放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能够( )
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②立足经济效益,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③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④以文化赋能旅游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吉祥物是人类原始社会的产物。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以生存需要为中心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趋吉辟邪的本能观。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人类创造了许多用以祈求万事顺利的象征物,我们称之为吉祥物。这说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9.如果说京剧为官府大雅,那么黄梅戏则为山野文化。黄梅戏起源于皖、鄂、赣边界地区的采茶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培育了这朵“山野奇葩”。由此可见( )
A.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的
20.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推出“最可爱的人”搪瓷杯。这款基于抗美援朝历史设计的红色文创,以特有的怀旧设计铭记“最可爱的人”,引发群众情感的共鸣。这表明( )
①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从历史深处走来,诉说着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北京中轴线”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置身于北京中轴线,一种“时代感”扑面而来。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高标准遗产监测系统、遗产档案信息系统推动区域功能优化、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环境,进而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北京中轴线的规划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北京中轴线是历史的,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这句话的理解。
22.黑龙江省海林市是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和著名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发生地,拥有剪纸、牙拍舞、满族八大碗、朝鲜族象帽舞等省市级非遗项目82项。2023年,该市将全力推动非遗进景区,在各景区举办展览展演展销活动,同时,推动非遗项目为旅游增加魅力,将非遗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该市在横道河子镇七里地生态民俗村推出重走抗联路、向党宣誓、红色歌曲大家唱等十大活动,在杨子荣纪念馆推出重温入党誓词、向英雄致敬、英雄故事我来讲等八大活动,在威虎山影视城推出跟我学红歌、红色展览进景区等六大活动……用各种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推动红色传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说明海林市开展上述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B A C C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C B D A C C
21.①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北京中轴线”由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体现出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史。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增强“时代感”,实现民生、城市环境与老城整体保护的和谐统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北京中轴线”将促进中外文明走向新的辉煌。
22.文化具有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海林市推动非遗进社区,有利于促进文旅融合,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坚持用各种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