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人教新版 八上 历史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历史精简课堂课件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杀!”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学习目标: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马关条约》
日本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兴 起:公车上书
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1)代表:
拒和、迁都、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2)内容:
(3)结果:
没有上达光绪帝
(4)意义: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具呈举人康祖诒等,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1)组织学会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2)创办报刊
《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时务报》
1896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主笔。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思考
材料二:这些时报虽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手里,但因为内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辗转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刊载,因此流传颇广,影响颇大。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发 展:宣传变法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从材料可以看出,维新派主要宣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1.背景:
①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侵,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③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 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光绪皇帝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三、百日维新
2.概况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
新法内容 积极作用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 参政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 ;改革财政
促进中国 的发展
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
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裁减绿营,训练
有利于增强
京师大学堂
冗官冗员
资产阶级
农工商业
民族资本主义
新式学堂
新式军队
军事实力
3.结 局:戊戌政变
1898.6.11-9.21(103天)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经过周密布置,先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政变发生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谭嗣同殉难图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百日维新过程中,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大多对新政或明或暗的抵制。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缺乏群众基础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5.戊戌变法的影响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
民族危亡
甲午战后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舆论准备
变法到来
失败告终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顽固派进行阻挠破坏
课堂小结
1.(2024年广东省)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2.(2024年河南省)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C
C
小试牛刀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