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22分。
1.民主党派代表黄炎培曾形容说:“民众游行,广场三十万人,红旗、红额、红灯,一片红色。燕都自辽金元明清以来,殆未有之盛典。”这一“盛典”的重要意义是(  )
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C. 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 意味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2.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盛大阅兵的举行 D. 西藏和平解放
3.《最寒冷的冬天》中写道:“中国人用简陋的武器,凭借他们的独创性、战士的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不得不正视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下面关于这场战争论述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战役 ④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年代尺,其中①处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可概括为(  )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D. 全面小康,民族复兴
5.“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______,长江大桥武汉架。”联系前后歌谣,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国大典人民乐 B. 喷气飞机翔蓝天 C. 青藏铁路到屋脊 D. 包干到户明责任
6.如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 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 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 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 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7.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实行公私合营 C.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推行一五计划
8.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现如图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9.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
A.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 兴办4个经济特区
10.如图为《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数据表》,引发进出口贸易数据变化的事件是(  )
A.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B.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1.“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由此可见,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2.如图漫画反映的主题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哪个最为接近(  )
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从严治党
13.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大党担当。以下最能体现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是(  )
A. 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 树立新发展理念
C.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 坚持走中国道路
1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以上材料体现了国家(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C. 加强少数民族经济建设 D.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
15.“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评述的是(  )
A. 香港回归 B. 中日建交 C. 澳门回归 D. 汪辜会谈
16.历史解释是在对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C. 1992年,“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D.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17.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以下各方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历史事件(  )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
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
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A.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8.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情况(累计),从图中可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1950年与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 增长最快的时间是1950年至1960年 D. 新中国的外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9.2025年2月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在中方倡议下,以“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为主题的安理会高级别会议8日在联合国举行,这是中方连续第三年以轮值主席身份推动多边主义议题。这说明(  )
A. 多边主义已成为全球治理的唯一方式 B. 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 中国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主导者
2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成就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①②③
21.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 B. 袁隆平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
C. 袁隆平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D. 杂交水稻对世界有重要贡献
22.近年来,网上购物开始走进普通家庭,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小到书,大到家电都在网上购买,年轻人更是热衷于在网络上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国内也随之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购物网站,例如当当网、淘宝网、卓越网、拍拍网等。网购的发展得益于移动支付。材料旨在说明(  )
A. 工业化改变人们生活节奏 B.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善了人们生活
C. 科技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D. 网购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3.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英雄谱”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了解战斗英雄事迹】
材料一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中涌现出 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最可爱的人”参加的是哪场战争?列举一位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人物。
【感悟伟人外交智慧】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使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摘编自《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文献史料中“原则”的名称。有美国记者说,周恩来改变了图像史料这一会议的航向,说说你的理解。
【体会建设英模精神】
材料三
(3)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幅图片、写出其荣誉称号,并概括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
【铭记科学功勋贡献】
材料四中国科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很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可是,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我们靠的是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有高度爱国心的科学家,又靠他们带出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他们靠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他们是“两弹一星”的真正功臣。
——摘编自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4) 据材料四归纳“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
2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虽然农民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党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对农业改造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探讨这一改造的实质。
材料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分析“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经济制度因素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4) 综上所述,你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经济政策调整中获得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B
6.D
7.B
8.B
9.A
10.C
11.D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C
21.D
22.C
23.【小题1】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任一个)
【小题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小题3】荣誉称号:选图A,党的好干部;选图B,“铁人”;选图C,解放军好战士(任一个)。时代精神: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4】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方针、政策;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的自力更生;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科学家为了祖国富强而献身的精神等(答出任意两点)
24.【小题1】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小题2】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或实现了从土地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小题3】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微观到宏观、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改革
【小题4】制定政策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