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1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
的确立
01
02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至今
目 题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至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议题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议学任务
过渡时期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就是农业的合作化。1953年,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规定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农村的合作化,就是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开始的。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三个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96.3%。中国农村在发展稳定的气氛中完成了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党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形式,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对手工业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通过公私合营等多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同时将所有制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利润都实行“四马分肥”,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部分,资方红利大体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这就使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性质
改造后性质
个体农民
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个体工商业私有制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生产 合作社
生产 合作社
改造方式
公私 合营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是社会主义革命
比较: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
区别 性质不同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的不同 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任务不同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环节;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体制和环节
联系 ①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 ③二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关链接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
1.新的历史课题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4.如何正确看待艰辛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议题二
议学任务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①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要成就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解析】A:“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是党的八大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A不符合题意。B:“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B不符合题意。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历史意义,C正确。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D不符合题意。
例题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讨论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意义”时的发言,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B.乙: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D.丁: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CC
C
例题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党的八大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有影响的大国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