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
……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40--1842
1856
1860
1851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5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内忧
外患
+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1.洋务派的产生
洋务:指涉及外洋(西方)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洋务运动: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概念解析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2.洋务派的代表
晚清时期统治集团:
开明官员
中央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3.洋务派的主张
奕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曾国藩:“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李鸿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思想主张
指导思想
洋务派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
背景(原因)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时间
根本目的
口号 指导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自强”“求富”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如何自强?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1861年恭亲王奕 给咸丰皇帝的奏折
“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国藩
“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
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
——李鸿章
他们都认为中国要如何自强?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创办
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车床
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
研制了第一磅无烟火药
研制了中国第一门钢炮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制造兵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装备了福建水师全部,北洋水师的五分之二,南洋水师的三分之一。
福州船政局——设备最全的造船厂
1866年,左宗棠创办
福州船政局中国工匠仿照图纸独立制成钢甲战舰“平远”号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
2.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新”在哪里?
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四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哪些困境?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
原料、燃料
航运、纺织
需要进口
洋商夺利
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
——王鲁英.《论洋务运动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经费:
产品:
管理:
生产:
主要来源于官款;
不流入市场、供政府使用;
封建式衙门管理,存在比较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
不计成本、没有利润、效率低下。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燃料
原料
运输
资金
资金
目的: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反哺自强,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
代表: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
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李鸿章
张之洞
开平煤矿—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
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湖北织布局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读故事,找问题
“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这让我想起了鸦片战争结束时与外国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的蒙骗。”
——一位晚清官员的日记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4.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局及派遣留学生
创办年代 名称 类别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语言
1863年 上海广方言馆 语言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军事
1880年 天津水师学堂 军事
1885年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1876年 福州电气学塾 科技
1880年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也由此而入中国。
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③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三: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上海《申报》1882年
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民用、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起来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评价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二、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东南)
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1867年
美国入侵台湾
借口:罗佛号事件
1871年11月
琉球贡船事件
1872年
日本胁迫琉球成为其“内藩”
1873年6月
日本与清政府谈判
1874年5月,
日军出兵台湾
二、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东南)
实力对比
清政府派遣沈葆桢率兵入台
日军战死12人,病死600多人!
二、边疆危机——美、日侵略台湾(东南)
1879年日本正式改琉球为“冲绳县”
就在沈保桢准备发动总攻的时候
清廷急于结束战争,与日本开始谈判了......
在英美的调解下签订
《北京专条》
承认日本出兵台湾是保民义举
日本从台湾撤军
清廷赔偿日本50万两白银
当时《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支那的命运的确是结束了。”
二、边疆危机——收复新疆(西北)
“海防”和“塞防”之争
左宗棠
李鸿章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二、边疆危机——收复新疆(西北)
1875年
钦差大臣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
“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二、边疆危机——收复新疆(西北)
失去1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1875年
1881年
1884年
钦差大臣左宗棠
率军进入新疆
中俄签订《改订条约》
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领土
改称西域为“新疆”
新疆设省
新疆建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二、边疆危机——中法战争(西南)
抗争:
侵略:
法国
侵略越南
19世纪中后期
1884年
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清军抗法
袭击福建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清政府
对法宣战
法军进攻台湾
1885年
台湾军务大臣
刘铭传击退法军
法军进逼中越边境
清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
中法签订条约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生。”
台湾建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冯子材取得
“镇南关大捷”
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英国人赫德
1.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旧物”和“新其心”中的“握”与“新”的对象分别指的是( )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式制度和新式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2.掀起洋务运动的社会阶层是( )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三、巩固训练
3.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引进培养了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4.造成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没有彻底击败法国的实力 B.清军战备、军费严重不足
C.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D.英国支持法国,对清政府施压
三、巩固训练
5.1893年9月,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创办了被当时称为亚洲最大的铁厂一汉阳铁厂。随后,在其周边出现了一些小型的民营餐饮企业,一些相关联的小型民营企业也在汉口、汉阳陆续出现。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消除了清朝统治危机
C.缓解了中国边疆的严峻形势 D.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什么历史事件(  )
A.土尔扈特部回归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斗争 D.左宗棠收复新疆
三、巩固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