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 分。1.历史图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如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B.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2.下面是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歌词。这反映了抗美援朝(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基本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D.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3.新中国的“一五”计划要求到 1957年时,实现工业总产值以年均 14.7%的增速增加至 535.6亿元,手工业总产值以年均 9.9%的增速增加为 117.7亿元,农业及副业总产值以年均 4.3%的增速增加到 596.6亿元。这表明新中国( )A.完善了国民经济体系 B.面临严峻的国防压力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注重协调行业的发展4.如图分别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和我国 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示意图,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一五”计划和土地改革的进行 D.八大的召开与国民经济调整第 1页,共 10页5.如图所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多位模范人物。他们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A.同仇敌忾的家国情怀 B.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C. 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D.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6.中国问题专家马丁 雅克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年,这开启了一个长达 个世纪之久年均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的年代,中国经济也得以转型。……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尽管在那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1978年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的含义是( )A.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B.开展思想解放运动C.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7.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A.国家集中主要力出发展重工业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C.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 D.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8.《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等举措。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哪一重大事件在促进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相似的意义(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9.DeepSeek作为一种工具,在技术上打破了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门槛,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可及度提高。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追赶的机会,推动了全球科技合作的可能性。这体现出( )A.协调、绿色的新发展理念 B.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C.坚持理论创新的发展理念 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票证是时代的产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下列票证折射的社会变迁是( )A.从封闭到对外开放 B.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贫穷到全面小康第 2页,共 10页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A.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C.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全面建设科技强国13.歌曲《2035去台湾》被广泛传唱:“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 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还有那脚印两对半……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还有那雄伟的万里长城……”简单亲切的歌词表明了( )A.两岸同胞一家亲的心愿 B.台湾旅游值得你拥有C.团结与互助的民族关系 D.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14.新中国的“熊猫外交”始于 20世纪 50年代。如表是 1957-1978年中国向其他国家赠送熊猫概览。这一时期的“熊猫外交”( )时间 1957 1960 1972 1972 1973 1974 1974 1975国家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德 墨西哥A.服务于外交的时代需求 B.侧重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15.2025年 2月 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在中方倡议下,以“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为主题的安理会高级别会议 8日在联合国举行,这是中方连续第三年以轮值主席身份推动多边主义议题。这说明( )A.多边主义已成为全球治理的唯一方式 B.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者16.2025年 4月 24日 17时 17分,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2021年 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成就最能反映新时代中国( )A.科技自主创新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胜利C.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完善17.2025年 2月 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逝世,他曾带领团队于 1970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列成就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同一年取得的是( )第 3页,共 10页A.神舟五号的发射升空 B.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8.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 21世纪以来我国(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19.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记录下时代的变迁,20世纪 7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20世纪 80年代,“新三件”:黑白电视机、单门冰箱、双缸洗衣机;20世纪 90年代,“现代化三件”;空调、电脑、录像机;如今,“一动不动”:汽车、住房。结合所学判断,这些变迁的根源是( )A.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 B.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C.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D.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20.2024年 10月 30日凌晨 4时 27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搭载着中国三名优秀航天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再赴浩瀚宇宙。那一刻,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航天。宣告我国进入载人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独立发射 D.“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0 分。2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战场上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两个。第 4页,共 10页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4)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材料四 1949年前后,西藏地方的分裂势力在英、美、印等国的支持下,积极策划“西藏独立”,的分裂活动。在中央和平解放政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藏族僧侣支持和平解放,他们不希望久经帝国主义蹂躏的家乡再次经历战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解放。(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1年西藏政府派出以谁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6)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一个主题名称。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54年宪法规定的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材料二: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 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农村消灭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什么?这种尝试有何意义?材料三: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僵化的模式”的弊端,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第 5页,共 10页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根据材料三概括这条道路的特点。(5)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2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材料二: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材料三:4月 2日,马英九在与湖南大学师生座谈时表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他说,……无论台湾或大陆,在宪法上都属于一个中国,“我们是台湾地区,你们是大陆”。马英九此言一出,台“陆委会”随即发布声明,称马英九唱和呼应大陆的一中原则主张,与台湾民众的认知背道而驰。台“陆委会”称,大陆宪法强调“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马英九将台湾的“宪法”与之相提并论,并诠释为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矮化台湾之举。台“陆委会”还再次重申了所谓的两岸“互不隶属”。——摘自《经济观察报》(2023年 4月 11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分析我国实行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简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指出台“陆委会”的主张违背了什么原则?由此说明阻碍中国统一的因素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外交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 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第 6页,共 10页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1972年 2月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摘编自《理查德 尼克松》材料三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改编自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的讲话(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简述它在国际上产生的重大影响?(2)材料二中的“公告”指的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特点,简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现实意义。(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举措。第 7页,共 10页参考答案1.A2.D3.D4.A5.C6.A7.C8.B9.B10.C11.A12.C13.A14.A15.B16.A17.D18.D19.C20.B21.【小题 1】开国大典,毛泽东【小题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小题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邱少云【小题 4】土地改革;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小题 5】阿沛 阿旺晋美,祖国大陆得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小题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22.【小题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 8页,共 10页【小题 2】“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小题 3】为解决“僵化的模式”的弊端,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题 4】“中国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点: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小题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推动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23.【小题 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隔阂,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隔阂很深;民族问题同宗教问题交织【小题 2】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特点:实行高度自治;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小题 3】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因素:“台独”分裂活动【小题 4】如何维护: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24.【小题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原则: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识和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小题 2】公告:《联合公报》(或者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小题 3】布局特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现实意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第 9页,共 10页【小题 4】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做法:各国和谐共处,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国际合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第 10页,共 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