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50年9月,《歌唱祖国》完成创作,后在全国火热传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五星红旗第一次迎风飘扬”是在( )
A. 抗美援朝时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
C. 开国大典时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时
2. 山河如愿,英雄归家。截至目前,我国已连续11年迎回十一批共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其中临沂烈士有3位,分别是白存任、徐思元、曹允昌。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身躯铸就的精神是( )
A.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 B. 艰苦创业,敢为人先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3. 19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土地改革倡导者亨利·乔治认为几乎一切经济问题都源自“所有人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变为某些人的独有财产”。新中国成立后解决这一问题的首次尝试是( )
A. 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 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 D. 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政策
4. 歌曲反映历史。从下面歌曲中可以总结出这些事件的主题是( )
藏语民歌《请你喝杯酥油茶》:“执行政策闹改革呀,奴隶翻身庆新生呀……我愿解放军长留下呀,感激之情难表达……”
《英雄赞歌》:“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望土改》:“地主剥削几千年,农民受苦不敢言……土地如果不改革,穷人永远难翻身……”
A. 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 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 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5. “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得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厂……”。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中国汽车工业也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这一成就直接得益于( )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土地改革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C. 改革开放后先进技术的引进 D.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6. 它用和平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的方法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经过若干过渡阶段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次完成,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创造。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和平的方法”是( )
A. 经营承包责任制 B. 互助合作 C. 赎买政策 D. 中外合资
7. 政论片《复兴之路》中提到:“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场变革( )
A.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 B.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 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标志我国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8.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指的是( )
A. 深化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推动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9. 进入21世纪,一汽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一汽海外业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德国慕尼黑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一汽集团21世纪能够拓展海外市场一个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下图两篇文章被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雄文”,是因为它们都( )
A. 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 体现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创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 习近平在会议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该会议是( )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二十大
13. 习近平提出,要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说明了国家坚持(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全面从严治党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 阅读下面信息,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①1954年,周恩来总理签发了《关于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问题的报告》。 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③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出版。 ④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过程 B. 国家已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
C. 国家重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D. 国家致力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15.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该理论首次成功实践是( )
A. 万隆会议 B. 九二共识 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
16. 2025年两会期间,王毅外长就台湾问题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声:“台湾在联合国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不是。”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应该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我们党和政府针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 )
A. 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交往
C. 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 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
17. 截至2025年5月底,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已经进行了第8次海试。6月上旬,中国双航母编队已在西太平洋开展训练,航母编队首次突破所谓“第二岛链”,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致远舰 B. 山东舰 C. 福建舰 D. 辽宁舰
18. 新中国一项外交方针中包含的四个“互”字、一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该外交方针是( )
A. 睦邻友好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全方位外交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 这次大会的多国代表热烈鼓掌、握手、拥抱,有的跳起舞来,欢呼“我们胜利了”“中国万岁”……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支持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材料中的“胜利”指的是( )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D. 中日邦交的恢复
20. 2025年5月2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巴以问题公开会上发言,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灾难,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恢复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说明我国( )
A. 已成为国际事务的主导者 B. 与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C. 外交的出发点是共同利益 D.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 1958年,毛泽东把对兴建三峡工程持有两种不同意见的代表林一山和李锐接到会上,请他们各抒己见。毛泽东指出三峡是千年大计,对问题只发展一面,很容易走到片面,为把三峡搞得更好,还是可以争论的。材料反映了毛主席主张学术要( )
A. 百花齐放 B. 百家争鸣 C. 兼容并包 D. 传承发扬
22.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列文明成果属于非洲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万神庙 D. 《十二铜表法》
23. 在1901年至1902年期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的古埃兰地区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这次挖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便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属于(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罗马共和国
24. 法国、德国等国的民法典中,关于财产权、契约、家庭法等方面的规定,都可以追溯到《十二铜表法》的基本概念。这说明了《十二铜表法》( )
A. 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滥用 B. 是第一部成文法
C. 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D. 对后世影响深远
25. 公元前27年1月16日,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他自称为“元首”,即国家第一人,第一公民,他的名字列在元老院名册的第一位。“他”( )
A. 巩固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B. 创立了儒略历
C. 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D. 反对君主专制
第Ⅱ卷(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时期,新增加的工业固定资产价值为1764亿元,为1952年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的174%。这一增长额较新中国成立前90年来所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总值还要超过11.6%。从重要的工程项目来看,预计到1957年底止,五年内施工的限额以上的项目共达825个,较原定计划多131项。
——摘编自陈立国等《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研判和深刻把握强调。
——摘编自《红旗文稿》
材料三 海峡的距离,阻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客观事实;“台独”分裂势力逆流而动、外部势力介入干涉,阻挡不了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一五”计划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成就。分析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固定资产净值增长额比“新中国成立前90年来所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总值”还多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哪一个省份?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转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两岸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积极参考以下主要文献。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材料二 在经历了1951年和平解放和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于1965年成立自治区,正式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新时代,西藏也有了新的发展,中共中央以铸牢“新”意识为主线,积极发展民族关系。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60周年,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国家和西藏地方的历史传统,又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6月11日采取紧急拉动演练方式,出动陆海空部队部分兵力组织联合巡逻,涵盖陆上高机动步兵、海上战训舰艇、空中巡逻直升机等多个兵力。联合巡逻过程中,驻军严格遵守香港有关法律规定,并事先通报了香港特区政府。
——新华社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宪法颁布以后,我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意识指的是什么?写出一例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西藏的战略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遵守香港相关法律规定”,“事先通报香港特区政府”,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哪一项制度的实施?写出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负战略威慑核心力量的部队名称?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这一论题,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必须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敢于斗争、坚韧向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全国人民的支持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深厚伟力,“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全国广大人民积极响应号召,投入抗美援朝运动,掀起了参军、参战的热潮。
——摘编自《中国国防报》
材料二 “70年前,万隆会议奏响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心、共促平等与相互尊重的时代强音,万隆精神为当时动荡分裂的世界带来了希望的光芒。今天,万隆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它提醒我们,对话而非对抗,才是通往理解的正道;合作而非零和博弈,才能推动真正的共同进步。”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主题展的发言
材料三 一次跨越大洋的握手,一场不同制度国家的对话,一篇以独特方式发表的《联合公报》,对当时的中国、美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的示好以及中美两国之间横隔的“坚冰”的逐渐的消融,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浅析“破冰之旅”尼克松总统访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抗美援朝中的典型战役是什么?材料一中体现出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哪一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奏响“时代强音”?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当今的国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万隆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次跨越大洋的握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C
第Ⅱ卷(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成就: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苏联援助我国“一五”计划
(2)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省份:安徽。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7题答案】
【答案】(1)特点:借鉴中外不同类型国家制宪经验;具有国际视野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措施:西部大开发
(3)制度:一国两制;部队:火箭军或者导弹部队。
(4)示例:论题:制度创新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论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1954 年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香港、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新途径,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找到了新思路。
总结:综上所述,制度创新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综合实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28题答案】
【答案】(1)典型战役:上甘岭战役。
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支持。
(2)方针:“求同存异”方针。通过交流对话、团结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3)事件:尼克松访华。影响: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