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共26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CONTENTS
目录
01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02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03
课堂练习与知识巩固
04
辨识判断与深化理解
0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0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时间范围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过渡时期。
总路线和总任务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要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营经济主导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主导因素,为过渡奠定经济基础。
私营工商业改造
国家积累管理私营工商业经验,开始初步改造,推动其向社会主义转变。
农业发展需求
个体农业经济难适应工业化,需组织起来,以满足国家建设需求。
国际形势影响
国际形势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为过渡提供外部条件。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02
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矛盾,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现状矛盾突出。
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意义
社会制度转变
三大改造标志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历史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是人民长期奋斗的决定性选择。
激发建设热情
改造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稳定。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发展体现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重要思想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指导国家建设实践。
历史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总结了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
党在过渡时期的作用
开辟改造道路
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推动改造进程。
实现私有制改造
顺利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奠定基础。
完成社会变革
党领导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中华民族最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成就
工业体系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
农业保障
农业初步满足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基本生活需求,保障了人民温饱。
科教进步
教育医疗事业长足进步,科技发展有重要突破,提升了国民素质和科技实力。
练习题一:“三大改造”的实质
题目呈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三大改造”,其实质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中的哪些?
选项分析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非“三大改造”实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后来目标。其实质是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构筑经济基础。
正确答案
答案选C,即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构筑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的历史意义
证明道路
社会翻天覆地变化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实现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等一系列成果,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
奠定基础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和物质基础。
中共八大的重要贡献
召开时间
中共八大在1956年9月召开,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发展面临新情况。
核心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课堂练习与知识巩固
03
练习题三: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意义
题目设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带领人民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意义体现
初步探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排除干扰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说法错误,初步探索未极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辨识判断与深化理解
04
练习题四:中共八大党章修改的意义
题目背景
1956年中共八大修改党章,将四个现代化目标和分配原则写入,此次修改有何意义?
对经济工作的体现
反映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逐步加强和完善,重视经济建设目标和分配制度。
与主要矛盾的呼应
与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相呼应,致力于解决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需求的矛盾。
辨识判断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变革性质
题目内容
1956年底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正确判断
该说法正确,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
辨识判断题一:三大改造的转变标志
题目内容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错误判断
此说法错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标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05
练习题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题目内容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以下理解哪个是错误的?
错误选项剖析
彻底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成立,并非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正确认知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是深刻变革,让人民成国家主人,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辨识判断题四:党的八大主要任务
01
题目内容
党的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02
错误判断
该说法错误,党的八大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生产力,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
辨识判断题三:党的八大社会主要矛盾
题目内容
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错误判断
此说法错误,党的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现实等的矛盾。
课堂小结与小论文作业
课堂内容回顾
回顾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必然性、三大改造意义、中共八大贡献、建设成就及毛泽东思想发展等内容。
伟大变革强调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最深刻伟大社会变革,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小论文作业布置
撰写“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小论文,结合所学,观点明确、条理清,不少于500字。
THE EN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