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五课《设计班级文化墙》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第五课《设计班级文化墙》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岭南版小学美术三年级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设计班级文化墙》教学设计
课题 《设计班级文化墙》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校园文化”主题单元,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典型课例。它既承接前面《校园标识设计》《海报设计》对图形、文字、色彩的综合训练,又为后续《毕业纪念册》《艺术节策划》奠定“真实情境设计”的方法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通过赏析优秀文化墙,提炼“对比色强烈醒目、邻近色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规律;在知识技能上,学习对比色、邻近色概念,掌握文化墙“主题区—班名区—互动区—特色区”的分区逻辑及固定方法(图钉、磁铁、悬挂、拼贴);在创意实践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1︰4缩样或实物文化墙模型。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并创作文化墙,让学生在百家姓、节日、民族风等元素中体认中华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认知方面,已能识别红、黄、蓝三原色及简单间色,但对色相环、对比色/邻近色的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在技能上已经会用剪刀、胶棒、图钉等基础工具;部分学生参加过班级黑板报制作,具备初步排版经验;在情感上:对“为班级做设计”任务积极性高,乐于合作。在色彩敏感度差异上仍有较大差异,约30%学生能凭直觉搭配出和谐色彩,20%学生出现大面积“撞色”或“灰调”问题;动手能力层面上可能女生在剪贴、装饰细节上更精细,男生在大块面组合、固定方式上更有创意。部分学生接触博物馆、非遗展览较多,部分学生对传统民俗有生活体验,可形成互补。
重点 掌握对比色/邻近色的搭配规律,完成文化墙的分区设计。
难点 在有限空间内让“主题突出、信息层级清晰、材料牢固美观”三者统一。
材料准备 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让墙壁说话,让色彩传情"展示四张班级文化墙图片,提问学生是否参与过文化墙创作,是否有作品曾经登上过班级文化墙。提出问题:"如果班级是一本书,文化墙应该是书的哪一页?"学生思考的同时引入新课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利用照片情境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举例情境:假设校园文化周即将开始,作为三年级的代表:我们班要设计一面“有特色”的文化墙。目标:让全校师生“3秒驻足、30秒点赞”优秀作品快闪(展示4张校内文化墙照片)思考:它们为什么好看?关键词:色彩、主题、分区、固定方式讲授新知识点:色彩密码①——对比色 色相环对角线颜色 效果:强烈、醒目、有冲击力 例:红 绿 黄 紫 蓝 橙色彩密码②——邻近色 色相环相邻颜色 效果:和谐、温柔、统一 例:黄→黄绿→绿小游戏:在刚才展示的图片中寻找对比色和邻近色。(作答后展示答案)了解文化墙三分区思维导图(动画出现)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1. 主题(文化类:友情、劳动/活动类:比赛、节日/学科类:科学、艺术)2. 设计(图形:形象鲜明、造型生动/文字:美术字、书法/色彩: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风格:民族风、简约风、可爱风)3. 分区(主题区、班名区、作品区、互动区、特色区)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介绍设计思路及方法:设计思路:文化元素百宝箱可剪贴素材:百家姓、二十四节气、非遗纹样、书法“福”字、节日小景……提示:元素<3类,避免杂乱设计方法:简化:保留核心特征,去除复杂细节。变形:改变比例或形态,创造新视觉效果。组合:将不同传统元素创新融合。展示制作步骤:(分两大步骤)主题确定小组讨论确定文化墙核心主题,结合班级特色和近期活动,明确设计方向。分区规划绘制草图,划分主题区、作品展示区、互动区等功能区域,确定各区域位置和比例。规划建议:主题区居中突出,作品区对称分布,互动区设置在易接触位置。色彩方案根据主题和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确定主色调、辅助色和点缀色。配色技巧:活动类主题用对比色,文化类主题用邻近色,学科类主题用专业色。卡纸裁剪根据设计图裁剪所需形状和大小的卡纸,使用模板确保尺寸一致,注意边缘整齐。装饰物制作手工制作脸谱、风筝、灯笼等特色装饰,结合主题元素进行创意设计。文字设计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大小,书写主题和说明文字,确保清晰易读且风格统一。材料准备:图钉、剪刀、胶棒、水彩笔、装饰挂件、蜡笔、各种颜色卡纸2.制作主题文化墙展示几张优秀的文化墙模板、学生可参考借鉴配色方案和分区设计。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文化墙主题:班级文化主题选择(传统节日/学科特色/班级口号三选一)色彩方案(对比色/邻近色)材料清单(参考材料准备页)3.知识拓展四种常用的固定方法拼贴固定将材料直接粘贴在背景板上,适合平整的纸质材料。适用:卡纸、照片、轻质装饰品悬挂固定用绳子将装饰物悬挂在文化墙上,适合立体装饰品。适用:灯笼、挂饰、立体装饰图钉固定使用图钉固定较轻的纸质材料,适合软木板背景。适用:照片、卡片、轻质纸张磁铁固定利用磁铁固定材料,适合可吸附的金属背景板。适用:金属背景板、可更换内容展示门贴作品三幅家庭任务:与家长合作设计“我家小门贴”,下节课带来分享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认真欣赏图片,观察配色和构图学生学习对比色和邻近色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学习文化墙思维导图的三分区学生学习设计思路和方法学生学习具体制作步骤,了解设计和制作的常用知识学生学习制作细节学生准备材料确定制作主题学生学习四种常用的固定方式学生选择一种门贴课后制作 置身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创作文化墙通过图片讲解能够直观地让学生认识构图和配色知识,在自主探究中把握知识,教师再进行知识新授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也更加印象深刻。通过小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墙的主题、设计和配色知识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让学生有章可循,可自行完成创作引导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制作步骤,为后续创作提供思路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有利于学生创作时更细致材料清单可以适当添加物品,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用的物品进行创作帮助学生在创作时更好地进行拼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锻炼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在文化墙的创作过程中,掌握对比色/邻近色的搭配规律,完成文化墙的分区设计。 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四种常见的固定方式门贴制作 学生学习拓展知识21世纪教育网原创资源 在拓展中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在创作班级文化墙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