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2.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一-代人的共同愿望,但美好生活的实现会受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反映出( )A.自然界的物质性B.社会发展的目的性C.人类社会的物质性D.自然界发展的无序性3.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 ②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器官③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管理体重、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等良好生活方式,通过健康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这表明( )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减肥成功的关键③科学管理体重要尊重减肥规律,循序渐进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几十年前某村过度开采山体,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年来,该村统筹推进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使当地重现好山好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该村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态环境价值,致力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该村的变化得益于( )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②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创造符合需要的事物③以发展理念的转变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④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量子技术的发展使得“量子”成为热词,部分不法商家借此推出了“量子挂坠”“量子袜”等物品,并鼓吹具有多种神奇功能,一些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量子具有客观实在性②量子是万事万物的共有属性③不法商家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④消费者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经党中央批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这一最新成果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②将对我国新时期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发挥决定性作用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方法④立足于实践,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海豚湾》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认识到(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的它的物质性②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界③人类只能受自然界的摆布而无能为力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有评论员文章指出,古城修复必须从文物工作的基本要求出发,遵循古城原有的肌理,通过空间利用、组合来达到审美需求。文章还援引专家的话:“加强对人的研究,好的项目绝不是光看东西,要见人见精神。如文化遗产地,其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人的故事,要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文明。”这说明,古城修复( )①要遵循其固有规律,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要认识和把握规律,把握其根本要求③要利用和改造规律,顺势而为④要创造条件积极作为,摆脱规律的束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自然界的事物按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③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曾说,他们在实验室人工构造一种单细胞模型,这种模型能够自我复制和进化,已经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这表明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将没有生命的物质合成为新的生命形态。这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表明( )A.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自身谋福利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C.科学发展使物质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D.人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规律12.在2022年6月16日,将有77年一遇的七星连珠火爆来袭,时间一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将一字排开。根据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和公转轨道数据,可以计算出七星连珠的出现时间,从公元1年到3000年,一共会出现39次七星连珠,平均77年才出现一次,所以难得一见。这说明( )①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③宏观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能正确反映存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2024年“五一”节假日期间,各大景点均迎来客流高峰,“无痕旅游”一词再度爆火。“无痕旅游”提倡游客不随意丢垃圾、触摸文物古迹等,尽可能保持景区原貌。“无痕旅游”是文明力量的传递,要从现在开始践行,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要在遵循生态规律客观性的基础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要以“无痕旅游”理念为依据,正确处理好人与景区的关系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要将“无痕旅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无痕旅游”是符合时代发展的理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之所以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是因为( )A.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是永恒存在的 B.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将会受到惩罚C.规律的好坏不同,对人们的影响也不同 D.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规律15.许多野生动物趋于灭绝,与人类毫无节制的捕杀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一些人食野味成风,也使得大量野生动物的生存更加艰难。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如何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为野生动物留下栖身繁衍之地,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这告诉我们( )A.城市化和工业化必然破坏生态平衡B.人们与自然无法和谐相处C.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D.人们的活动决定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16.费尔巴哈说:“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这告诉我们( )①存在与意识相互影响,意识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②存在与意识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意识③存在与意识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没有意识④存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我的意识表达我的本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垃圾分类被认为是破解“垃圾围城”的有效方法。但是,民众分类意识不足,分类知识欠缺、参与热情不高以及当前垃圾桶上分类标识模糊和整个垃圾分类回收链条不完整,造成垃圾分类难以真正推进。这告诉我们( )①主客观条件的不足共同制约着垃圾分类的推进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破解垃圾围城的重要条件③要用高度的热情武装头脑并指导垃圾分类④立法严禁垃圾产生是破解困局的首要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古人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说的是一旦没有道德约束和精神依托,人的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和肆意泛滥,造成祸害与灾难。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②优秀文化是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加强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④发挥优秀文化在塑造人的健全人格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躺平”、“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0.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④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40分。21.陕西省千阳县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作为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板块推进”的总体思路,针对部分乡镇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吃水特别困难的实际,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通过打井修塔,建设人饮工程,并由政府出资铺设入户管网,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使山区群众告别了吃水难历史。请回答: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特别是某些国家试图通过脱钩断链、打压企业等方式极限施压,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对全球总供需平衡产生重大冲击。从国内看,近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亟待从供需两端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长久之策,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D B A C D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B B C C A D D B21.(1)自然界是物质的。材料中,部分乡镇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的实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其客观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材料中,该地区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吃水难和发展难的问题,通过打井修塔,建设人饮工程,并由政府出资铺设入户管网,为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体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2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我国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我国作出正确战略决策,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