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历史精简课堂课件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上图所示为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的两次会面。第一次会面时李鸿章尚能以“预备打仗”震慑对方,而在第二次会面时主动权已经被伊藤博文掌握。哪一事件导致第二次会面乾坤倒转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的相关史实。2.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大致内容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概况,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的之间的关系。3.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认识海防建设的重要性。1.中国材料1: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以来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2: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可能性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2.日本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大陆政策必然性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3)国际环境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殖民和侵略(资本)欧美列强:采取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乘机夺取新的权益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美国日 本支持支持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支持不干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4.朝鲜东学道起义导火索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丰岛海战正式宣战平壤战役平壤陷落左宝贵黄海海战损失惨重,丧失黄海制海权邓世昌辽东陆战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徐邦道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战争爆发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894.7-1895.2)试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日清双方实力对比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果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1: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2000余人 173/0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3500余人 268/97材料2: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自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吴杰章《中国近代海军史》材料3: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国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求和;军备废弛;经济落后。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积极备战。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①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②要重视海军建设、加强海防;③与时俱进,学习世界先进制度和技术,增强综合国力。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问题思考】阅读教材P31,找出《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内容 影响割地赔款通商设厂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加重人民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记忆口诀:一厂、二亿、三地、四口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开端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德两国强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日本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索要了3千万两“赎辽费”。【问题思考】俄国是出于好心帮中国吗?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原因:实质:根本目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均势。俄国企图独霸中国东北法国履行对俄结盟义务德国欲在远东扩大势力缓和与俄、欧洲矛盾列强干预辽东半岛日本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2.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日本 福建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19世纪末:初步发展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夹缝产生一战期间:短暂春天一战后:迅速萧条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日益萎缩解放战争:陷入绝境建国后:获得新生,改造为公消亡发展程度时间读图思考: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开放程度高,发展较快,中西部广大地区发展落后;2.产业结构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不足。课堂小结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背景日本企图实现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激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三地、赔2亿、开四埠、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三国干涉还辽、瓜分中国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实业救国”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的特点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割让土地C.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D.允许日在通商口岸设厂D2.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低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B.民族危机深,救亡意识凸显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B3.受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刺激,状元张謇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这反映出张謇主张( )A.实业救国 B.学习西方C.革新教育 D.抵御外敌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