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结合学者论述,了解金朝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元史》等材料,探究元代行省制度【自主预习·悟新知】一、辽、夏、金的统治辽朝的 统治 (916— 1125年) (1)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①建立契丹国,定都②,后改国号为辽。 (2)制度: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③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④事务。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3)宋辽关系:辽与⑤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西夏的 统治 (1038— 1227年) (1)建国:1038年,党项首领⑥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⑦称谓的官称。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金朝的 统治 (1115— 1234年) (1)建国:1115年,⑧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定都会宁府,建立金朝。 (2)入主中原: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3)军事制度:“⑨”。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4)鼎盛时期:“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5)衰落灭亡: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234年,金朝被南宋、蒙古夹击而亡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蒙古崛起 (1)统一草原各部: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被尊为“⑩”。 (2)征服四方: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元朝建立 (1)定都: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2)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3)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元朝建立 (4)巩固统一 A.中央:设为元朝的宰相机构,中书省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B.地方:实行制度。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C.对边疆的管理:设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D.其他措施:修驿道,设立驿站;设立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朝的民族关系 (1)回族的前身与蒙古族的形成 回族的前身: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的前身。 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 (2)民族政策:“” 目的:保障蒙古统治者的利益。 内容: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民族交融:虽然存在民族矛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至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元朝灭亡 元末爆发农民起义,1368年元朝灭亡1.蕃汉分治制度(南、北面官制)(1)背景:辽建立后,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境内民族众多,习俗各异;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2)目的:有效地对境内人民分别进行管理。(3)内容: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的做法,其统治原则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在中央有两套统治机构,南面官统治汉人,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统治契丹人和汉族以外的其他各族人,南、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这就是两面官制度,其实质是民族分治的政治制度。2.“四等人制”“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为维护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而建立的民族歧视制度。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被列为第一等级,享有各种特权。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第二等为色目人,多是西域人,部分契丹人也被划入色目人。第三等为汉人,概指北方汉人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为南人,概指原南宋统治下的居民,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很大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例如汉人和南人当兵不许充宿卫,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合作探究·提素养】子任务10.1 通过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材料,探究金的统治措施及其效果 材料 1115年,“(阿骨打)即皇帝位……国号大金,改元收国”。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文字,阿骨打“命颁行之”。 自大定十一年(1171年)起,金朝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习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语》《孟子》等,“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摘编自陈佳华等《宋辽金时期民族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女真人学习汉文化的效果。 子任务10.2 通过《元史》等材料,探究元代行省制度 材料一 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明]宋濂等《元史·志第四十一》材料二 元朝行省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摘编自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探究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并概括行省在设置上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探究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并分析其意图。 【随堂检测·精评价】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由此可知,辽朝制度建设的特点是( )。A.崇文抑武B.因俗而治C.中央集权D.兵农合一2.“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您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您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的传说》中提到的成吉思汗被传扬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B.修筑长城C.统一蒙古D.开发江南3.元朝对吐蕃地区的统治和治理,主要使用政治性的宗教羁縻政策,其特点是扶植宗教势力,促进政教合一,利用宗教势力在当地的影响来达到对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目的。下列机构的设置与此相关联的是( )。A.伊犁将军B.宣政院C.安西都护府D.理藩院参考答案自主预习·悟新知知识梳理①耶律阿保机 ②上京 ③游牧民族 ④农耕民族 ⑤北宋 ⑥元昊 ⑦本民族 ⑧女真 ⑨猛安谋克 ⑩成吉思汗 中书省 行省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回族 四等人制 色目人合作探究·提素养子任务10.1【参考答案】(1)措施:模仿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仿效汉字创制女真文字,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2)效果: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有助于女真族和汉族的民族交融,促进了女真政权的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即皇帝位……国号大金,改元收国”可知,模仿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完颜希尹仿效汉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文字”可知,仿效汉字创制女真文字;根据材料“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可知,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第(2)问,根据材料“即皇帝位”等可知,促进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根据材料“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习汉文化”可知,有助于女真族和汉族的民族交融;根据材料“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可知,促进了女真政权的发展。子任务10.2【参考答案】(1)职能: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变化:从临时性机构逐渐较变为固定机构;行省长官由宰相兼职到地方专职。(2)原则:犬牙交错。意图:加强军事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解析】第(1)第①小问,据材料一“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可知,行省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第②小问,据材料一“国初”“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可知,行省从临时性机构逐渐转变为固定机构;据材料一“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可知,行省长官由宰相兼职到地方专职。第(2)问第①小问,据材料二“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②小问,据材料二“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可知,加强军事控制;据材料二“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可知,防止地方割据;据材料二《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中央集权。随堂检测·精评价1.B 根据材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得出因俗而治,B项正确。2.C 材料中的“恩德”是指蒙古族首领铁木真通过多年的战争,打败了周围各部,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C项。3.B 据材料“对吐蕃地区的统治和治理,主要使用政治性的宗教羁縻政策,其特点是扶植宗教势力,促进政教合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中央为了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管理,设置了宣政院,令其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B项正确;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的管理新疆的机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安西都护府设置于唐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理藩院设置于清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