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真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真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徐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姓名 文化考试证号
注意事项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姓名、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本卷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本部分共26题,第1至13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4至26题为历史试题。每题2分,共52分)
14.某遗址出土如下文物,据此可以推断当时出现( )
A.贫富分化 B.原始农业 C.早期国家 D.民族交融
15.青铜器大盂鼎的铭文记载,盂(人名,战功显赫的重臣)受命继承祖先南公的职务,“受民受疆土”,王还赏赐酒、衣饰、车马、旌旗与臣仆。该铭文可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6.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某一分裂时期,“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的土地开发和文化创造,是北方的民族进步和民族融合。这些才是人民的业绩和历史的核心。”这一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7.《塞宴四事图》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招待蒙古、回部等上层人物的情景。“四事”指的是宴会上举行的赛马、蒙古器乐演奏、摔跤和驯马四项活动。“塞宴四事”的举行( )
A.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B.成为清朝统治衰败的象征
C.推动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右图反映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9.“中国的出版界,最热闹的恐怕就是1919年了!……就十一月一个月里而论,已经有二十余种月刊旬刊周刊出现了!他们的论调向着平民主义而走。‘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社会改造’的思想,大家可算得是一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二次革命的发动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0.下列事件与内容或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南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八七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遵义会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 古田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做法( )
A.改变了社会主要矛盾 B.消除了国际贸易争端
C.减轻了企业竞争压力 D.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
22.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
B.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C.袁隆平对中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D.周恩来在万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3.右图所示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希腊城邦 D.中世纪欧洲
24.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既有提出“人学”与“神学”对立的学者彼特拉克,也有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刻画的画家乔托,还有认为“人”是主人的史学家列奥那多·布鲁尼。这说明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神权至上 B.人文主义 C.三权分立 D.民族主义
25.1933年,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建立了超过2650个军队式的封闭营地,为18岁至25岁间的都市男性提供住房,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包括种树、挖掘灌溉水道、建设道路和防火带、维护国家公园等。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开采自然资源 B.应对南北战争 C.加强军队建设 D.解决失业问题
26.右图所示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开支情况,其出现的原因是( )
A.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B.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军
C.美苏两国冷战对峙 D.多极政治格局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分。第27至29题为历史试题,24分;第30至32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24分)
27.(8分)宋朝印象
某同学依据教材知识绘制北宋知识结构图,请你与他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1)任务一:从下表中选择恰当的史料将知识结构图补充完整。(3分,只写字母,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A.“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B.“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东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E. F.
(2)任务二:有人认为北宋是帝制时期最好的一个时代,也有人认为北宋是一个问题重重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中选择两个方面,阐述你对北宋这个朝代的认识。(5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8.(8分)中国军民的抗战
材料 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是中国历史上特殊光辉的一页。全国军民饱受了战争的苦难。多少民族先烈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几百万将士,中国人民将永远缅怀他们。
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战阵营内部还发生过摩擦和争车,甚至出现了亲痛仇快的军事冲突。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所幸,全民族抗击外敌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抗日战争事业并未中断,而坚持到最后胜利。
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英烈榜 杨靖宇 左权 张自忠 赵登禹 佟麟阁
请回答:
(1)写出英烈榜中两位英雄的抗战事迹以缅怀先烈。(2分)
(2)材料中“亲痛仇快的军事冲突”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据材料,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事业并未中断”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之作出的努力。(3分)
(3)如何理解“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是中国历史上特殊光辉的一页” (3分)
29.(8分)人类与能源
材料一
(注:世界能源消费以艾焦计算。一焦耳相当于一秒钟内产生一瓦特功率所需的能量。一艾焦相当于1018焦耳。)
——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材料二 从国际政治看,能源技术进步往往带来国家间比较优势的明显变化,一些国家借此大幅提升国力,进而带来国际政治权力的再分配,后果是国际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韩立群《百年变局下国际能源安全新态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石油能源在人类生产中得以运用与哪一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对比1850年,2000年世界能源消费呈现怎样的特点 (3分)
(2)结合具体史实,论述材料二的观点。(5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达顺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